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的两个人在一起有多累?

为什么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累(在一起真的很累)(1)

三观不同

朋友深夜给我打来电话,她说她这场恋爱谈得好累,不知该如何继续。她总是一遍遍否定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男朋友才不在乎她。

小玲与男友是异地恋,为了能与他多一些相处的时间,小玲特意去了男朋友所在的城市。男朋友起先还会亲自做她喜欢的饭菜,后来却每天都只是叫外卖。

她过去整整一星期,他总是坐在电脑前工作,只在每天晚饭后陪她在小区里走走。

有一天小玲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我觉得你一点都不爱我,我想要你多一点时间陪我,可你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

男友的回复让她甚为心寒:“跟你在一起让我觉得好累,两个人谈恋爱并不需要天天腻在一起,毕竟我是男人,需要时间去挣钱的,两个人只需要每天有一点时间在一起说说话就够了呀。”

可是对于追求浪漫的小玲来说,两个人恋爱,就要相互陪伴,相互关爱,她觉得那样才叫恋爱。

小玲问我:“你说,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好,是不是我不应该祈求他更多的爱?”

我告诉她:

亲爱的姑娘,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只有同频的人才能相爱。你渴望的恋爱是彼此陪伴,他恋爱的定义是彼此要有个人空间,其实你们都没有错,因为这是每个人相爱方式的选择。

我给了她建议,如果觉得与他在一起不幸福,那就离开吧,因为人很难为了另一个人放弃他根深蒂固的恋爱模式。

一个月之后,小玲离开了这个不适合她的男友。

一年之后,她遇到了一个男孩,他喜欢陪伴在她身边,工作之余,两个人会相伴着一起做饭,一起遛狗,一起去爬山,一起去旅行,甚至是睡觉的时候,也要十指相扣。

与同频的恋人在一起,她变得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信,觉得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

互相都不能懂得彼此,你说的话我听不明白,我的心思你猜不透,然后天天陷入无法沟通的状态,打不开僵局。

你觉得情人节、生日、相爱周年纪念日这些节日都需要给对方礼物,你其实并不在意礼物的贵重与否,你在乎的是感情的仪式感,可是他却觉得每天对你好就行,不需要在特殊的日子表达爱。

你觉得两个人一周工作辛苦,周末可以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你其实并不在意电影演了什么,你在乎的是两人并排坐在一起的幸福感,可是他却觉得电影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不如在家玩游戏。

你想要让彼此有更多的话可聊,每天下班回来赶紧收拾好,想要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时间,你其实并不在意他说了什么,你在乎的是两人可以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可是他下班回来就说太累了,宁愿刷手机,给主播打赏,也不愿意与你多说说话……

如果你的另一半也是如此,那你真的该反思一下,这个人,是否真的值得你托付终身。

不同频,就趁早离开。

为什么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累(在一起真的很累)(2)

三观不同

挥别错的人,才能和对的相逢,才能用崭新的状态去遇见真正心灵同频的伴侣。

最好的爱情,是同频共振。

所谓同频共振,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兴趣相同、脾气相投、看法相近、目标一致。他们的相遇是基于心与心亲密接触相撞而产生的强烈共鸣。

俩人结合在一起,会好得像一个人。

前两年,朋友圈被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刷屏,豆瓣评分高达9.6分,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建筑师津端修一与妻子津端英子的暮年生活,无数人被津端夫妇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他们在日本名古屋近郊高藏寺新城区有一幢深居林间的小木屋与一个别致的小院,津端夫妇一起相扶相携,不紧不慢地用心生活,一块菜园经营了四十余年,就如同经营他们的爱情,用心用情,细心呵护。

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即是“越来越美丽的人生”。

英子从小就喜欢接触泥土,梦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修一懂得她的热爱,所以费尽心力为她打造了这个院子。

于是,往后的每一天,津端修一与津端英子在这片爱情的伊甸园里一起劳作:种树、种花、种蔬菜,做果酒,果酱做水果点心,做木质手工品,做布料……他们没有把辛苦的劳作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好玩的事儿。

修一还会在菜园里制造许多乐趣,让英子时时笑靥如花,比如修一会把工具全都涂成黄色,这种颜色醒目,能让人内心明亮,精神振奋。

院子里的木房子也是修一自己设计打造的,木屋有大面积的窗户,打开窗户,就会有随着四季变换的树林景色映入眼帘。

英子在八十几岁的时候还会很甜蜜地表达心中的幸福:“每天都过得跟小阳春一样安稳。” 抱怨与批评在他们家是禁忌,他们的家总是被快乐与温馨的氛围包裹着。

摄影师落合由利子曾跟拍过他们的生活状态,她有一段描述津端夫妇耐人寻味的话:

修一和英子在家里的生活,你会以为他们好像两条平行线,各做各的事情,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这两条线就会交集在一起……

这样的交集就是心灵的同频,因着这样的同频,他们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拥有了一辈子的幸福婚姻。

伴侣,“伴”是一人一半,“侣”是两口为一人,意即两个平等、相互尊敬的人,心灵同频共振,说的话一致,组成了一个整体,就是伴侣了。

由此可见,心灵的共振是爱情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他们才能筑起坚固的爱巢,成为伴侣。

同频共振的爱人哪怕交流的语言简短,但他们之间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最美的爱情就是空气里的默契与惺惺相惜。

美国小说家詹迪·尼尔森说:

