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东汉末年,曹操更是三国中少有的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更是为人所熟知,曹操之所以能够在魏蜀吴三国中当上最强王者,与他手中的谋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期曹操拥有郭嘉,可惜的是他不到40岁时就去世了。郭嘉当时对一个无名小辈评价非常高,此人就是后来的晋宣帝司马懿。让当时曹操想不到的是,司马懿的后人会把自己所建立的魏国覆灭。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1)

“为什么历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如何正确比较曹操和司马懿?”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回答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第二个问题了。“如何正确比较曹操和司马懿?”这倒像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问题了,所以,我就回答第一个问题。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2)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争议并不大,那就是无论从贡献上、能力上、人格魅力上,还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曹操对司马懿都具有碾压性质的优势。只要是公正理智的人都会赞同这一观点。虽然二人最后都算是成就了大业,但是司马懿不配和曹操放在一起来讨论,二人走的是两条虽有交集但几乎不同的道路。虽然最近在热播的电视剧《军事联盟之大军师司马懿》对司马公是褒扬赞赏的,但大多数情节是穿凿附会的,不可当做信史,即便后人对司马懿过分褒扬式的表达,也只是把司马懿当成一个为人出谋划策的大军师来评价的。曹操千古雄主,二者高下立判。相比而言,能够拿来和曹操比较历史地位的,起码也应该是一方诸侯,袁绍可以一比,刘备和孙权可以一比,但即便是这三人,曹操都有很明显的优势。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3)

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谈一下:

一、曹操是创业家,司马懿是投机者

曹操出身不好,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一点在他年轻的时候是被人看不起了,比如经常被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取笑和看不起。孝廉出身,以校尉身份谋刺董卓,反出京城而参加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联盟,并且在联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那时候兵马只有数千,是十八镇诸侯中实力最弱的。他矫诏以勤王之名为联盟讨董创造了正义性。谋刺董卓的勇谋,矫诏声张的手腕,出手不凡。黄巾之役收三十万降卒而迅速崛起,李傕、郭汜之乱后,劫天子以令诸侯,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走向巅峰。所作所为,雄才大略,见识高远。此后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得天下十二州之中的八州(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凉州),灭袁绍,占荆州,带甲士数十万,想一鼓作气平定天下。贾诩说:如今丞相灭袁绍,取荆州太过顺利,不宜再战,应当整修兵马,发展内部,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平定天下。事实上贾诩的观点是相当正确的,但那时候曹操膨胀了,觉得天下已在掌中,覆手可得。并且对自己的将士申明此战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赤壁战败是曹操生涯中最大的污点,但战败后分析原因,曹操自己认为是骄兵必败,司马懿认为是天数使然,虽然有讨好曹操的用意,但也不无道理,总有一些事情是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所以曹操虽然赤壁失败,但不影响他的伟大。仍然是荡气回肠的天下英雄,仍然具备回天改命的英雄气魄。

在这方面司马懿毫无竞争力,司马懿只是潜藏在曹魏集团内部的投机者。司马懿有野心,又极其擅于隐忍,就是装糊涂,装白痴。曹操却看得很清楚,说他是鹰视狼顾之徒,并且遗旨曹丕,不可使其掌兵,否则早晚必干涉曹魏内政,曹操看得很准确,预料分毫不差。曹操之所以没有杀他,一方面爱惜其才华,有惺惺相惜之意,也认为曹魏有能力控制司马懿;另一方面曹操深知自己一死,就需要借重司马懿的才华来与诸葛亮、孙权周旋,所以也不能杀他,只能钳制他,曹魏先后用曹真、曹爽钳制司马懿都很成功。但是司马懿耐心无敌,最终在曹魏后继无力的时候诛杀曹爽,架空魏室。为司马昭篡位扫平了障碍。这不是一条英雄创业,割据天下的道路,司马氏走的不是一条寻常路。这更像一场宫斗大戏,使得是阴谋诡计,是韬光养晦,一击致命。当然,司马懿在军事上当然是有贡献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和诸葛亮的一次次对垒。他其实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之所以能够拖死诸葛亮,有两个原因:一、他本人小心谨慎,发挥了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隐忍不动,因为他知道他拖得起,诸葛亮拖不起;二、当时蜀国凋落得太迅速,尤其是武将迅速凋零,使诸葛亮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只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综上,从军事、政治贡献来看,曹操的历史地位是吊打司马懿的存在。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4)

二、曹操是文化符号,司马懿只是一儒生

这一点我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的。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虽然儒生都读书,何况魏晋时期本来就英才辈出,相信很多名士,包括司马懿都在读书中有所建树,但是称得上文化符号,称得上文坛领袖的只有曹操一人,甚至连诸葛亮都相差甚远。

先谈具有文化意义的一些事情,耳熟能详的就有:谯水击蛟、望梅止渴、割发代首、迎回文姬、横槊赋诗、绝妙好辞、分香卖履……不需要一一评述。

再说他的人格魅力,曹操能够能够使众多谋臣武将围绕在身边,并且都对他忠心耿耿,具有强大的人格吸引力。尊重人才是一大特点,如果说赤脚迎接许攸有作秀的嫌疑,那么对待关羽的所作所为一定可以认为是赤诚的。其次曹操的性格极其复杂,既作为一历史人物,又作为一文学形象是中国极其成功,又极其典型的一个人物。可以说,从曹操身上可以窥见中国人人性的很多方面,他是一个中国人性的标本。这就是曹操这个人作为一个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5)

当然也不能不谈及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他是建安文学的第一代表,他的诗从气魄上来看,历史上鲜有能及,从文学艺术上看,不逊于其子曹植。在魏晋时期那么多大政治家中更是独一无二的,诸葛亮有《出师表》可以相媲美,但是太少,丰富性远为不及。

毛主席曾评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还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毛主席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中曾有:“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真实的曹操司马懿(历史曹操和司马懿到底谁弱谁强)(6)

从我的角度看,这两个人在一个时间区间,但属于两个阶段,司马懿更为年轻,如果曹操和司马懿年纪一样的话,那可能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变了,但这始终是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