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就要打出来才优秀!” “打是亲,骂是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成长的烦恼”难免会有失去耐心,洪荒之力爆发的时候。于是这自古传统的“育儿方法”很自然的就派上了用场。 但是,暴力给孩子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以及未来深远的影响,你真的了解吗?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用打或者是严厉的教育以及恐吓孩子的方式,是最有效能够让孩子变听话的方式,或许这样的方式在当下或多或少对孩子是有用的,但长时间来看,暴力行为或是暴力语言都会在将来造成孩子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日本对小孩进行棍棒教育(国际不打小孩日)(1)

暴力教育对孩子的伤害 有研究表明,一些孩子在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之后,会产生类似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爆发性的伤害。此外,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当孩子处在压力和害怕的情绪下,他们的大脑也会释放一种有毒物质,会损害他们的记忆区的脑神经,因此,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放松不焦虑的环境下,也是促进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 暴力教育对孩子青春期的影响 此外,暴力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一时达到让孩子暂时听话的目的,但当未来孩子到了青春期,身高快速成长,身体各方面条件更加完善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变强大了,父母的管教就会开始变得无力,孩子会觉得没有人能够管得了我了或是终于没人管我了, 性格就会开始变得极为叛逆,这就会直接的影响到亲子关系。孩子也会更加抗拒和父母沟通,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解决,对父母拒绝敞开心扉。

日本对小孩进行棍棒教育(国际不打小孩日)(2)

暴力伤害产生的心理印痕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孩子从小被父亲打大,当有一天他长大比他父亲还要高大的时候,父亲再要动手打他的时候,他一抬手父亲就摔倒了。 当他看到父亲有那样要打他愤怒的表情和态度的时候,他就会有打他父亲的冲动。这个孩子其实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也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咨询了心理医生,得到的答案就是这就是暴力行为给他造成的心理问题。有可能父母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情绪就会马上变得很激烈。可能是一个随着我们的成长已经不记得了的某个表情或是动作, 但是在长期的影响下,潜意识会告诉我们这是危险的、被挑剔的、是让我们觉得不自信的,可能马上情绪就会反应的很激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印痕。

日本对小孩进行棍棒教育(国际不打小孩日)(3)

可以说暴力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自信,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也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因为不用担心父母有一天自己会不被爱,所以孩子会有足够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可以让孩子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力量去用于让自己未来变得更优秀上,而不是把所有的力量都去用于获取安全感上。 国际不打小孩日,希望我们能够用爱和包容来替代伤害,不再以“为孩子好”作为粗暴的借口,和孩子更加理性的交流,让孩子能够更为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是Poppy,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亲子育儿)

日本对小孩进行棍棒教育(国际不打小孩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