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1)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2)

前两天,看见这样一个视频:广西一男孩因妈妈不让他买东西,抓住妈妈的头发一直不放手。

看视频,小孩大概三、四岁的样子,一个妈妈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拿一个盛怒的孩子束手无策?显然,这位妈妈教子方法不合乎理想。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别错过孩子心理建设的最佳年龄。

3岁前,是家长和孩子培养亲子关系,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期,这决定了孩子未来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这个阶段,我们要给予孩子最多的是关爱,好好陪伴孩子,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3岁至6岁,孩子心性渐长,但未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性,此阶段要给孩子立规矩,也正是父母立威的好时候。

7岁到12岁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渐渐形成,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眼界以及未来的人生高度,务必要把控好。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3)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4)

接着就是孩子12岁之后,进入了青春期,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价值观,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重视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活动。

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疏导和沟通,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可见,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素质、气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差异。

家长一定要重视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长环境,这比给他们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和买高档玩具要重要得多。

听过很好的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有问题,那一定是原件的错。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5)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6)

是呀!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以及父母待人处事方面都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再者,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也将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就如我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世人皆知孟母三迁,其实孟母三迁之后,“孟母断机”的故事,对后世的父母或许更有启发性。

《三字经》里吟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7)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8)

孟子上了私塾之后,起初还好好学习,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孟子也逃学了。眼看着儿子荒废学业,孟母却没有采取打骂的手段。一天,孟子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当着他的面,把自己辛苦织就一半的布用剪刀剪断了。孟子又惊又怕,孟母趁机循循善诱:“你荒废学业就像是我剪断这辛苦织成的布一样,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惩罚只是手段,阐事说理才是教育的目的!

然而许多家长却因为情绪“上头”而舍本逐末,打在孩身,痛在己心,

非但丝毫没有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加剧亲子关系紧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打骂最为粗暴,收效也最为低微,却偏偏诸多家长最爱使用。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9)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10)

男孩抓住妈妈头发不放这件事,个人建议:千万不要给他买,把孩子关在一个房间,把“危险物品”全部拿走,确定安全后,就让他在里面任凭他摸爬哭喊,翻滚打闹。

哭累了、闹累了再把房门开出来,父母就坐在他对面。这样面对面坐着,坐到他想跟你说话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讲道理,语气要祥和,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等到孩子听懂道理以后,再用商量的语气或着征求意见的口语跟他“协议”,需要买东西的条件。

也可以告诉孩子父母是最爱他的,并跟他拉勾勾,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

其实,父母跟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例如李开复说的:

“我觉得我们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如果把管教孩子当做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和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11)

母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养育有度母爱无边)(12)

总的来说:

孩子在0-6岁的阶段,还是空白期,他们对世界还一无所知,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身边最亲的人。作为父母的我们,此时便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乃至他们的一生。此时的我们,应当教予孩子各种社会规则,生存法则。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给与他们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在他们迷茫时,追着问十万个为什么时,竭力给与解答。

孩子在6岁以后,孩子就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此时,我们则要给与他们充分的尊重,适当的“放养”,把孩子当成朋友,和他们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乐事和难题,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做孩子前行的拐杖。

其实,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育儿路上虽然辛苦,但也能感受好多温馨、甜蜜瞬间。父母能参与孩子的成长的点点滴滴,虽然操劳,但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