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诚悦读书《诗词百讲》第七讲

如果问你,形容极度伤心的成语是什么?

八成你会说:“肝肠寸断”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1)

肝肠寸断

说到“断肠”,

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又是什么呢?

是小龙女跳“断肠崖”?

是杨过试吃“断肠草”?

还是诗人常说的“断肠人”?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2)

杨过在“断肠崖”

我的第一反应是

元代马致远一首名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3)

天净沙.秋思

短短28个字,

悲秋、伤怀的气氛被渲染到极致。

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心情。

曲中景物既是马致远所见,

也是他悲情的载体。

凭此曲,马致远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4)

马致远


作为元代戏曲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青年马致远也曾踌躇满志,

但最终未能一展宏图,

50岁后,厌倦了官场,

于是辞官,据说隐居在杭州。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5)

隐居杭州

悲伤一直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而在天涯的断肠人,又何止马致远一人。

每次读到这首词,都让人生出深层次的悲凉,

“断肠人在天涯”更是被后世无数次的引用。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6)


那么,形容极度痛苦

为什么要用“断肠”,

而不是“痛心”、“裂肝”?

“肝肠寸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7)

《战国策·燕策三》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传说晋时,桓温领兵到蜀地,

船行到长江三峡,

下人见到岸上有小猿十分可爱,

便设法捉到船上。

母猿发觉后哀嚎不断,

随船百余里后跳上船来,

后力竭而死。

剖开母猿肚子,

发现她的肠子已断成一寸一寸,

桓温大怒,将捉小猿的人罢官。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8)


故事人唏嘘不已,

万物皆有情,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

当杨过以为失去了小龙女的时候

用“五内俱焚”、“心如刀割”

都不及“肝肠寸断”更让人感同身受!

断肠人句子(为何要用34)(9)

断肠人在天涯


今天我们回顾了马致远的名曲:

《天净沙.秋思》

也得知了“肝肠寸断”的出处,

明白了它所形容的是:终极的悲伤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慎用哦!

因为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极端痛苦,

才配得上“断肠人”的称号,

诚悦读书,我们下讲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