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战史风云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

十三、决胜阿拉曼

德军征服整个西欧后,又企图攻占北非的苏伊士运河地区,以打通进入中东油田的道路。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1)

1942年秋,英军在阿拉曼地域击溃德军非洲军团,推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转折的一幕。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2)

隆美尔非洲军团

1941年12月,从地中海到北冰洋、从比利牛斯山脉到乌克兰草原已有4亿欧洲人处于纳粹统治之下。

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挫,但希特勒在沮丧中又碰上个意外的惊喜。惊喜来自日本在珍珠港大打出手,抢占英美在南洋的地盘,此举把国际社会批劈成了法西斯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已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但大战爆发后,三国分别在三大洲下手。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非洲,日本在亚洲,彼此间没什么配合。

珍珠港事件把三国重新拢到了一起,在日美宣战后,德意也对美宣战,三国在柏林又一次签约,共同宣布在对美英联合作战取得胜利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单独媾和的所谓不可动摇的决心。

这时的希特勒也开始幻想一件大事,这就是把德意日战场连成一体,形成统一作战的大事,此时他瞄准了北非这块热土。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3)

自1940年起,英美两国便逐渐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7月,苏联同英国签订了《关于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议》。

1942年春,美、苏、英、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两大阵营的正式对垒使得在1942年的战争尤为艰巨。

这时,希特勒找到了能使德意日战场遥相呼应的突破点,这就是埃及的苏伊士地区。

这些地区向东北推进可席卷中东大油田,迂回苏德战场南翼南下进入印度洋,可促进日本的南洋作战,重要的是还可以是英国苦心经营的帝国生命线完全报废。

苏伊士运河在非洲北部的埃及境内,希特勒打这一地区的算盘有一个现成的条件。

埃及的西部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墨索里尼的军队已在此盘踞多年。希特勒曾经挺认真的说过,墨索里尼是恺撒的后代,尽管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但墨索里尼却企图当罗马独裁者、步恺撒的后尘。

从罗马到北非仅隔着一道地中海,所以历史上罗马帝国首先征服的是非洲北部的迦太基,墨索里尼也先拿非洲开刀。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团入侵非洲东北部阿比西尼亚。阿比西尼亚人民在海尔塞拉西皇帝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最终失败。

1936年5月,意大利军团控制了红海沿岸,对红海沿岸的控制也遏制了英国的海上生命线。

1940年,西欧战争结束后,墨索里尼到利比亚的意大利军团视察,打算进一步夺取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卡住英国海上生命线的咽喉苏伊士运河。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4)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5)

墨索里尼和扶不起来的“意大利老爷兵”

但是英军大举反击,歼灭意大利军团九个师,俘获意大利官兵达13万人,意大利算是废了。1

941年春,在北非和东非输得精光的墨索里尼向希特勒讨援军,希特勒这时已经掂量出了埃及的分量,派出了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

非洲军团的三个德国装甲师于1941年2月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登陆,连同七个意大利师,兵力达十万人,坦克550辆,飞机500架。

非洲军团的使命事实是实施“阿伊达计划”,就是从利比亚向东打入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是上次大战的英雄,这次大战开始时他担任装甲师长,在法国战役中打出了名气,隆美尔是运用坦克军团的机动部队高手。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6)

“沙漠之狐”隆美尔

初到的黎波里时,英军的前进基地在的黎波里东边的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第二大港班加西。隆美尔立足未稳,便开始攻击分散驻守在沙漠中的英军部队。

英军紧急收拢,非洲军则尾随而来,英军装甲部队被逐个击溃,连班加西也无法固守。英军只能急速后撤到埃及边境,驻埃及英军司令和驻利比亚英军司令均被俘,隆美尔从此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

英国人并没有全部撤出利比亚,而是留下了一个有几万英联邦军队固守的托普鲁克补给基地。

隆美尔只有拔掉身后这根刺,才敢放胆向埃及发展进攻。但托普鲁克久攻不下,非洲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只得停止在炎热的沙漠中等待救援。

北非战役的关键在于补充物资能否及时送到作战部队手中,号称地中海心脏的马耳他岛仍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此处掌握着地中海航线必经的突尼斯海峡。

英国的轰炸机、舰艇从这个面积仅316平方公里的马耳他岛出发,袭击轴心国向非洲军运送物资的团队,隆美尔本应得到的补给,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击沉在海上。

非洲军得不到必要的补充,而北非的英军却有一条相对安全的补充物资运输线。由于英军已控制了红海沿岸,所以盟国船队可以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经红海把物资直接运至苏伊士地区,大批美国新式坦克装备了英国第八军团。凭借充沛的补充,英军恢复了元气,并于1941年11月展开了“十字军行动”。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7)

