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劳动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非农就业人口数据。根据该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非农人口新增就业仅为26.6万人,大大少于之前新增100万人就业的预期。与此同时,美国非农人口失业率升到了6.1%。对此情状,拜登不是反思自己的工作有什么问题,而是怪中国人正在抢走美国人的饭碗

拜登这种论调并不新鲜,奥巴马说过,特朗普说了四年,拜登上台后也一直挂在嘴边。这种“老生常谈”似乎透出一种哀叹,大有“既生瑜而何生亮”的味道——上帝既然造了个美国,为什么又造出个中国让美国不能随心所欲呢?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1)

现在的美国政客犹如得了失心疯一般,凡是美国搞不定的事都是中国人害的。拜登上台以来,令中国人民大失所望,他的所有施政几乎都离不开针对中国。之所以失望,表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对拜登是有期望的,期望他至少不像特朗普那样疯颠,那样不可理喻,那样不可交道。然而事实教育了中国人民,拜登的疯癫并不亚于特朗普。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客必须丢掉幻想,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挑战。

我为什么要用“迎接挑战”这个词组呢?因为们的媒体上充斥着一种“美国衰落”的论调。一是说“美国开始衰落了”,一是说“美国已经衰落了”。尤其是后者,弥漫着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这种情绪,对我们“迎接挑战”是不利的。既然叫做“迎接挑战”,说明挑战一方是主动的,迎接一方是被动的。既然挑战一方是主动的,被动的一方尤其需要明白对方急于挑战、善于挑战和敢于挑战的道理。

第一,美国政客急于挑战。

美国的根在欧洲,在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主动进攻。欧洲人的祖先做海上贸易,需要有海盗的血性。所以他们后来发展到全球杀戮、全球掠夺、全球殖民。与这种文化伴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有很强的危机感,一个海浪就可能掀翻他们的商船。美国这个国家诞生以来几乎一直在寻求敌手或对手,它一直生活在强烈的危机感中。曾经是欧洲列强,包括美国的宗主国英国都是美国天然的对手。取代英国后,又是苏联。甚至欧盟、日本也曾被美国作为对手打压。敌手或对手的作用就是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促使自己不断强大。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2)

按说,中国的实力与美国相去甚远,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总量也只有美国的百分之七十,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但美国人强烈的危机意识提醒美国政客需要早做打算,先下手为强,把中国扼杀在未强大之先,以免真的成为美国势均力敌的对手。所以美国急于挑战,不仅是因为现实的利益考量,更是其历史的文化基因所决定。因此,美国挑战中国是必然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美国政客善于挑战。

美国成为列强以来,就一直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挑战对手的本领。

一是凭借实力,美国首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力发展自己,最终使自己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优势地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凭借实力获得了战后重建世界秩序的主导权。

二是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比如二战时的亚洲战场,美国并非一开始就扛起国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旗,反而醉心于和日本做生意,特别是军火生意。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可能还要等机会,等日本被中国消耗得差不多了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对日战争的胜利,甚至反过来也未可知。

三是归纳总结了一整套挑战国际对手的经验。自美国出道以来,它一直是挑战的胜利者,自然形成了一套理论化了的经验,掌握了丰富国际斗争的策略与方法。比如,美国刻意打造了一套“普世价值观”,再依托其军事实力用强大的舆论武器把这套价值观灌输给全世界。把自己的贪婪、掠夺、强霸和流氓的本性用民主、自由、人权、法制这套普世价值的话语包装起来。于是美国成了正义、真理和道德的化身,给它的任何行为都打上正义、真理和道德的烙印。美国因此取得了绝对的国际话语权和世界规则的制定权,美国确实享受了几十年这样的特权,已经习惯了拥有这样的特权,已经视此特权为美国核心利益的一部分,故它会拼命捍卫。

第三,美国政客敢于挑战。

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国家总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管主观上如何客观上往往会让美国政客觉得自己有了必须挑战的对象。事实上,并非别的国家已经对美国形成了现实的威胁,而是美国政客感受到某种潜在的威胁就要主动向对手发起挑战。美国把全世界所有国家拉通审视一遍,觉得有那么几个国家威胁到美国的某种利益了,美国习惯说成威胁到美国在某一区域的利益或全球利益,中国便在美国认为的“这几个国家”中,还是“数一数二”的威胁者。于是它便主动出击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凡是中美有比较严重的对抗,发起者总是美国。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奥巴马的搞“亚太战略”,钓鱼岛争端、南海仲裁案是美国挑起的吧?特朗普搞“印太战略”,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是美国挑起的吧?拜登上台以来打造“亚洲小北约”、所谓“新疆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哪一件不是美国主动没事找事?包括印度犯我边境,如果没有美国挑唆和支持,印度敢吗?还有美国入侵阿富汗,二十年了,原来是为了觊觎中国新疆。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3)

驻阿富汗美军

为啥在中美博弈中美国总敢于主动挑战呢?

其一,它的实力还在。美国每年投入的军费比排在它身后十个国家的总和还多,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有世界最多的航母战斗群,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这还只说的是军事实力,还有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一句话综合实力除了美国还有谁可以称第一的呢?

