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批又一批教师坚守基层,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联合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共同推出“我在乡村当老师”系列报道,计划推出100位山东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典型事迹,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凝心聚力树典型,致敬全国290多万名乡村教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王凯

常有人想快点退休。可当那一天真正来临时,你又会选择过怎样的生活?

五年前,山东乡村教师吕宝文原本到了退休年龄,可办完退休手续后,他还一直想重返校园。在前后两任校长的鼓励下,这位年满66周岁的退休老教师至今依旧活跃在小学书法课堂上。从教42年,教师就是他最理想的职业。退休了不要报酬,只要学校需要,一个电话他就能立刻赶来。

农村的小学代课老师暑假有工资吗(我在乡村当老师)(1)

退休教师吕宝文重回校园,担任起了三至五年级的书法课老师。

退休教师返岗

成了书法老师

吕宝文所在的曹家庄完全小学,位于淄博市沂源县的西南角。因为处在大张庄镇的最东端,地势偏远的村小还与燕崖镇、蒙阴岱崮相邻,四周被绿水青山紧紧环绕。

进入朱红色教学楼的顶层“文墨阁”,穿过悬挂着师生书法作品的狭窄走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了正在暖阳下俯身练字的吕宝文。只见他头顶鸭舌帽、身着格子保暖衬衫,银框眼镜下炯炯有神的双目正注视着毛笔尖下的横竖撇捺。

2017年6月,吕宝文正式退休。在这之前,他曾是曹家庄完全小学的教务主任、语文老师。

作为语文老师,他坚信“实践出真知”。因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时常看到,一位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北草坪、玉皇山、张家镇、中崮山春游。游览完,学生不到40分钟就能写出鲜活生动的文章。

因为特别爱好书法,吕宝文和前任校长左聪田、教师李军胜筹建并创办了淄博市第二批书法实验学校,曹家庄完全小学是获批学校里的唯一一所农村小学。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日升日落间转瞬即逝。面对着山里娃,书法赋予了这所偏僻村小新的特色。

退休后,舍不得这所仅半个足球场大的农村小学,吕宝文时常到学校附近走走看看。透过铁门看向校内,学生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师步履匆匆往教室里赶,此情此景对吕宝文而言既亲切又陌生:他再也没有正当理由回到学校了。

几次三番,了解到他的内心所想,左聪田安慰并鼓励吕宝文,退休了也不要紧,只要愿意,还是希望他来参与上课。对乡村学校而言,师资永远是刚需。听校长这样一说,吕宝文别提有多激动了,他终于又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村小教书了。

因为家属身体原因,左聪田辞去了校长一职,吕宝文也再次中断了和学校的联系。去年底,新任校长王焕涛了解情况后,再次将这位退休老教师重新邀回了校园,请他担任三至五年级的书法课老师,并将“文墨阁”打理出来,为吕宝文和喜爱书法的老师提供练字之地。

从左聪田到王焕涛,两任校长给予的尊重,让吕宝文心里热乎乎的。他暗下决心,要做好学生的书法启蒙教育,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农村的小学代课老师暑假有工资吗(我在乡村当老师)(2)

曹家庄完全小学仅有59个孩子,这也是沂源县学生人数最少的一所完全小学。

当了8年教务主任

有6年领衔全镇教学

退休后的生活轻松舒坦,为何还要返校教书呢?吕宝文的选择,不仅年轻教师不理解,就连村民们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位个头不高,但身体硬朗的老教师,从小就有两个志向:一是当老师,二是当医生。真正从教之后,他在曹家庄完全小学一待就是42个年头。从语文老师到教务主任,他见证了这所山村小学的点滴变化。

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优异成绩,吕宝文一直担任着班长。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他的直性子越来越明显,假如领导说得不对,他常常会当即指出来。直到左聪田担任了校长。

对吕宝文而言,虽然自己并非千里马,但左校长这位伯乐看他有点能力,就推荐他当了教务主任。在担任教务主任的8个年头里,全校师生抱着一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20年前垫底大张庄镇的最偏远学校,摆脱了这种现状,教育教学工作连续6年排名全镇第一。

吕宝文回忆,那时他们就抱着一种决心:非得干好了给人看看。

左聪田刚到任那会儿,学校条件简陋,吕宝文和左校长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到了冬天,屋里只有一个御寒用的小铁炉,即便如此,手指也常被冻得僵麻。因为两人都得去上课,等一回到办公室,铁炉子连一星半点的火星子也见不着了。

炉火灭了咋办?打球去!迎着刺骨寒风,两人到球场里打球,身上不一会儿就暖和起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沂源县的最西边到最东边,左聪田每天驱车60里山路,在曹家庄完全小学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间,这所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吕宝文看来,曹家庄完全小学虽地处偏远,但教育思想并不落后。学校曾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鼓励并支持勤奋好学的李军胜老师利用暑假前往清华美院进修。通过进修,李军胜辅导的学生绘画作品获得了淄博市一等奖。

学校还在教学用书上舍得投资。吕宝文回忆,当时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什么都不办,也得给老师准备够教学资料。那时,所有的课程都由校长抓,每周至少听一次课,老师的教学劲头逐渐形成。

虽然学校处在深山,但吕宝文最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始终相信,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实在低调的左聪田,到雷厉风行的王焕涛,前后两任校长性格不同,但都是一门心思为了学校发展,且从不拿官架子。大清早,很多教师还没到校,他们就开始带头清理校园卫生,这让吕宝文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维护好这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决心。

农村的小学代课老师暑假有工资吗(我在乡村当老师)(3)

吕宝文正在暖阳下练字。

想继续坚守村小

期待学生越来越多

相比其他的任课教师,书法老师要提前十分钟进课堂准备笔墨纸砚,课后还要进行卫生清洁。因为热爱,吕宝文从不怕辛苦,他为自己能够转换赛道、教学生练毛笔字而感到快乐。

从爱好到专业,吕宝文心里一直记着李军胜的一句话:不比字帖,莫要练字。刚开始,他很难区分“颜柳欧赵”几种字体,通过教和学才逐渐分开。颜真卿正直、忠诚,吕宝文认为颜体更符合自己。

和孩子们在一起,吕宝文感到非常快乐。学生们练字的镜头,他一有时间就会制作成美篇相册并分享出来。因为书法是门新课,学生们劲头很足,也都愿意学,这是吕宝文最愿意看到的。有时候,学生总学不会运笔、提笔,他也不嫌麻烦,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直到教会为止。

吕宝文认为,村里不比城市,消费相对要低一些。他打算拿退休金,给学生买些文具用品,虽然学校说不用,但他感觉适当拿钱做点善事,心里别提有多得劲儿了。

从20岁出头的小伙子,到66岁的退休教师,吕宝文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他挚爱的校园。迎来送往,教过的学生多得数不清了。

在吕宝文看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浅薄,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家长们担心山上的果园,却从来都对孩子需要购买的教科书不以为意。即便如此,这些学习条件有限的孩子们,有些也能后来者居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吕宝文发现,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他想继续坚守在这里,期待有一天村小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