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这部。
应该是今年最后一部国产犯罪悬疑片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是惊喜还是惊吓,我看了点映,给大家好好聊一聊。
本片原本计划在国庆节上映,后来推迟到了年底才终于与我们见面。
是什么原因,我不清楚。
据说是因为尺度太大。
电影改编自雷米的同名小说《心理罪》,如今已经改编为2版电视剧和2版电影。
其中李易峰、廖凡主演的影版《心理罪》在今年8月上映,但口碑并不算理想。
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从导演到编剧、演员全都不同,和李易峰版《心理罪》并无联系,是两个不同的系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阵容还是颇为强大,演员包括邓超、阮经天、刘诗诗、林嘉欣、文淇等。
其中邓超凭借《烈日灼心》成为上海电影节影帝和金鸡奖影帝,阮经天凭则借《艋舺》拿过金马奖影帝,文淇凭借《血观音》在今年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林嘉欣更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提名或获奖。
最撑票房的咖,无疑是邓超。
说到邓超,不少观众对他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是一流的实力派演员,恨是因为他经常演烂片。
刚刚在《中国合伙人》得到观众的表扬,转身就去拍了《分手大师》。
上一秒在《烈日灼心》展示优异的演技,下一秒就去演《恶棍天使》。
好在邓超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称得上是正常发挥,他把警察方木的聪明的同时又过度自信、理性的同时又具有感性、冷静的同时又夹杂冲动、善良的同时又充满心机的性格都展示了出来。
邓超认真起来真的很可怕。
他将方木在分析案件时大局在握,在恍然大悟时细思恐极,在证据不足时气急败坏等一系列情绪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面对亲人的死亡,他五味杂陈,心乱如麻,从他的表情中我们能看到后悔、伤心、愤怒,还有自责。
他跪在亲人身边,想哭又哭不出来,他想将罪犯就地正法,却又不得不遵守法律的复杂情绪是电影的一大看点,邓超再次告诉大家什么叫演技,也再次证明自己是实力派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早早就告诉观众,阮经天饰演的江亚就是凶手,所以电影的重点就从“凶手是谁”转移为“怎么找到证据”和“他为什么犯罪”上。
这样拍的好处在于,电影没有落入猜凶手的俗套。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许多悬疑片中,导演为了避免观众猜到凶手是谁,会减少凶手的戏份,这样的坏处是凶手的戏份太少,导致形象塑造有所欠缺。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很早就揭晓凶手是江亚,导演也就可以增加江亚的戏份,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江亚变得心理扭曲,成为了一个疯子。
他时而正常,时而癫狂,而阮经天的表演也使得网友褒贬不一,有人表示称赞,也有人说像神经病。
可关键在于,他演的就是一个神经病啊,把神经病的角色演得像神经病,没有任何问题啊。
有网友说,真正厉害的罪犯,都是表面上不动声色、人畜无害,实际上阴险狡诈,冷酷无情。
其实我们联想一下那些童年阴影,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冯远征,
比如《神雕侠侣》的裘千尺,
比如容嬷嬷。
这些童年阴影不少都是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你越说他是童年阴影,越说明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越害怕,越说明他演得好。
对于邓超、阮经天略显夸张的表演,我们很难评价好坏,没有谁规定表情丰富就一定好,也没有谁规定收敛克制就一定好。
但在我看来,哪怕他们是用力过猛,至少也比面无表情的面瘫式表演好。
当然,演技固然重要,也只能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做到雪中送炭,一部犯罪悬疑片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电影中的一系列案件可以说是非常有趣,不落俗套。
比如有位中学老师给学生一本试题叫他一晚上做完,导致学生跳楼自杀。
于是,江亚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铁链将其牢牢拷住,
并割破他的手腕放血,只留下一部手机用于报警或求救,而手机的解锁密码就是那本试题所有答案总和的开平方。由于老师没能在休克之前解出答案,最终流血过多而死亡。
有位男人占用消防通道,使得火灾时消防员错过最佳救火时机,导致火灾现场的受害者被活活烧死。
江亚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这位男性家里纵火,并且用他的汽车占用消防通道,使得消防员没能及时将他救下。
一位女生搀扶摔倒的老太,不料遭到老太的讹诈。
于是,江亚在老太家里装上雷管,使得老太不得不承认是她陷害了别人。
这让我想起了《黑镜》第三季第六集,程序员开展了一个“后果游戏”,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最不喜欢的人的照片和名字,再加上“去死”的标签。
程序员会统计每天得到“去死”标签最多的人,然后控制人造蜜蜂将其杀死。
无论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还是《黑镜》,都是细思恐极,因为太真实了。
某日本留学生被闺蜜救了一命,却对受害者一家冷漠无情,有多少人想要她死?
某幼儿园老师性侵儿童却逍遥法外,又有多少人想将他们大卸八块?
家属拒绝剖腹产,导致孕妇坠楼身亡,又有多少人恨不得将之碎尸万段?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真的有人站出来,私下杀了这些留学生、老师、家属,很多网民会称他是百姓的英雄,是正义的化身。
而江亚就是这样的人。
江亚选择的对象都是做过坏事的恶棍,他们做了坏事,法律又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江亚就将他们绳之以法,处以私刑。表面上江亚好像并没有做错什么,仿佛是在行侠仗义,为民除害。
如果你觉得反派杀人是有道理的,就说明对他的形象塑造成功了。
并不是说江亚杀人是对的,但他的犯罪动机是成立的。
许多犯罪片中,反派杀人的理由太牵强,站不住脚,根本无法使人信服。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无疑是弥补了这一缺陷,让你能够理解江亚为什么杀人,而他的犯罪动机就是想要做一个“城市之光”,照亮城市的黑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影中,在法庭审理女生扶老太的案件时,一名律师帮助老太辩护,促使法官判决女生赔偿老太数万元。
于是,江亚绑架了律师并在他身上安装炸药,号召网友在网上投票,如果超过10万人想让律师死,他就炸死律师。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法律不该被舆论和道德左右。
律师的确是害了那位女生,但这件事情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江亚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
江亚自诩正义人士、城市之光,他藐视法律的存在随意杀人,其实他才是最应该被绳之以法的。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江亚这样的人变多了,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混乱。
无论是逼得学生自杀的老师,还是占用消防通道的男人,还是讹诈女生的老太,的确是该接受惩罚,但他们该受到法律制裁,而不是被市民处以私刑。
江亚固然有错,而在网上嚷嚷着要把那些恶棍杀死的网民同样也是帮凶。如果没有那么多键盘侠,没有那么多网络暴力,也就不会有江亚这样的人来把网民的想法变为现实。
在《黑镜》第三季第六集中,程序员开展“后果游戏”的最终目的,并非杀死网民最讨厌的人,而是引诱心理阴暗的网民给不喜欢的人贴“去死”的标签,然后杀光这30万参与网络暴力的键盘侠。
《黑镜》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恐怖之处在于,它们很贴近生活,甚至可能发生在未来。
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效仿江亚,号召网友投票选择最讨厌的人,然后杀死票数最高的一个;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效仿程序员,对参与网络暴力的网友心生怨恨,然后将他们赶尽杀绝。
我不知道这样的虚构故事是否会变为现实,但只要我们不参与网络暴力,那我们就不会有危险。
因此,《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不仅仅是一部犯罪悬疑片,也是在教育我们不要参与网络暴力。
它也是在告诉我们:
面对不同立场的看法,面对不能理解的行为,少一点侮辱和谩骂,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