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馄饨》是林清玄吃了一年馄饨的简陋摊位上写出,远远听到做馄钝老人敲打的木鱼声,林清玄就会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饱含深远的禅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寺庙为什么要敲木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寺庙为什么要敲木鱼(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

寺庙为什么要敲木鱼

《木鱼馄饨》是林清玄吃了一年馄饨的简陋摊位上写出,远远听到做馄钝老人敲打的木鱼声,林清玄就会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饱含深远的禅意。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着老人独特的匠心,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中,木鱼还是乐队组成中的一件重要乐器。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

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

木鱼是由汉传佛教创造并推广使用的法器。在佛教的典故中,关于木鱼的传说有很多;在佛教的赞诵活动中,木鱼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木鱼的真实意义,《百丈清规》中说:“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也就是说,佛教僧众在诵经时之所以要敲打木鱼,原因就是因为一切鱼类的眼睛都是终日睁着不闭的,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从木鱼的本质上看,他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精进不退的精神。如果一个人连睡觉的时间都不曾浪费,昼夜用功,自然会净念相续,杂念不生,容易进入道业。日复如此,何愁道业不成?

木鱼是佛教用来警示僧众勤习佛法,日夜诵经,消释懈惰,以觉悟成道的重要法器。

▲大木鱼

木鱼的形制

制作木鱼,一般都足把一整块木料雕刻成鱼的形状,然后把中间挖空,在头部、尾部、鳞甲等部分漆上黑漆,押上金箔,其余部分漆上红漆。大型木鱼一至六尺长,小型木鱼三至五寸长不等。

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木鱼,雕刻成鱼形或龙头鱼身形。这种长木鱼往往悬挂于斋堂或库房廊下,作为集合僧众之用。因为它与民间乐器“梆子”的形制、发音都极相似,所以称为“鱼梆”。又因为它常常是在斋饭时敲击,所以也叫做“饭梆”。在佛教寺院中,长木鱼大都是头向山门悬挂的。

另一种是圆木鱼,形状类似于一边塌陷的馒头,高的一端挖空成青蛙嘴,矮的一端浅雕成二鱼或二龙戏珠状,尾部盘绕于木鱼的腰身之上。圆木鱼是在僧众赞咏诵经时,敲击拍节,以调和音调和节奏的,同时也可防止大家昏怠,以时时振奋精神。所以,木鱼在敲击时要轻重缓急平稳恒定,富有节奏感,根据需要,由缓入急,逐渐加速。

寺院中的圆木鱼大小不等,有各种规格。一般大些的圆木鱼都是放在案上或架上敲击的,小些的圆木鱼则是用手执持敲击的。小圆术鱼的敲击手法是:不敲的时候,双手捧持,鱼椎在外用两食指和两拇指夹住,其余六指托住鱼身;敲击的时候,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执鱼,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执椎,鱼椎头和鱼身头向上相对,两手如合掌,称为“合掌鱼子”。

▲木鱼梆

木鱼的功用

佛教中设立木鱼,用途是很多的。

首先,如前所述,木鱼主要是用来在僧众赞诵时整和声调节奏的,类似于乐队中的指挥。同时也取鱼类目不阖睛,昼夜精进,以激励僧众不断用功的意义。

其次,木鱼有集合僧众的作用。佛经中说,自有木鱼出现,“其后,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鱼鼓集合大众”。现在,木鱼有时也在僧众斋饭时敲击,《百丈清规》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

再次,木鱼还用来打更报晓。佛经中记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行报晓。”

最后,木鱼也是比丘们在出外乞食化缘时,不断敲击,以提醒俗众广发慈悲心的工具。

关于木鱼的功用,佛教中还有许多偈语发人深醒。如《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中就有“木鱼鼓颂”二首,其中有句说:“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豁望,我誓不入湖。”又说:“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粥饭不能飧,空肚作声响。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在这里,木鱼警策僧众的用途,被古代佛教高僧以幽默趣味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我不是尚书

鱼儿鱼儿鱼儿水中游,一天到晚不停的游啊游,不管游水或静止不动,它总不会闭上眼睛。佛门以鱼的形象,来勉励大家在修行上,要像鱼一样坚持不懈。光阴无常而迅速,时不待人,惜时惜阴、努力用功,可以改造自己懈怠因循的毛病,也是开发潜能的不二法门。佛家修行也罢,我们做任何事情也罢,如能效法木鱼精进的精神,何事不成。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