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推送中,我们借《山海情》中马得宝种白蘑菇的故事,给大家科普白蘑菇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浦北红菇的辨别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浦北红菇的辨别方法(山海情里面种的双孢菇和口蘑是什么关系)

浦北红菇的辨别方法

在上一期的推送中,我们借《山海情》中马得宝种白蘑菇的故事,给大家科普白蘑菇的历史。

细心的小伙伴发现,《山海情》剧中只提到了双孢菇,并没有把双孢菇说成白蘑菇或口蘑,小伙伴就纳闷:双孢菇是什么菇?和口蘑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再借着得宝种蘑菇的事,给大家科普白蘑菇。

在剧中,得宝的蘑菇采出来拉到集市上去卖,刚开始人们不知道这个圆圆白白的小东西是什么,所以卖的并不好。直到一个在宁夏工作的福建人来到摊前买了两斤白蘑菇,得宝这才打开局面:菜贩子辛大哥尝试购买一箱,菜市场的人开始蜂拥过来购买,得宝的蘑菇很快在市场上卖得一干二净。

菜贩子辛大哥到村里来收蘑菇,村民们看得宝一次卖菇就有一千多块钱,议论纷纷;大有叔趁机拿了几个蘑菇到口袋,回到家迫不及待的下锅就炒,想知道这个菇怎么就那么值钱,而因为不知道怎么炒蘑菇,大有叔直接把整个蘑菇扔到锅内翻炒,这一幕也都让网友们笑翻了。

但在很多人心中,这个双孢菇,不就是口蘑嘛?

别急,我们慢慢看。答案在最后。

1双孢菇,是什么菇?

双孢菇(中文学名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也叫洋菇,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一般有白色和褐色两种类型,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用菌类,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把它当做餐桌上的美味了。

之所以叫做双孢菇,是因为它的担子(basidium)上通常长有两个担孢子(spores),但也有长出单孢子、三孢子甚至四孢子的情况。

担子,则是担子菌门真菌产生孢子的构造,也是这一门真菌的主要特征之一,一个担子上面通常会长有四个有性孢子,这些有性孢子就被称为担孢子。

担子菌门的真菌子实体示意图,来源维基百科

双孢菇的栽培最早始于17世纪的法国,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这种蘑菇的栽培利用禽畜粪便、麦草发酵腐熟制作而成的基质。

被熏吐的主角,来源《山海情》剧照

我们在市场看到的双孢菇都是白白圆圆的模样,这是它还没开伞形状,蘑菇一但开伞,它的风味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2口蘑的口,是张家口的口

1958年郭沫若视察张家口时,写过一首赞美口蘑的诗:“口蘑之名满天下,不知缘何叫‘口蘑’?原来产在张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诗人道出了口蘑名字的来历。所以“口蘑”的“口”其实是指河北省的张家口市。

明朝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卫京师的将领张珍将城墙打开一道新门,作为城墙内外互通贸易的关口,从此,“张家口”这个名称便流传了下来。到了清朝,张家口已经成为蒙古地区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从这里进入中原地区的各种商品纷纷冠以“口”字以表示其珍贵。

所以“口蘑”,其实就是产自蒙古草原,经由张家口运送到中原地区的蘑菇。在意思上和我们平时常说的“辽参”“云腿”差不多。

所以,尽管我们在市场和超市里看到的这些圆滚滚的白色双孢菇总是会被冠以“口蘑”的名字出售,但剧中提到的这种双孢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口蘑。

3口蘑一大堆,更是一个类

如果算上我们上面提到的双孢菇,在市场上,可以被称为“口蘑”的蘑菇一共有三类,另外两类分别是经过张家口的蘑菇和口蘑科的蘑菇。

产自蒙古草原,经过张家口运送到中原地区的蘑菇一般并不特指某一种蘑菇。可以被叫做口蘑的蘑菇包括香杏丽蘑、蒙古白丽蘑、大白桩菇和鳞盖白桩菇。

口蘑科的蘑菇则是一大类,属于蘑菇纲蘑菇目下的口蘑科。这一类真菌中包括很多著名的可食用菌,例如大名鼎鼎的珍贵食用菌——松茸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双孢菇被叫做口蘑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它在小的时候和香杏丽蘑和蒙古白丽蘑等正牌口蘑长得非常像,许多人分不清,就直接称这种蘑菇为“口蘑”了。

用通俗的话说:口蘑是一个大类,双孢菇是其中一个小类。双孢菇是口蘑,但口蘑并不一定就是双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