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题目总是弄不清楚,还容易出错,今天齐思源老师给同学们把这三者之前的区别和解题一次性讲清楚,让同学们考试的时候又快又准确的把题目完成。

需要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对物理学习有疑惑的家长和同学可以加我并私信我,我会一一给予解答。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图像题(响度和音色知识点一次说清楚)(1)

书中的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即频率高音调就高,频率低音调也低。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就是你听到声音的大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有:

(1)振幅的大小。

(2)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弱。

振幅和频率没有关系。记住,频率高低决定音调高低,振幅大小决定响度大小。

除了响度和音调外,声音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音色。(音色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音色并没有严格的物理定义,不过我们要知道:

(1)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2)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听声音来区分物体。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图像题(响度和音色知识点一次说清楚)(2)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用字表达不准确,“高”、“低”含义不是唯一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明确、含义唯一. 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的“大”、“小”只用来描述响度,而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驴叫声和蚊子嗡嗡声相比较,驴叫声响度大,音调却低,而蚊子嗡嗡声响度小,音调却高。(因此考试的时候看到高低,一般都指的是音调,大小一般指的都是响度。)

典型声音音调案例与解释(理解这个案例,考试时这类问题就不会丢分。)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图像题(响度和音色知识点一次说清楚)(3)

如上图,每个瓶子里面的水位高低不同,可以根据声音产生的原理发出不同的音调。

(1)用小木棒敲击1、2、3、4、5、6、7、8号瓶子,将可得到音调逐渐降低的声音。也就是从高到低的声音。因为敲击,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发声,振动物体的体积越小,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用气流吹1、2、3、4、5、6、7、8的瓶口,将可得到音调逐渐升高的声音。也就是从低到高的声音。因为吹气,是瓶子内部的气体振动发声,振动物体的体积越小,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应用:可自己制作家庭乐器;敲击火车车轮,可根据音调和音色可判断有没有故障隐患;瓷器的好坏也可轻轻敲击判断好坏。

仔细分辨小木棒和用气流吹的区别,(为什么小木棒敲的时候音调越来越低,用气流吹的时候音调会越来越高?)考试的时候出这方面知识点的题目就会又快又准的回答正确。

初二物理音调响度图像题(响度和音色知识点一次说清楚)(4)

很多家长都在苦恼,自己的孩子天赋平平,成绩中游,想要提高物理成绩,天天熬夜刷题,效果却不好。

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很多,初中物理不像英语、语文那样,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往往需要同学们有“悟性”,所谓“悟性”,也许是一道题的点拨,也许是老师的某一句话,会让同学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章节的学习有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为了精准快速的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成绩,让同学们能够有机会悟出初中物理学习的“真谛”,避免无意义,没效率,重复的刷题,齐思源老师推荐一套适合初中同学的书——《初中物理七百讲》初二上、下(初三上、下)同步,同学们在做书中习题的时候,哪道题不会,就扫一下旁边的二维码,看北京名师王尚老师的视频讲解,这样,同学们可以精准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根据老师的讲解,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