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水制备需注意哪些方面(纯化水检验标准操作工艺流程及标准说明)(1)

1. 目的

建立纯化水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纯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纯化水的检验。

3.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4. 职责

4.1 起草:QC 审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批准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4.2 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内容

5.1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5.2 检查

5.2.1 酸碱度

5.2.1.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5.2.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5.2.2 硝酸盐

5.2.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10%氯化钾溶液:取氯化钾10g,溶解于90ml水中,即得。

0.1%二苯胺硫酸溶液:取二苯胺0.1g,加分析纯的浓硫酸100ml使溶解,即得。

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

5.2.2.2 分析步骤

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5.2.3 亚硝酸盐

5.2.3.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稀盐酸:将浓HCl溶液沿玻璃棒缓缓导入含有水的烧杯中9.5%~10.5%。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取1g对氨基苯磺酰胺,加稀盐酸定容至100ml,即得。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取0.1g萘乙二胺,加稀盐酸定容至100ml,即得。

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

5.2.3.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5.2.4 氨

5.2.4.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碱性碘化汞钾试液:取碘化钾10g,加水10ml溶解,缓缓加入二氯化汞的饱和水溶液,随加随搅拌至生成的红色沉淀不在溶解,加氢氧化钾30g溶解后,再加二氯化汞饱和水溶液1ml或1ml以上,用适量的水稀释使成200ml,静置,使沉淀,即得。用时倾取上层的澄明液应用。

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即得。

5.2.4.2 分析步骤

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5.2.5 电导率

5.2.5.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电导率仪。

5.2.4.2 分析步骤

参照电导率仪使用说明书测定,结果与温度和电导率的限度(纯化水)(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ⅧS)表对照,应符合规定。

5.2.6 总有机碳

5.2.6.1 试液及仪器

总有机碳测定仪。

5.2.6.2 分析步骤

参照总有机碳测定仪使用说明书检验,结果不得过0.50 g/L。

5.2.7 易氧化物

5.2.7.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

稀硫酸:将浓硫酸溶液沿玻璃棒缓缓导入含有水的烧杯中9.5%~10.5%。

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取高锰酸钾3.2g,加水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摇匀。

5.2.7.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5.2.8 不挥发物

5.2.8.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

5.2.8.2 分析步骤

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5.2.9 重金属

5.2.9.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硫代乙酰胺试液: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5.0ml,加上述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钟,冷却,立即使用。 混合液:由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水5.0ml及甘油20ml组成。

标准铅溶液:称取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g的Pb)。本液仅供当日使用。 5.2.9.2 分析步骤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5.2.10 微生物限度5.2.10.1 仪器及试液

一般实验仪器和培养箱、净化工作台。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 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5.2.10.2 分析步骤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A 供试品检查——薄膜过滤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ml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计数方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B 阴性对照试验 取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C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一般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酵母菌计数。在特殊情况下,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细菌,则应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然后将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数,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细菌数进行比较,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