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家里小丫头儿突然跑过来:妈妈,妈妈,我觉得王昌龄好可怜啊!

什么情况?!原来,她天天打卡的一个古诗词公众号,今天读的正是王昌龄的《出塞》,在读诗的同时,又讲了讲王昌龄的生平。

出塞其十王昌龄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1)

是啊,虽然用“可怜”二字来形容这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的人生经历大大的不妥,但无论从当时还是今世的角度,悲怆的色彩都如影随形,终其一生……

大唐开元十五年,而立之年的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九年,三十四岁的他再登博学鸿词科。短短数年“双登科”,又正值人生盛年,按照正常的“套路”,这之后难道不应该是一展平生志,治国平天下吗?

显然不是。

两次登科,也许是王昌龄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吧?

王昌龄,又被叫做王江宁、王龙标。

江宁,现在的南京,江宁丞,就是江宁县丞,职位在县令之下,大约只有八品。在江宁丞的官职上,王昌龄前后共做了大约八年,而这样的低品级,却是这位双登科才子所做过的最高官职。

出塞其十王昌龄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2)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七绝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代以右为尊,左迁是降职、贬官之意。龙标有说是现在的湖南怀化黔阳,王昌龄从江宁丞贬为龙标尉,山遥水远,前路未卜,李白听闻此事后,以此诗送上对好友怀才不遇的惋惜、宽慰与感慨。

大约在天宝十五年,年近六旬的王昌龄终于从偏远的龙标返乡。六十耳顺,经历了起起落落,看惯了人间聚散的王昌龄,也许只是想,该回家安度晚年了。

人固有一死,大唐是一个才子辈出的时代,才子之死有浪漫如李白,传说他在醉酒后跳入水中捉月而亡,这也是最符合诗仙之称的传说了;也有愕然如孟浩然,在与王昌龄见面时,一时兴起,不顾自己痈疽未愈,吃河鲜后复发而亡……

出塞其十王昌龄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3)

但王昌龄的死,却是诗人中最悲怆的。唐肃宗至德二年,王昌龄途径亳州(也有说毫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没有人知道闾丘晓为什么要杀王昌龄,有人说是妒才,但怎样的妒才能让人对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垂垂老者起了杀心?

之后,闾丘晓被河南节度使张镐杖杀,据说闾丘晓曾在死前以家有老母为由请求放过自己,而张镐的回答是,你在杀王昌龄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呢?

关于王昌龄,旧唐书的记载只有寥寥五十多字,新唐书中也不足百字。关于王昌龄,有太多的谜团也许永远无解。比如,他是太原人还是京兆人?他被杀于亳州还是毫州?这些都不重要了,只有他的诗,流传千古……

最后,来欣赏一下“诗家天子王江宁”的佳句吧。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