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据中国网资讯,7月4日,浙江杭州一医院核磁共振室内,一辆轮椅被吸在机器上为了把轮椅取下来,医院工作人员用绳子绑住轮椅往外拉,但由于吸力太大,未能成功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将木头垫在轮椅和机器之间,才成功将轮椅取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轮椅吸附在磁共振机器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轮椅吸附在磁共振机器上
来源:【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据中国网资讯,7月4日,浙江杭州一医院核磁共振室内,一辆轮椅被吸在机器上。为了把轮椅取下来,医院工作人员用绳子绑住轮椅往外拉,但由于吸力太大,未能成功。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将木头垫在轮椅和机器之间,才成功将轮椅取下。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医院工作人员通常会提示“禁止一切铁磁性物质进入”。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院长、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陆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此条规定在全世界的核磁共振室都应严格实行。除此之外,还应在检查前先进行金属探测。“日常的金属探测和安全检查已经纳入到医院放射科的技术培训和日常操作规范中,排除任何铁磁性物品对于放射科的操作人员来说是一条铁律。”比起轮椅来,硬币和发夹可能会像子弹一样飞向机体,更具伤害性。
核磁共振室机器吸附金属,曾造成人员伤亡
核磁共振室吸入金属物事故并非首次。今年2月,瑞典桑德比医院的一辆移动MRI(磁共振成像)车上,一名护士在为病人检查时卡在机器内,事故原因在于护士穿的背心上可能含有一些金属成分。随后,身受重伤的护士被送往ICU接受治疗。
2021年10月,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一家医院内,一名60多岁的患者脑部在核磁共振室内被突然飞入检查仪器的金属氧气瓶夹住而死亡。当地警方调查发现,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工作中产生了强大的磁场,使放在一旁的氧气瓶突然被吸了进去。
2016年7月,上海某医院核磁共振室也曾发生过一起“吸入轮椅”的事故。一台轮椅被核磁共振设备吸入,紧紧地贴在设备上,待消磁后才得以取下。
近年来,偶尔会发生核磁共振室内机器吸附轮椅、氧气瓶的事故,部分事故甚至导致了人员伤亡。随着核磁共振日渐成为一项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核磁共振机器引发的次生事故仍应严格避免。
进入核磁共振室前,需排除一切铁磁性物件
“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波炉,金属汤勺等铁磁性物品是不能放进去的。核磁共振依靠体线圈磁场产生共振效应并以此形成清晰的人体图像,因此轮椅、氧气瓶、眼镜、硬币等铁磁性物件都是严格规定不能进入的。”陆勇表示,除了检修等情况,核磁共振仪器一般会始终保持开机状态,以保证超导线圈的正常运作。
除铁磁性物件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成像学组2017年发布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规定,考虑到射频场热效应(致热效应),在MRI检查前,要将受检者体外所有不必要的导电材料移除。
对于体内有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植入物的患者来说,能否进行核磁共振呢?陆勇介绍,目前临床使用的骨科植入物通常由磁共振安全的钛、钴铬钼合金或陶瓷等材料构成,都可以进行安全进入磁共振室。对于心脏支架、起搏器等植入物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目前已经有磁共振安全的心脏和脑起搏器在临床应用。而且随着技术进步,临床中已经大量应用核磁共振来进行人工关节术后评估,并取得公认的良好效果。瑞金医院在此方面积累了数千例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未来如何防范核磁共振相关的事故呢?陆勇表示,首先要严格进行控制操作规范,对进入核磁共振室及功能科室的患者进行安全检查,排除一切铁磁性物件。第二,陪护和维修人员也要严格遵守核磁共振安全规定,严格检查工具用品。第三,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评估以确保安全。对于行动不便需要乘坐轮椅的患者,会安排工作人员将其送入核磁共振室。对于病情不稳定、需要机器辅助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来说,则需理性确认核磁共振的必要性。“只要做到以上三点,核磁共振技术还是比较安全的。”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