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你认识那些家具,认识墙上的画,架上的书,抽屉里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房子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够自如地四处行走。

合适的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而是你们可以互相接纳对方的世界,并可以从对方的世界中,去学习到你所要学习的部分。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但请你学会,相互尊重。

近些年来,与人交往中,我们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三观”问题。

做朋友不能找三观不合的,谈恋爱不能找三观不合的,结婚更不能找三观不合的。

“三观”指的是双方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什么是真正的三观不合?在知乎上看过一段解释,深以为然: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但是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简单点来说,真正的三观不合,是不尊重彼此的三观。

找另一半,不是非得一定要找一个和你一模一样兴趣爱好的人,但是一定要找一个,懂得尊重你兴趣爱好的人。

越长大越发现,真正高情商,让人舒服的人,是懂得尊重彼此三观的人。

刘嘉玲和梁朝伟的婚姻,是香港娱乐圈的一段佳话。

他们之间没有恋爱小鲜肉们式的秀恩爱,再加上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梁朝伟和张曼玉的一段遗憾过往,让人们总是猜测梁朝伟心中的朱砂痣是张曼玉。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两人的相处模式,倒是让人们发现,其实刘嘉玲才是真正适合梁朝伟的人。

因为他们相互,都在尊重彼此的三观。

刘嘉玲喜欢社交,然而伟仔喜欢在家宅着,喜欢一个人不开心了跑去广场喂鸽子。

在生活中,总是刘嘉玲在照顾梁朝伟,担任家庭的责任。

在《我们来了》综艺节目上,刘嘉玲说伟仔是那种家里装修可以提着行李箱就离去,过几天再打电话回来问,“装修好了没”的人。

然而面对这样的伴侣,刘嘉玲总说,他开心就好,他决定就好。

她比谁都要尊重和了解伟仔的生活方式,她知道伟仔喜欢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她说伟仔是闷蛋,这个世界没多少人能够和他做朋友,他也没多少社交。

他是一个钟情于安全感的人,不喜欢去冒险,不喜欢去尝试新的事物。

但是刘嘉玲刚好相反。

刘嘉玲喜欢热闹,非常钟情于社交,也因此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女人。

面对这样的女人,梁朝伟并没有因为她和自己不同而排外,反而梁朝伟一提到老婆,都是满满的笑容。他说,她很热闹我不会,她的热闹好有趣我好喜欢。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因为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尊重彼此的三观,相互陪伴了20年,认定了彼此是自己人生中的伴侣。

相互尊重彼此的三观,是唯一能融合双方的方法,也是成年人相处时最该有的能力。

读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变得很颓废,因为我发现和舍友们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

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热衷于去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了解很多的社团,然而每次都被舍友泼冷水。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在宿舍看看剧,刷刷电影,折腾那么多干嘛?

平日里想抓着舍友去打羽毛球运动一下,结果舍友却一动不动觉得我根本不懂得体验慵懒的美好。

于是我的内心一次次地被打击得体无完肤,甚至非常怀疑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从图书馆拿回来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其中有一个舍友对我嗤之以鼻。

她说,“看这些书有用吗,如果人不开心还不能抱怨一下,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明白了:

有些人是注定不能成为朋友,不是因为她和你的兴趣爱好不一样,而是因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你的三观。

在娱乐圈的明星粉丝阵营中,就有着很多不尊重彼此三观的粉丝。

他们通常会分成不同的派门,除了正常追星之外,只要一遇到争议,就会互相攻击对方的粉丝,互相觉得是某个明星的爱豆,就是一个没脑子的傻缺。

知乎上有人说:

虽然三观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能说谁高谁低。 相互尊重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即便我不认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观。

不尊重别人三观的人,只能是一个井底之蛙,因为你一直活在你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真正谦卑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并且理解世界万物,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尊重他人的三观,而不去鄙视和辩解,有时候节省得利的还是你自己。

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问孔子的弟子,子贡:“一年到底有几季呀?”

弟子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

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的弟子和那个路过的客人明显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面对这样不同三观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只与同好争天下,如果盲目地去争辩,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的观点,其实又何必急着希望别人的认可。

和三观一样的人交往,尊重三观不同的人,遇见三观不正的人就惯着他,让他越来越傻。

最好的关系,未必是我们一起都喜欢研究一本书,一部电影。

最好的关系,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静地看书,你在电脑前忘我地玩游戏,我不会鄙视你的游戏,你也偶尔会来看看我最近在看什么书。

偶尔不同却又相互尊重,这样恰如其分的距离感,刚好可以为我们的感情加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答案是这样说的: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遇到三观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显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

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了你生命中所有关系的质量。

真正三观不同不能在一起的两个人,不管是伴侣还是朋友,其实无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大家三观的人。

每个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观的朋友,或许你分享的书籍她并不感兴趣,可是因为爱你,她愿意倾听你的开心,并且不泼你的冷水。

合适的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样的人,而是你们可以互相接纳对方的世界,并可以从对方的世界中,去学习到你所要学习的部分。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但请你学会,相互尊重。

真正谦卑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并且理解世界万物,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为什么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累(在一起真的很累)(3)

三观一样

愿你今生能遇到同频的灵魂伴侣,每天都是风和日丽,空山有人语。哪怕下雨,也会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一生将你守护。世界很大、风景也很美,愿你早点遇到三观相似,相互欣赏,相互理解你的人。

记得关注广知一二,这里每天都是感情的发生地。留下的点赞与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