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

散人按:

“小尾巴”这种器材,受到体积的限制,设计上并不容易实现突破创新。近期山灵推出的旗舰级便携解码耳放UA5,就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机身内置电池,支持以混合动力为机器供电。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方式,也为烧友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体积维持了传统小尾巴器材的大小,造型上与打火机相仿,握持手感良好;

-直通模式下,声音素质表现不俗,尤其在空间感的塑造上有不错水准;

-混动模式下,得益于模拟部分稳定的电池电流供应,声音较直通模式更纯净、平稳;

-驱动力较为充沛,对耳塞的适配性良好。

【“小尾巴”的创新】

“电为声之母。”只要是玩前端器材稍微有点经验的发烧友,对这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一定会有所体会。尤其是对于玩桌面设备、Hi-End级器材的烧友来说,如何保证系统供电的纯净稳定、避开整个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干扰,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探索的话题。

相比于系统结构复杂的音响和桌面设备而言,便携器材从设计之初就注重高集成、一体化,机器内部的架构设计变化空间相对不算大。当然,随身HiFi设备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拿供电的问题来说,此前圈内也出现了外接专用电源供电、数模分离供电等专业方案,在改善声音纯净度、加大驱动力等方面效果显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大型设备“技术下放”的表现吧。

之前随身器材在供电系统上新的尝试,主要出现于便携播放器和捆绑式解码耳放这些本身自带电池的设备上。谁曾想,现在连手机便携解码耳放——也就是“小尾巴”器材,也开始在供电问题上做文章。农历新年前,山灵推出的新品——支持手机直通供电/混动供电模式的UA5便携解码耳放,就让人倍感好奇。

自打手机厂商纷纷取消耳机口以来,山灵在“手机HiFi器材”这个品类上可以说是步步为营,UA系列小尾巴、UP系列蓝牙耳放这两大系列的器材时有新品问世。此前,我也玩过UA系列入门款UA1、UA2,其声音表现都比较扎实,也具备一定的可玩性。正是这些印象,让我在看到UA5发布时对其增添了一分期待,并第一时间入手了一台。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2)

【延续前作的开箱体验】

和山灵此前小尾巴或蓝牙耳放器材类似,UA5的包装延续简约的风格:一个10公分出头见方的黑盒子,打开可见UA5本体、USB A转Type-C插头;翻开下层,双头Type-C连接线以及说明书、保修卡就躺在底部。标配的这根线材是7股18芯无氧铜线材,本身材质用料倒还不错。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配件了。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3)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4)

UA5的整体造型和体积看起来和打火机或者电子雾化器一类的物什有些相似,是一个扁平的腰圆形柱体,圆弧打磨得非常顺手。我手上的UA5是黑金款配色,机身都是黑色的,把嵌入机身内的金色滚轮映衬得十分亮眼;机身表面磨砂较为细腻,滚轮表面则用方形网格纹理进行处理。UA5整机重量大约29g,看似不太重,但挂在手机下边时还是有明显的分量。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5)

机身正面是一块1.44英寸长条状的OLED点阵显示屏,顶部是3.5单端、4.4平衡两个耳机口,底部则是Type-C口以及电源指示灯。总的来说,UA5的外观设计还是显得比较低调的。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6)

【堪比随身播放器的功能】

近两三年,我接触过数十款小尾巴器材,试听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流程:留意机身插口规格-连上手机简单设置-接上耳机试听一轮。迄今为止,我还没遇到过哪款小尾巴像UA5这样,在功能方面有着强大的储备,以至于整个试听过程里我需要反反复复切换设置进行对比。

最让人关注的当然是Hybrid Power System——混合供电系统。在“直通模式”下,UA5与传统的小尾巴器材工作原理一样,由手机对整个小尾巴进行供电。而在“混动”模式下,UA5的数字电路部分——包括主控、FPGA等模块,依然由手机供电,而控制声音输出的DAC、耳放等模拟电路则由UA5自带的锂电池供电。这种数模分离供电的设计,一方面绕开了手机接口协议中关于输出功率限制的问题;另一方面,相比于紊乱、干扰性大的手机供电而言,电池供电显然更能保证输出信号的纯净度,让声音更“干净”。

