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22课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讲了一堂课上,老师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让同学们各自回答。大家各抒己见,一个同学的回答特别响亮,那就是十二岁的周恩来总理,他在小小年纪就有了忧国忧民思想,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他用一生去践行这个誓言,成为深受中国人爱戴的一代伟人。

当我同样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不由地陷入深深的沉思。我觉得要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必须明白读书可以得到什么?

四年级22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后小练笔)(1)

首先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到知识。从刚上一年级时,两眼一摸黑,识不了几个字,到现在四年级,可以进行自我阅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认识了字,就掌握了读书的工具,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我学习,比如我爱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一边为小说的精彩故事所吸引,一边又收获了许多动物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一个理由吧,读书让我可以获取知识和快乐。

其次,随着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自然本领也越来越大。读书就像在玩游戏时获取了装备一样,等我们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就相当于手里的装备越来越厉害,也许将来我们会成为一个工程师,一个音乐家,一个老师等等,无论成为什么,都是由于读书的结果,可见读书能让我们自身的能量巨大起来,从而有了为社会,为更多人服务的能力。

四年级22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后小练笔)(2)

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才干和本领,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因为只有自己先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假如你只想索取,又怎么能得到回报呢?比如你是一个工程师,你设计的东西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自然会回馈给你,这样你才能享受别人的服务,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等,这都是别人的劳动付出,也可以说是一种相互奉献的关系。

“为什么而读书”,对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而读书。

四年级22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后小练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