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伊始

交大人在多项大赛中斩获佳绩

十一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

这些交大人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01 西南交大举办中国大学生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并创佳绩

8月29日,2022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总决赛在西南交通大学圆满落幕。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系列专业赛项之一,此次大赛以“物料搬运机器人”为主题,采取线上视频方式,经过为期两天的角逐和评委专家的严格审核,从来自全国79所高校的200件比赛作品中共选出获奖作品104项,其中竞赛三等奖43项、二等奖36项、一等奖25项、“好设计”创意奖推荐5项。在本次赛事中,西南交通大学斩获竞赛一等奖8项、“好设计”创意奖推荐1项,并获优秀组织高校荣誉证书。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沈火明致欢迎词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陆大明讲话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3)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开幕式评审专家与选手合影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4)

选手比赛现场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5)

选手比赛现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陆大明表示,该赛事通过竞赛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物料搬运设备设计和工艺制作的动手能力,拓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提升大学生对物料搬运设备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意识。此次大赛与往年相比,参赛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并且本次大赛主题的技术难度、智能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陆大明接受采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物流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张喜军谈到,疫情期间,选手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家中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了一系列作品的设计、研发、制作环节,例如,搭建调试现场。这充分展现出青年学子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学情怀以及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使命意识。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7)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物流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张喜军接受采访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代表队队员凌鹏向记者介绍到,他们的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专业。在近八个月的设计与制作中,团队通过学习交流,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转化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宽了科技创新视野。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8)

开幕式现场选手作品展示

西南交通大学是本赛项的发起单位之一,也是此次大赛的承办单位,学校副校长沈火明表示,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培养创新人才和推进高校创新教育改革作为使命与核心价值,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扎实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切实将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9)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沈火明接受采访

大赛评审专家、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华提到,新时代下社会各企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开办了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单位,通过组织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家专业赛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0)

大赛评审专家、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华接受采访

据悉,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将于太原科技大学举办。

02 西南交大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项一等奖

8月23日,为期两天的“唯实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在深圳技术大学圆满落下帷幕。在决赛中,我校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共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获奖质量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潘亚嘉、张则强老师指导的作品《仿球蛛式探测机器人》获大赛推荐进入2023年“中国好设计”创意奖评选。此外,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四川赛区组委会主任单位连续十届获得“优秀组织奖”。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1)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也是2017年首批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竞赛之一。大赛由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各省市金工研究会、北京中教仪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著名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承办的一项大学生机械学科创新设计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第十届大赛主题为“自然·和谐”, 内容为设计与制作“仿生机械”和“生态修复机械”,鼓励大学生不但专注于专业学习,同时也要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参赛作品一部分围绕大自然中的动物及其活动规律,用巧妙的机械结构来模仿实现,鼓励学生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成果用于开展进一步的科学和应用研究,或开发成新型玩具产品。另一部分则致力于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自然修复机械,针对沙漠环境、海洋污染或结合自己家乡自然生态问题等,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样机设计,实现功能。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决赛第二阶段采用实物线上评审,通过PPT答辩、实物作品演示及评委问辩,评审委员会从作品选题的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意义,作品设计的合理性、图纸质量、作品的制作及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共评出一等奖162项(获奖率约3%),二等奖266项(获奖率约5%)和三等奖125项,推选“中国好设计”9项(约2‰)。

大赛自2021年4月本届公布主题伊始,学校就成立了由教务处统筹、机械工程学院负责组织的备赛工作组,共筛选了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利兹学院等多个学院组成的近50支队伍,组建了来自机械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20余人的指导教师队伍。备赛期间学校组织竞赛讲座周、金牌导师赛题解读等环节,全体参赛学生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历时一年多制作完成作品,参加了校赛中期答辩、校赛决赛、省赛、国赛初评等选拔赛事,在最终的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参赛作品在外观造型、设计构思、制作工艺、功能实现、性价比和创新性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交大学子用创新设计探索美好生活,用无穷的创造力气书写时代华章的青春风貌和智慧担当,在大赛中学生的知识广度大幅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全面锻炼,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主题引领、内容导向、文化熏陶、实物创新、能力提升,最终取得了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同时,我校作品《仿球蛛式探测机器人》以第一名成绩入围推荐进入2023年“中国好设计”创意奖评选(全国仅9项),该评选是由中国工程院发起,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主办,面向全国产业界的大型专业评选活动。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3)

西南交通大学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组委会主任单位,负责统筹四川赛区比赛整体组织开展。2022年6月17日-18日,由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比赛,比赛中我校获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4)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创新创业 ”计划,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积极搭建多维度平台,持续完善“双创课程 双创讲座 双创训练 竞赛实践”四层次互通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创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例,多年来,学校教务处、机械工程学院等各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国内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大学生创客中心训练平台等优势,为大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创建了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首席导师,包含国赛评委、知名教授、行业专家等立体化的大学生机械类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指导一批又一批交大学子参加此项比赛,使我校在该项赛事中捷报频传,成绩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03西南交大学子首获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学生优秀论文奖

2022年中国微波周于8月12日到15日在哈尔滨举行,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付明晔(指导教师:向乾尹副教授、冯全源教授)提交的论文“低损耗可调延时滤波器”荣获2022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学生优秀论文奖。

该论文针对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带内射频反射式自干扰对消亟待解决的平面集成大范围可调延时器难题,提出了中心频率可调的低损耗大范围可调群延时全通滤波电路,通过高阶谐振突破低损耗、大范围可调群时延,结合可调谐全通滤波级联架构实现了宽带“百纳秒”级连续可调,并建立和验证了新型通信调制信号大时延射频自干扰对消架构,具有延时范围大且可扩展性强、集成小型化、频率可重构等优势。

2022年中国微波周包含2022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NCMMW 2022)、2022年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ICMMT 2022)、2022年国际无线会议(IWS 2022),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协办,是全国乃至世界微波界同行的盛大聚会。2022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共录用论文398篇,并设论文竞赛,初选出20篇论文参加最终竞赛,最终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的6位学子荣获学生优秀论文。

近年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在学校各部处的指导下,服务国家需求,育德铸魂,提升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促进科教融合,构建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有机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团队、平台、项目为依托,加强前沿知识学习,注重科研训练,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大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升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信息学院每一位教师身上不仅仅体现了对科研学术的赤诚,还有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付明晔同学所在的射频无线传输与集成电路教研团队就是这样的一个缩影。该团队致力于面向无线通信、能量传输的新型电磁材料、天线、核心集成电路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以及四川省重大专项和重点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21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不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5)

论文及获奖成果(11项一等奖一篇优秀论文)(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