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时年64岁的刘禹锡被以太子宾客的名义,派往洛阳工作。

之所以说是“名义”,因为这是一个正三品的高级闲官,就如白居易在《闲适》诗中所云“官不卑”、“俸禄厚”“闲适”

洛阳是唐朝的陪都,因为它在长安的东面,所以称之为东都,朝廷常将被贬降或闲废的官员安置在此,只领俸禄不任事。

刘禹锡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历经二十三年贬谪生涯奉诏回京后,自然是想着做一番事业的。

但是,宦海浮沉也是他所无力把控的,裴度罢相后,倔强正直的他再一次被挤出权力中心。

太子宾客分司于他而言,实在是冷之又冷的冷板凳,有着家国情怀的他怎甘就此终老,于是就有了这首《昼居池上亭独吟》的抒怀之作。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1)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唐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简译:

绿树荫浓夏日长,正午时分,我独自在池中的小亭里吟诗作对。

四周一片恬寂,静静观看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心为之所动,感到很受教益。

转而又联想到姿态优雅的仙鹤,它们为什么有如此美好的君子仪形呢?

适当的饮用官府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可以调节精气神, 而聆听清正高雅的琴曲,则可以怡养人们的性灵。

我本心胸开阔澹荡,无意于争权夺利,机心百出,但是,当今为几杖作铭文,想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2)

赏析:

刘禹锡这首五律,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看似闲适的文字下面,却隐藏着其内心的波澜起伏,是不甘,更是不平。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夏日的正午时分,诗人孤独地坐在池中的凉亭里。

永夏日长,烈日炎炎,人们为了避暑,都待在几簟清凉的室内休息,这应该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

但是,却独有一个不午休的人,他独自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池中的亭子里,或吟咏,或沉思。

亭台倒影入池塘。这里的环境是如此的恬静幽雅,但是诗人的心境却是那么的孤寂无依。

因为,这份闲适和无所事事,本就不是他心中想要拥有的,闲是被迫和无奈。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3)

颌联写诗人眼中所看和心中所想,蜜蜂是奉献精神,仙鹤是君子风范,同时这也是作者美好心灵的展现。

罗隐诗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勤劳的小蜜蜂一生为酿蜜忙碌奔波,不曾有过一刻的偷闲;对于入侵的敌害,它们一致对外,万死不辞,从未有过临阵退却。

而作者自己也如那勤劳的蜜蜂一般,为庆历革新振臂高呼献计纳策,对权臣的打击嗤之以鼻从未有过退缩。

但是,屡遭贬谪的他也曾有过那么一刻心灰意冷,但是,因为“静看蜂教诲”,则又令他昂扬起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

如果说“蜂教诲”是眼睛所看到的,是实写,那么“闲想鹤仪形。”则是心之所想,是虚写。

相传鹤是君子所化,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作者通过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从而抒发了自己“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4)

颈联通过饮酒和听琴两种情趣爱好,来进一步表达诗人的高尚情操。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饮酒也有不同的寓意,有人解忧,有人浇愁,有人纵乐,还有人是为了怡情。

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则属于后者,他饮用官府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法酒”,就是为了“调神气”,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琴曲清正高雅,可以陶冶性灵,而“清琴入性灵”就是作者高洁情怀的寄托。

这一联是从上联的“”和“”两字着笔,表面上看恬淡闲雅,而内心却起伏不定。

也想象蜜蜂那样勤奋工作,象仙鹤那样修身养德,可自己被排挤出局,无事可做,报国无门,这是何其的郁闷和无奈。

但作者还是心存积极和美好,他饮酒、抚琴不仅是为了排遣寂寥,也是给自己振发精神和勇气,以图来日。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5)

“浩然机已息”与“鹤仪形”相契合,虽然自己被冷落排挤出权力中心,但仍不失君子风度,依旧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世人为了争权夺利,往往机心百出,吃象万千,可作者心胸开阔澹荡,早已无心于此。

而“几杖复何铭?”句却又隐隐透露出其内心的不平之气,因为给几和杖作铭文,往往是自警或劝诫之意,可自己根本就不被朝廷所用,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历经沧桑磨难吃尽了贬谪之苦,这个倔强的老头终于学会了隐晦,不再直来直去地回怼为自己招祸了。

他虽抱怨朝廷“有士不取”,自己壮志难酬,但也只限于含蓄地点到为止“几杖复何铭?”,言虽尽,意未平,耐人寻味。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6)

写在后面:

禄俸优饶官不卑,就中闲适是分司。

风光暖助游行处,雨雪寒供饮宴时。

肥马轻裘还粗有,粗歌薄酒亦相随。

微躬所要今皆得,只是蹉跎得校迟。 ——唐.白居易《闲适》

白居易这首《闲适》把分司东都阐述得极其清楚明白,官位不低,供给不错,还很悠闲自在。

但是,对于兼济天下的刘禹锡来讲,这样的无所事事荒废时日,无异于蹉跎岁月浪费生命。

因为,不论处于何种境地,刘禹锡始终都未放弃他的自强不息,“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就是他倔强进取精神的写照。

贬谪二十三年后归来,好友白居易为其鸣不平“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他却作豁达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闲居洛阳,老之将至,白居易叹曰“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他却极尽乐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积极进取的政治家来讲,让他囚于一隅不能有所作为,的确是苦闷至极,压抑至极。

这首《昼居池上亭独吟》的五律,不仅写出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孤独之感,还有内心隐隐的不平之气,还是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的写照,含蓄蕴藉,余韵绕梁,值得一读。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短诗(刘禹锡晚年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7)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