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个学校考试成绩差距太大了(学校不公布成绩)(1)

家长用孩子的学籍号,登录徐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在“小学素质评价”栏目里,可以定期查看孩子的在校表现。

小学各个学校考试成绩差距太大了(学校不公布成绩)(2)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关情况。杭州市凤凰小学“一张‘无分’成绩报告单的评价故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被点名表扬。

这一则新闻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小学生成绩到底该不该公布?围绕这一话题,徐报融媒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徐州市大部分学校已经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家长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四处打听,老师们对家长的询问也很纠结,因为小学阶段,学校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思维的发展、整体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学校不公布考试成绩 家长私下打听

“您知道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吗?”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在市区四所小学门前,采访了十余位家长,有9位家长表示“知道”,两位家长表示“不知道”。

在9位知晓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的家长中,有6位家长表示,是私下打听得知的。其中一位家长表示,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没有见到过孩子的各科成绩单,老师也不会主动把孩子的成绩告诉家长。“期末考试一般不公布成绩,不过家长可以单独电话咨询老师,顺带也问问班级的均分和孩子的排名,老师会给一个大概的情况说明。”一位妈妈坦言。

据了解,2014年3月1日起生效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小学考试(查)成绩采用等第记分。记分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阅卷时采用百分制的,须转换为等第通知学生。徐州市各中小学均按照此规定执行。

每次考试结束老师都会点评和讲评试卷

“你希望知道孩子的期末成绩吗?”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十多位家长一致表示:“想知道。”其中一位家长表示,期末考试是对孩子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总结,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在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究竟掌握了多少。“不知道具体分数,导致无法清楚掌握孩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哪些学科比较薄弱?哪些题上还需要加强?家长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一位家长说。

也有家长提出,不该在班级里公开每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毕竟这属于隐私。“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公开分数、排名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学习和成长。即使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如果成绩名次严重下滑,也可能会让其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一位等着接孩子的父亲说。

市区一所小学的张老师表示,作为老师特别理解家长的心情。学校将学生的成绩在“素质汇报册”上用“优秀”“良好”“合格”等第,或者不同的“★”来体现;而在发给家长的成绩单中会有考试原始分数,这个分数只能是家长通过“素质评价云平台”自己看到,其他家长无法得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水平,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根据规定,是不可以公开分数的,但我会告诉学生们每次考试出现的问题是哪些。”一位从事了近二十年语文教育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其实家长不用担心“白考”,因为大部分老师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知道“错了什么”。以期末考试为例,学生到校领取成绩报告单时,各科老师都会进班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讲解学生们易错的题。之后也会在家长群里统一告知家长,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牢固,需要家长配合加强练习。同时也会针对考试易错题型,给出复习方法和练习题。 ”

采访中,多位老师表示,一般考完试后,老师都会评讲考卷,孩子们对照一下就能知道自己考得如何,考了多少。而且在徐州市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表示:“老师要把学生的主要错误及成因、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改进意见与措施等进行必要分析,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学校改革评价体系和标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小学阶段,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以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为例,该集团从2016年开始,就在绿地商务城校区一年级进行试点,将卷面考试的形式改为“游园闯关”形式,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考核,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2018年之后,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其他几个校区一年级期末考查彻底取消卷面考试,全部以“游园闯关”的形式进行。校长刘婷告诉记者,在确定以“游园闯关”代替期末考试之前,学校给一年级家长发了一封公开信,征求家长的意见,得到家长支持。在每次期末考试闯关中,学校都会邀请家长作为考官,一起参与考核,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思路。

云龙区还构建了“大数据支撑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由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比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而准确,可以当时或课后登录“学生评价体系”给学生加分,发现学生有其他值得肯定的表现,随时可为学生“动态评价”。学生和家长登录“评价体系”,可随时查看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到班级的“兑换柜”兑现自己心仪的物品。这种“过程评价”将贯穿学生的整个小学期间,形成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家长、教师、学生都可随时查看,这种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终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用“同一把尺子”

赵祥宇,是解放路小学三(8)班班主任。赵祥宇称,“我家孩子考了多少分?”“跟其他孩子比呢?”“在班级里的排第几名?”……每到期末考试,最头疼的就是家长的私信,家长们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就会造成一种无形的攀比和一些对孩子过于苛刻的要求,可能和别人只是几分的差距,家长们就会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小课,生怕孩子落后,其实这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在课外过分压榨孩子的时间,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巧妙运用,正面教育,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赵祥宇说。

鼓楼小学孙燕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能力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老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薄弱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具体的帮扶和更多的关注、鼓励。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次阶段性的书面、口头、表演、实践等多形式测评,能够动态监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素质。综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将会比一纸分数更加全面、客观,更有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记者手记

每到期末放假前,家长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孩子各科的分数和名次,以便对孩子奖优罚劣。而当家长看到一张没有分数,而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第或“星级”取代的成绩报告单时,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这里面体现出新时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体现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担当。

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唤醒与点燃,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如果仅仅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无疑是偏颇的,也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科学成才的观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完善德育评价、改革智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育评价,只有五育并举,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实,徐州市中小学校早已用“学生素质发展汇报册”取代了“成绩报告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去,评价标准更全面、方法更多元、结果更科学,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明确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