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相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1)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全面拉高国产爱情片门槛的电影。

但某种意义上,我又不认为这是一部爱情片,至少不是那种儿女情长、寻死觅活的狗血爱情片,它是一部披着爱情类型外衣的文艺片,或者说是一部大于爱情的爱情片。这自然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在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中,能担得起如此名号的华语片着实不多,比如《阿飞正传》,比如《花样年华》,比如《甜蜜蜜》,比如《海角七号》——爱的外衣下,包裹的是人心易变、世态炎凉,乃至孤独离丧、世事沧桑,唯此反而更能凸显一份真爱的弥足珍贵,与失落的无尽遗憾。

这样的爱情片,显然是爱情片中的高富帅,爱情片中的战斗机。因为它不止写爱,还附送人生的况味;观众在这里,不仅能得到爱情的“滋润”,还能收获人生的感悟。

汤唯饰演的澳门赌场公关与吴秀波饰演的美国房产经纪,本是天各一方的两个陌生人,因为偶然的机缘通上信,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与最终两人极为偶然走到一起的情节相比,影片绝大部分的篇幅描摹的双方各自的人生历程,仿佛在为最后的相遇做出漫长的准备:两人各自与他人相爱又分离,在自己的生活中一路打拼,接受考验,经受诱惑,也做出抉择。这样的剧本无疑很难写,各自的生活过程要自然流畅,又要符合逻辑地相互勾连,一路同行,令人可信地直抵爱情/圆满的终站。

类似的故事架构,说来也并不新鲜,美国爱情片《你眼中的世界》讲的是两个身处两地互不相识的陌生男女之间的神秘勾连,与最终走到一起,整个过程,两人一直在隔空对话,发展感情(可惜的是由乔斯韦登编剧的这部电影,最后有点烂尾);同是美国的爱情片《爱你,罗茜》,是同名小说改编,讲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因为太熟开(下)不了口(手),从青春到成人的十几年间,一直阴差阳错错失对方,各自拥有独立的人生却又不停勾连交错,直到影片结尾才“做好准备”走到了一起。

不能说,编剧导演薛晓路一定受到了类似影片的启发,重要的是,《不二情书》在这个还算新鲜的结构里,灌注了中国人(准确说是表征离乱去国、去国怀乡的“海外华人”身份)特有的情与爱。老演员秦沛与吴彦姝饰演的一对因为国共内战而流落异国的老夫妇,既是大牛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人物,同时向历史纵深处延展了漂泊与爱情这一影片主题。这里有流落天涯海角依然相知相守的终极浪漫,也有数十年平淡生活里的包容隐忍。这老一对儿传统的爱情方式,与新一代双方各自独立的爱情方式形成某种对照关系,但对照的细节并不明显。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二人的职业设定,赌场公关与房产经纪,都带有鲜明的逐利标签,事实上二人在各自的生活中,都为了钱或者个人利益,做过有悖良心或违反自己人生信条的事,或者都各自有过不无混乱的情(男)爱(女)关系,但及时的自况自省与自我超拔,让二人在最终遇见并认出对方的那一刻,达成了最好的自己。双方各自走过的人生路程,看似与最终的相遇无关,看似与影片的爱情主题无关,实则息息相关,因为与其说影片讲述的是两个人的相知相爱,勿宁说,讲述的是两颗漂泊灵魂的相遇相知。他们虽然长得比普通人好看一些,但各自的性格缺陷,让这种“浪漫神话”更具现世的色彩,也更贴近普通人的情感现实。

为了在交汇的一刻互放出正好的光亮,而不至错失在黑夜的海上,两人各自跋涉了整整一部电影的长度,爱情呢,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对于不向生活低头者最好的奖励而已。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胡不鬼/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