其二,它打造的“普世价值观”的影响力还在,世界话语规则和秩序规则还掌握在它手中,国际组织也还在美国的掌控中。有两个例子很说明问题:一个是世卫组织,特朗普那么欺负它,欠钱不给,说退就退;中国全力支持它,又给钱又配合其工作;面对特朗普对中国的甩锅与污蔑世卫组织并未仗义执言过。拜登说进就进,世卫组织没有半句责问,反而屈从美国压力居然想再进中国溯源,世卫组织批准了多款美国和欧洲疫苗,迟迟不批准中国疫苗可紧急使用,一拖再拖,刚刚获批。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4)

另一个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美国“感谢”日本向人类公共水域排放核废水不但没半句“遗憾”,还很配合地表示“欢迎”,这几天日本排毒事件已经冷下来了,我们的媒体是不是该让它热起来并保持一定热度?这两个都是联合国的下属机构,联合国能坚持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规则体系这个正义么?实在令人怀疑。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5)

福岛核电站储存核废水的储水罐

其三,美国的盟友体系还在。核心的是G7成员国,此外还有“五眼联盟”、北约成员国,欧盟也算。亚洲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号称不结盟的印度也成了美国的盟国。虽然特朗普把盟国搞得气鼓气胀,但拜登登场,盟友们还是赶紧去拜把子,尤其在对付中国上积极配合拜登的行动。

综上可见,美国并非已经衰落,而是开始衰落。换句话说,美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美国内乱频繁

迹象一:美国国内种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各垄断资本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表现为党派斗争,各垄断资本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各族群之间的斗争都异常纷乱激烈。整个美国枪声不断,美国人民生活没有安全感。尤其是疫情失控,各种反科学的反智行为令人瞠目结舌。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6)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生枪击事件,致使两人受伤。

美国鼓吹的“普世价值观”的底裤漏了两个大洞,其中一个大洞是贴着“自由”标签的那半边屁股,屁股上面分明刻着“极端个人主义”或“极端利己主义”。因此这套普世价值观不再能起到团结人民的作用,美国国内的社会凝聚力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靠向外转移矛盾来维持内部团结,靠炒作“恨中国”来凝聚人心。这就是美国政客为啥不断嫁祸中国的根本考量。缺乏凝聚力和安全感的美国,政府效率和效能低下,对人民不负责任,这是导致其疫情失控的根本原因。美国的资本绑架政府,是美国这种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能通过一般性的改良甚至改革解决问题,更不可能依赖四年一度的选举来解决矛盾。选举有缓解矛盾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美国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其内部来一场真资格的“颜色革命”,强力调整阶级关系和种族关系才有希望。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7)

特朗普已开始为下届选举准备

第二个迹象:美国在国际上逐渐失去权威性

迹象二:美国主导的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秩序的权威性下降,世界上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国际现存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比如,美英等国政客居然在呼吁改革WTO规则,否则它们将另起炉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它四国都支持印度加入,也有针对中国想改变联合国的游戏规则的意思。美国某议员正在起草改革世界银行规则的法案,意思是中国不能再享受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他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最近这个G7外长会不研究抗击疫情,也不研究恢复经济,却连篇累牍地指责中俄。

美国国会出台的国内法要么就是美元大放水,要么就是干涉别国内政,要么就直接针对中国搞什么《2021战略竞争法案》,而不研究解决美国国内“黑命贵”问题、歧视亚裔问题、失业问题、枪击事件频发问题。六十万美国人死了也就白死了,没人对他们讲半句人权。少数族裔的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命没了,没人为他们讲半句人权。劣迹斑斑、罄竹难书!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8)

美国弗洛伊德案广受关注。

刚才说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底裤漏了两个大洞,另外一个大洞是贴着“民主”标签的那半边屁股,屁股上面分明刻着“恶霸主义”“国际独裁主义”和“国际专制主义”。美国的真面目确实逐步被世界人民认识,中国在诸多国际机构不断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这方面中国确实做了不少贡献,得罪了美国政客那也在情理之中,比如气候公约中坚持“公平而有区别”的原则。

第三个迹象:美国的盟友体系分崩离析

迹象三:美国的盟友体系的确在分崩离析。英国脱欧,爱尔兰脱英;英法海上对峙;法德争夺欧盟主导权;新西兰几乎要退出“五眼联盟”;日本两面三刀;印度又和俄罗斯勾勾搭搭;韩国虚与委蛇。拜登折腾了一百天,好不容易在“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过了把“领导世界”的干瘾却没有实际效果;拼命拉日本,却留了一个支持放毒的烂尾;拼凑了一个G7外长会议声明,却满篇陈词滥调,没有半点新意,也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中东,隔空和伊朗间接谈判,结果常有枪炮声伴奏,听说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又遭袭击了。以色列政坛也纷纷乱乱不时挠着拜登的心。围堵俄罗斯吧?乌克兰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强停“北溪二号”工程吧?德国又不听话。阿富汗撤军吧?又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想掐灭《中欧投资协定》吧?欧盟又不愿意把话说死,且德国也大有反对之声。在帮助印度抗疫问题上迟迟不表态,让印度盟友心里也老大不爽。声言放弃新冠疫苗的专利,结果又是一张空头支票,被指实为中国添堵。诸事不顺,流年不利,如何不是衰落迹象呢?

富兰克林对于美国历史的意义(三大特点决定美国的强盗特性)(9)

辉瑞CEO发公开信,坚决反对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白了美国“挑战”的本钱、策略和弱点,中国的“迎接挑战”也就胸有成竹了。

【结束语】针对拜登政府在国防部成立的“中国工作组”, 我们随即成立秦安战略研究院“美国工作组”,目前由秦安、彭胜玉、海予、张松海、德纳、牟林、申荣、马千里、铁黎等九人组成,专门进行对策研究,本文是系列研究第61篇,为牟林撰写,敬请大家关注,也欢迎朋友们建言献策,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