撰文/薛希白

上星期白sir一口气推荐了日本情爱大师渡边淳一的两部作品—《钝感力》和《情人》,看过了渡边淳一的“熟男熟女”的感情世界,本期白sir推荐给大家一部日本经典纯爱小说《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因为白sir发觉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见到好的纯爱小说和电影了。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1)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片山恭一著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当年一经发行就累计销售了300多万册,被誉为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纯爱小说。同名改编的电影和日剧在豆瓣的评分分别是7.6分和8.4分。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2)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日剧 2004年播出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3)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电影 2004年上映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故事很简单:朔太郎在学校的社群活动中认识了广受欢迎的可爱女孩亚纪,在纯洁的交往中,两人生发了初恋的萌芽。他们谈论纯爱的真谛,在星空下初吻,憧憬美好的婚姻生活,一起游玩,计划去遥远的澳大利亚远行。然而这一切人生最甜蜜难忘的美好刚开始,亚纪患上了白血病,不久后就离世了,朔太郎只能带着亚纪的骨灰独自去了澳大利亚,将骨灰洒在了凯恩斯广袤无垠的红色沙漠中……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4)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片段 女主角亚纪是学校的田径健将,年轻的身体在艳阳下熠熠发光。

白血病的梗俗套得老掉牙了,但在片山恭一的笔下,这些生离死别的际遇并没渲染得多么歇斯底里。片山恭一把这很容易流入俗套的故事桥段处理得清淡微妙,他将白血病当成贫血症一般轻描淡写地安插进来,书中每个人物都没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痛苦,包括亚纪的父母,大家都只是淡淡地哀伤,鲜明体现出了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物哀之美。小说在描写亚纪死后朔太郎的感觉时,最沉重的句子也只不过是“早上醒来,发觉自己在哭”。还有“亚纪不在了,我现在无论看见什么都无动于衷。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那么回事,再壮观的景色也打动不了我,再优美的景色也无法让我欢愉”。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一个人生课题就是,爱的对立面永远站着死亡。亚纪得了什么病其实并不紧要,紧要的是死亡,是迫不得已的离开,是要给这场初恋蒙上樱花般的绚烂和灰蒙蒙的遗憾。所以说,这部作品除了爱之外,还探讨了其他两样永恒的东西——时间与死亡。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5)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片段 女主角亚纪患上癌症因为治疗剃光头发,但病魔不能阻止两个年轻人相爱

不论在日版电影还是小说原著中,都有着另一个爱的最好诠释者,就是朔太郎的祖父。祖父有一场长达五十年的爱恋,可是心爱的人已死去,爱人生前他们未能如愿相守,为了自己死后能同她合葬,祖孙俩竟然去盗墓,偷取爱人的骨灰。此时祖孙两人的境遇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所爱的人都已焚烧成灰,爱与死亡站在了永恒的对立面上。那么,死亡能不能阻挡爱恋呢?

小说里祖父有这样一段话:“倘若以为看得见的东西、有形的东西就是一切,那么我们的人生岂不彻底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了?我曾经喜欢的人,曾经熟识的相貌不可能以原样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但是,如果离开形体考虑,那么我们就一直在一起。五十年来,不在一起的时候一刻也不曾有过。”

听着略有偏执,但爱何尝不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偏执?真正的爱,从来不会因为物质的死亡而消亡,爱只会因为不爱了而消亡。爱也从不受困于肉体本身,它只受困于思念的人的心中。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6)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剧照

不知不觉间,这部经典的纯爱小说已经过去了16年,这些年来我们看过的青春文学和电影作品里更多的是狗血恋、炫富、堕胎,到去年火热的性侵和校园霸凌题材,纯爱题材的缺失,是否也说明了现代人对于纯爱的“集体无意识缺失”呢?

爱,除了是自发的本能需要,也要有生态环境。在爱被污染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一场未被污染的爱,需要一场无杂质的纯粹的爱情,这是对我们情感生活中缺憾的补偿,是对被粗糙的现实磨损了的爱情神经的修复,是对我们渴慕爱的干渴心灵的爱抚与浇灌。记得曾经看过一部NHK的纪录片,大概讲的是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无爱时代”,年轻一代越来越不想谈恋爱,更不想结婚,因为他们觉得感情太繁琐,太费时费事,又伤人伤己。

时代变得太快,年轻一代背负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而人类的情感却是始终不会进化的,是原始的,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永远无法压抑爱的本能性。

片山恭一用希腊字母α(阿尔法)和ω(奥米伽)来形容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人,是人的α,又是人的ω”。α和ω是24个希腊字母的开头与结尾,西方人用它来比喻事情的开始与终了。所以,爱是人的α和ω,换言之,爱也是人的开始与终了。终了即“死”,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死”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就因为我们对未知感到不安,所以,我们对“死”感到不安,所以,我们才拼命追逐着“生”的意义。而“生”的意义,也许就是人的α和ω。

人一生奋不顾身的爱大概只有一次(年少的爱是一种本能)(7)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片段

爱是一种能力,是不需要问代价与收获的。而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谈利益的高手,因为利益是现实的,是即时可套现的。在这个浮躁的、金钱至上的、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利益听起来是更合理、更靠谱、更有安全感的,似乎也没什么面目可憎的。而爱,反而长着一副虚幻的、虚无的面孔,这不免让人唏嘘,甚至觉得可悲。我们都将集体变成 “爱无能者”,却都是利益追逐者。

如今,很多人再度翻看这些纯爱小说和电影为的是一种情怀,就像怀念大学宿舍的方便面的味道,怀念学校走廊里阴凉的空气,怀念奋不顾身的懵懂爱恋,怀念那些稚嫩却美好的一切……怀念是因为不会再那么奋不顾身地去爱了,是因为知道回不去了,所以才分外怀念。

谁叫成年人的世界总是那么的疲惫和狼狈呢。如果终将有一天我们丧失了对爱的能力,不能再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了,那也没关系,只要别站在自己的生活里洒狗血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