UA5搭载的DAC芯片为两片ES9038Q2M,支持768kHz/32bit以及DSD512。UA5在单端输出时支持单/双DAC模式切换,平衡口则固定为双DAC模式,这一功能在此前山灵旗舰蓝牙耳放UP5身上也得以一见。在放大电路中,UA5加入了两片RT6863独立放大芯片,输出功率达到平衡211mW@32Ω、单端137mW@32Ω,并且设置了高低两档增益调节。UA5支持7档滤波模式,烧友可以较为精细地进行相关的设置。另外,作为一条小尾巴,UA5甚至还可以支持S/PDIF输出,接驳同轴输出口,让烧友可以在桌面设备上畅听手机流媒体资源。

光看UA5各项功能配置,我们很难把它和常规意义上的“小尾巴”联系起来,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恐怕会有不少人误以为这是一台随身播放器或者捆绑式解码耳放吧。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7)

不过,功能过于丰富不一定全然是件好事——

我对UA5的所有交互操作,主要依赖于滚轮以及隐藏在滚轮下方的按键来执行。如果UA5是一款“傻瓜机”,那简单的操作按键倒也够用。偏偏UA5是一款功能十分全面的小尾巴,需要不停地长按、短按、旋转滚轮来切换设置,万一手按得太快就还得重新来一轮,我刚拿到机器的日子里,这种体验让我很难适应。可以理解,UA5机身的设计出发点是尽量做到简洁和美观。只是就实际体验结果来说,UA5还是让我联想起一些老式电子产品,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当然,如果你是安卓手机用户,也可以下载山灵开发的“Eddict Player”APP,一定程度消除操作上的烦琐。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8)

另外,UA5对电量的消耗较为明显。由于不同手机个体差异比较大,难以直接测出耗电量,我只能从电量剩余百分比上粗略地看出,手机直通供电的情况下UA5让手机耗电快了近两倍。而在混动模式下,UA5自带的220mAh电池所能提供的续航时间也只是单端约6小时、平衡约3小时,进入低电量状态后自动切换为直通模式并进入涓流充电状态——单论这个续航时间的话当然有点短,尽管自动切换模式功能可以保证UA5持续工作,但此时又会进一步加大手机的电量压力。要知道,插着小尾巴的手机是没办法充电的呀。好在UA5的电池充电半小时就可以充满,如果在听歌间隙留心充电、随充随用,电量的问题也就不太明显了。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9)

【声音里的新意】

对于不少烧友来说,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山灵在音频调校方面的功夫是可信赖的。此前,山灵UA系列器材也曾给我留下过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一次“重装上阵”的UA5,能不能给烧友们带来一些新鲜感?这是我十分关心的问题。

出于使用便利性考虑,我试听UA5时先采用直通模式供电,测试平衡口的表现。

在素质方面,UA5稳扎稳打,达到了当前市面上小尾巴器材前列的水准。UA5擅于塑造声音的空间感:声场没有特别明显的边缘感,且可以明显感知到横纵向均拓宽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如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版本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中,观众席最远端的掌声、乐团的后排乐器都很明显与中心点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动态方面,虽说UA5还不足以将交响乐中波澜壮阔的场面还原得特别宏大,但气势上倒还是有模有样,比如演绎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时,UA5或许难以和一些专听古典的器材相比,但一定程度上能让人感受到乐团演奏时的雄浑场面。当然,这样的表现对于大众流行乐乃至于小编制乐曲的需求来说完全足够。

除此以外,UA5瞬态称得上凌厉,基本做到“直上直下”。解析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锐化,部分细节经过处理之后听起来显得“尖”了一点。结像开口比较小,让各种声音元素的形态有比较好的凝聚感。分离度尚可,在乐器较为复杂的场面下虽然位置感有点重叠,但还不至于乱了套。

