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商代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年代为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被发掘时间为1973年,为全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城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

吴城遗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吴城遗址出土文物既有自身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商殷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教授将其命名为“吴城文化”,奠定了吴城文化研究的基础。

遗址经过六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共清理房基2座, 窑址12座,灰坑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 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吴城商代遗址已成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考古专业的实习基地,江西省博物馆已在吴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个农村考古站。吴城遗址的发现,对于认识长江流域土著青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考古发现(吴城商代遗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