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起,济南新一轮核酸检测贴纸的人物是邹衍。邹衍是一位土生土长,并且归葬于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
● 邹衍画像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学派创始人,是“大九州说”可考的创始人、“赤县神州”的命名者。
邹衍曾在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讲学,这里学术氛围自由,是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邹衍聪明睿智,能言善辩,特别擅长由小及大、由今及古,得出一些怪异宏阔、不合常理的结论,因此得了“谈天衍”的雅号。作为著名学者,邹衍不仅在齐国受到尊崇,而且周游列国并得到高规格的礼遇。
● 邹衍曾讲学于稷下学宫
那么,邹衍凭什么获得诸侯们如此的礼遇呢?凭他的“五德终始说”与“大九州说”,这样的学说与孔子的“成仁”、孟子的“取义”大相径庭。“成仁取义”是好,但儒家的德治仁政并不适合竞争激烈、追逐名利、波诡云谲的战国时代,所以儒家失去了往日的魅力,虽然仍为诸侯们所认同,却难为诸侯们所实施,反之,邹衍的学说或解释政治盛衰的自然奥秘,绕来绕去,令人眼花缭乱,或推论地理空间的广阔无垠,大话连篇,使人信以为真,这对于统治者们当然就特别富有吸引力了。
● 16世纪初刊刻的《四海总图》
关于“大九州说”,我们看这幅明朝刊刻的《四海总图》就清楚了,简单些归纳:在邹衍看来,“天下”是由四圈海陆构成的,居中的大陆是第一圈,环绕这块大陆的裨海是第二圈,裨海与大瀛海之间的八块大陆是第三圈,最外围的大瀛海是第四圈。
分析邹衍的“大九州说”,从方法言,“大九州说”是从大禹九州推出来的。按照邹衍的推法,天下、海内、中国的比例关系是:天下九倍于海内,海内九倍于中国,中国分为九州,即儒家所谓的“大禹九州”。
“大九州说”促进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开疆拓土与中国古人的交通海外,在当时虽然无法进行验证,但毕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持久激发了中国古人探索海外的热情与地理视野的拓展。
● 邹衍“大九州说”示意图
自从“大九州说”出现以后,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就一直被沿用下来,或者也称“神州赤县”。那么,“赤县神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对而言,“神州”比较容易理解。“神”有不可思议的、特别高超的意思,如神奇、神医、神通广大、神机妙算等;而“州”,本义为水中可居的陆地。如此,“神州”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神奇的陆地”之义。
至于“赤县”,联系命名者邹衍所处的时代背景,似可这样理解:首先,“赤”代表方位,指的是广义的南方。到了战国时代,邹衍等人更把五行观念与阴阳八卦、四季五方以及五色、数字等连成一体,我们习称为“阴阳五行说”。在这种学说里,南方为火,颜色为赤。简而言之,“赤县”就是南方的县。其次,“县”又代表国土,指的是天子直辖的地方。《说文解字》:縣,“从系持首”,所以“縣”字本义是“首之所系”“首之所在”。于是天子所在的京都,被称为“县”;天子也被称为“县官”;天子这位“县官”又是国家元首,于是连带着国家、朝廷也可称为“县”。
● 五行生克图
按照上面的讨论,“赤县神州”名号的字面意思,如果直译出来,就是“南方的国土,神奇的陆地”。然从来都自认为位居天地之中的“中国”,怎么在邹衍这里就变成了“南方的国土”呢?这正是邹衍“大九州说”的勇敢与解放之处,是邹衍对传统说法的伟大而求实的反动。
首先,从名号上看,邹衍是不承认“儒者所谓中国”的。在邹衍所构筑的宏大世界里,没有儒家所传的《禹贡》九州的位置,《禹贡》九州的每一州“不得为州数”。又合《禹贡》九州的“中国”,邹衍也不以为然,而另为“中国”起了一个“赤县神州”的名号。
其次,从方位上看,邹衍的“赤县神州”位于东南,这就打破了“中国”居于“天地之中”的传统定位。也就是说,邹衍把“赤县神州”放在了位于中间的那个大九州的东南,而不置于正中,“赤县神州”位于东南的客观定位,充分反映了滨海文化中人邹衍那博大开放的地理观,它与儒家狭隘封闭的内陆地理观——“中国”最居天地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晚清,俞樾在《湖楼笔谈》中给予邹衍以极高的评价,在俞樾看来,其实早在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前300多年,早在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之前大约2000年,邹衍的海陆架构、大洲分布、对作为“赤县神州”的中国的方位判断,就已经总体接近于真实了,可谓代表着中国古代难得的、先进的世界观念。如邹衍以前的学者,都把世界想象成一块大陆,四围是海,而当时的中国几乎就是这块大陆的全部;等到邹衍超迈前人所建构出来的新世界,变成了海陆相间,亦即小海围绕着中间的大陆,“中国”是这块大陆的1/9,小海与大海之间还有八块大陆。若比照一下今天的地球表面,这与2000多年前邹衍想象的海陆世界,基本形势相当一致。所以俞樾推崇邹衍,认为他担得起“圣”的称号,梁启超也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赞美邹衍:“其思想何等伟大,其推论何等渊微!”
本文摘编自《“其推论何等渊微”——战国邹衍的大九州说与“赤县神州”》一文,作者:胡阿祥。
原文章出处:《中国地理大发现(增订本)》
《中国地理大发现(增订本)》
胡阿祥 彭安玉 主编
65.00元
“中国地理大发现”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对自身与周边地理环境的探索和认知,指以中土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对自身与域外地理环境的探索和认知,指文明社会对前所未知的地理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我们追寻张骞通西域、唐僧取经、郑和下西洋的足迹,探寻长江、黄河、淮河的源头,揭开罗布泊、黄土高原成因之谜,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攀登珠穆朗玛峰,深入小寨天坑,回眸地球生命诞生之初,遥想徐福东渡前后……让我们知晓这些大发现的来龙去脉,记住这些发现者,传承他们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奉献我们的心智于广袤无垠、气象万千的中华大地,进而续写“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华章。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