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欧阳修诗中的西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欧阳修诗中的西湖(欧阳修游西湖写下一首千古名作)

欧阳修诗中的西湖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一首《葬花吟》句句扎心,看哭无数人。古人总爱伤春悲秋,何况是这暮春时节,花褪残红,更添了几多伤感。

然而,北宋就有一位词人,打破传统,在众人都在感慨“花落颜色改”时,他却说“群芳过后西湖好”,这位不走寻常路的词人叫欧阳修。

这首词是《采桑子》,全词如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北宋初年的文坛领袖,曾主导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同时他还是千古难得一见的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曾巩、三苏父子、包拯、王安石、程颢、张载等人都曾受过他的提携。

“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都出自其门下,可见其文坛地位之崇高,眼光之独到,胸襟之宽广。

而作为政治家,他一生虽仕途坎坷,但是晚年官至副宰相,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算是功成身退,善始善终。

他辞职后回到颍州,暮春时节,西湖景色宜人,心情愉悦,于是他便一口气写了十首《采桑子》,这首是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暮春时节,虽然百花凋零,但是西湖的景色依旧十分醉人。

朵朵红花随风飘落,枝头上的残红在一片绿叶中显得分外妖娆。

柳絮因风而起,时而漂浮,时而飞旋,好像蒙蒙的细雨。

湖边的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微风中轻拂着湖水,摇曳多姿。

西湖在花时过后,满地狼藉,柳絮漫天飞舞,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定会感到惋惜,可是欧阳修却一反常态,开头便夸即使春意阑珊,西湖的幽美风光却分毫不减。

西湖到底有多美呢?接着他便通过落花、飞絮、垂柳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暮春图。

落花、飞絮本是凄凉景色,“洛阳女儿惜颜色,坐看落花长叹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可是在词人的笔下,这些景色分明却又是袅娜多姿,生动可爱的。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欧阳修是功成身退,此时他的心情是十分轻松的,所以即使是人人都叹息的落花时节,在他看来却另有一番风味。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渐渐地游人都散去,笙箫管弦之声也慢慢停歇,这时我才感到暮春的空寂。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词人在《采桑子》其一中曾极写西湖游春的盛况,而这里只是虚写,一笔带过,隐隐透露出一种惜春的复杂心情。

“始觉”有种顿悟之感,从繁华喧闹中醒悟过来,有怅然若失,也有一股回归宁静的舒畅。

这正与他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心情契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样的平静也是心灵的一种解脱。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只见一双燕子在濛濛细雨中归来,我这才放下帘子,回到室内。

末尾两句是倒装句,本应是先看到燕子,才放下帘子,可是词人倒过来写,一下子将画面切回室内。

原来词人一直在家中凭栏远眺,室内的清寂氛围跃然纸上。

蒙蒙的细雨更是加强了这种凄清,可是灵动的燕子又营造了一种空灵、欢愉的意境。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突出了词人甘守清净的恬然心态。

这首词通篇写景,却几乎不带主观色彩,属于王国维所言的“无我之境”。

虽然不像“有我之境”那样给人以心灵的共鸣,“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但却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想上的自由。

尤其最后两句,以动写静,从孤寂中流露出旷达潇洒的胸怀和恬淡的心境。

正如刘永济《词论》所言:“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如永叔《采桑子》,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生活已经很悲,暮春更是平添了几许伤感,所以欧阳修的这首词算是一股清流,能在一众伤春悲秋的诗词中脱颖而出,与他词中所传达的闲适惬意的心态不无关系。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知你怎么看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