而在三频方面,UA5的表现则是大体均衡的,且中高频的表现比较精彩。高频显得较为亮堂,在表现弦乐时既有不错的柔顺感,也显示出良好的延展性,同时将演奏细节予以足够的还原,比如演绎《花样年华》主题曲《Yumeji's Theme》时,小提琴轻微的抖动、高音片段的延展,都十分抓耳。中频的密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听起来并不会过于紧迫,但仍然有足够的厚度,人声的位置略微前置,连带着齿音也较为明显;和乐器的位置关系若即若离,听起来就像自己坐在观众席前排听着不远处的歌手吟唱一样,比如演绎Within Temptation乐队的《Stand My Ground》时,这首交响金属乐丰富的配器效果贯穿乐曲始终,但极具穿透力的人声丝毫没有被淹没。低频有一点弹性但力道不算重,下潜深度一般,泛音也控制在比较小的传播范围中,可以说是一种偏冷静的低频表现,演绎Imagine Dragons乐队的《Radioactive》时,乐曲中原本力道强劲但形态较散的低频被稍微收拢了起来,不过力度上也稍微缓和了一些,保持住一定的氛围感。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0)

换到单端口,先保持双DAC模式试听UA5的声音。如果说UA5的平衡口的声音有一点偏锋利的话,那么单端口则是相对趋于均衡的。单端口在驱动力上自然要比平衡口差了一截,声音密度不如平衡口那么高,呈现出来的声音显得要宽松一些;三频风格上,单端与平衡之间相差并不算很大,基本都还在比较均衡的框架之内。

对比单双DAC模式的声音可以发现,UA5在双DAC模式下从声音控制力到素质尤其是解析力的表现上,都比单DAC模式要高。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1)

试听UA5时,我所选用的耳塞价位跨度比较大,既有qdc V14这种旗舰耳塞,也有达音科TITAN S这种入门级的塞子。仅就这两个“极端”和UA5的搭配表现来看,V14以平衡口接UA5时,所得到的声音是一种明丽、张扬的声音,非常鲜活,素质表现也较为到位,V14自身的声音也还算打得开;以单端口接UA5时,就明显感觉声音不如平衡端那么饱满了。TITAN S标配的是3.5单端的线材,接入UA5单端口时,塞子的素质已然发挥得十分理想;其稍显粗大的声音线条在UA5的控制下也得到些许的约束。

应该说,对于那些有一定驱动门槛的塞子,UA5的平衡口对其驱动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对于那些容易推的耳塞,用UA5的单端口就足以驾驭它们了。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2)

我们先不考虑“混动模式”这一新概念,只谈论直通模式下UA5的声音表现,会发现UA5已然具备了立足小尾巴领域前沿的实力。对大部分烧友和大众用户来说,UA5直通模式的表现已经很大程度上满足日常听音的需求了。

那么,“混动模式”这一颇具创新性的功能,又会带来哪些不同的表现?在经过一段时间聆听对比之后,我对混动模式的作用才有所掌握。直通模式下,手机在系统运行、信号传输等状态下难免对输出的电流造成波动,在音乐行进过程中,受到干扰的位置声音饱满程度有所下降;此外,一些转瞬而逝的细节也直接缺失了。以混动模式工作的UA5大幅减少了这种不定时的波动,在长时间的音乐播放过程中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UA5混动模式和保时捷SC组件提供的20秒超增压功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绝大部分场景下,UA5的直通模式已经“够用”。混动模式更像是山灵为小部分追求极致体验的发烧友所准备的“特别礼物”,带领发烧友从声音的源头探寻变化。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3)

作为一款售价达1198元的小尾巴,山灵UA5在直通模式下的声音表现,已经足以在其价位上站稳脚跟;而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HiFi市场,UA5的混动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尝试,新鲜感满满。

【看得见的未来】

某种意义上,小尾巴可以看成是发烧友向进阶级播放器过渡的跳板,如同连接HiFi发烧不同阶段旅程的一座桥梁。山灵UA5则如“跨海大桥”般,把烧友对声音的理解引到更深远的地方,为烧友向中高端器材方向升级做铺垫。

在小尾巴出现之初,这种体积受限、不依赖手机供电就无法工作的器材一度不入一些老烧友的法眼。如今,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小尾巴在小巧的体积内实现好声音已非难事;像UA5这样从整体电路设计上突破传统布局的器材的出现,更是让人看到这一类器材不向体积妥协的设计理念。

小尾巴诞生之后,曾凭借使用体验上的天生优势迅速在HiFi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现在,声音设计更为完善的小尾巴出现了。这种器材,还将继续为烧友创造怎样的盛景呢?

耳放芯片性能评测(耳边评测装电池的)(14)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