英军“十字军行动”——虽胜尤败

英军驻埃及的部队为第8军团,下辖2个军,有1000多架第一流的作战飞机,第8军团的坦克的洪流涌出埃及进入利比亚沙漠寻歼非洲军。

隆美尔这时正指挥进攻托布鲁克,由于自己的给养十分困难,他急着要攻下英军的这处大型供应基地,缴获里面的物资为己所用。

听说英国第八军团一样压了过来,他最初以为是来给托普鲁克解围的,所以不为所动,仍执意攻城。后来听了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隆美尔才知道这是英军旨在消灭非洲军的总攻,他下令停止围城,率主力迎击。

英国第八军团经过一系列恶战,非洲军被逐出昔兰尼加地区,托普鲁克解围了。

但刚过两个月,1942年1月隆美尔以其惯有的弹性卷土重来,他再次证明了自己是沙漠战的高手,在战术运用上高出英军一筹。非洲军经过17天的战斗收复了一半失地,英军再次丢掉班加西,托布鲁克也再一次被围。

“十字军行动”把德军统帅部打明白了,北非战役中谁有充分的补充谁就能取胜。马耳他岛与沙漠作战补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显而易见,丘吉尔把马耳他岛称为“轴心国运输线上的马蜂窝”。

为了使得非洲军团得到充分的补充,必须捅掉地中海航线上的马蜂窝。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8)

连续几个星期,马耳他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马耳他人民遭受空中打击时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几百年前,马耳他人曾在熔岩中建造大型墓葬的地宫。在不间断的空袭中,无处躲藏的老人、妇女、儿童只能在古人的坟墓中躲避炸弹。

马耳他岛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机场被炸了飞机难以起飞,港口被炸了舰艇出海受阻。而对德国来说,来自马耳他的威胁小多了,德国的运输船队顺利地通过地中海到达利比亚港口。

一个月内,德军没有损失任何船只,一大批武器装备及补充人员进入已经受到严重耗损的非洲军,隆美尔也有了大举进军苏伊士、完成“阿伊达计划”的本钱。

这时,在轴心国内部对于隆美尔进军苏伊士是有着不同看法。墨索里尼对非洲事务更熟悉一些,他力主先攻下马耳他,再考虑向苏伊士进攻。

德国有些陆军将领也指出:在没攻陷马耳他之前,就进攻苏伊士是有勇无谋的冒险。但是希特勒一贯好大喜功,追求轰动效应,他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让他无条件支持隆美尔。

隆美尔这次对苏伊士的进攻同样不打算绕过托布鲁克,而是执意攻占后再东进。英军第八军团也如此判断,他们在托普鲁克精心构筑防御阵地。沙漠上的战役以沙漠侧翼上的装甲部队进行迅速的大包抄开始。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9)

卷土重来的非洲军团,直扑托布鲁克

1942年5月27日,隆美尔重新展开攻势。由于油料弹药充足,非洲军的坦克投入了长达一周的战斗。

由于动作急速,又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中,英国的沙漠部队再度逃回距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的这次东进气势与上次不相同,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6月21日,隆美尔只用了一天的功夫就攻陷了英军固守了九个月的托布鲁克,33000名英国和澳大利亚守军成了俘虏。

这里囤积的大批作战物资补充了非洲军,使得非洲军在向东推进时用英国卡车运兵,用美国坦克开道,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射美国炮弹。

6月24日,刚刚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的隆美尔统帅非洲军进入埃及。

六月底,非洲军挺进到距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仅90公里的地方——阿拉曼。

非洲军如果冲过阿拉曼,亚历山大港失守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从亚历山大港再往东则是苏伊士运河出口处的塞德港。盛夏时节,丘吉尔来到埃及。

他下车伊始便解除了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新任命的哥特将军在赴任途中座机被德军击落,不幸身亡。

在丘吉尔离开埃及的当天,确定了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新人选,他就是伯纳德蒙哥马利。

就在这时,德国人又碰上了老麻烦,就是随着一通猛打猛追非洲军的作战物资消耗光了,已成强弩之末。

隆美尔忙着给士兵授勋,企图以精神鼓励调动物资极度短缺的部队。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10)

阿拉曼战役,英军大胜德意非洲军团

英国人认准要在阿拉曼一线遏制住隆美尔,还得使用老方法,让马耳他再活跃起来以削弱通过地中海航线对非洲军的补充。

这时,给马耳他岛提供物资支持十分危险,但英国人这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九月初,由14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在海军护送下从苏格兰出发定于九月中旬到达马耳他。

马耳他岛上的英军阻截着德国对非洲军的补充,而他们自己也需要补充,尤其是粮食和油料。

当船队到达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时,遭到德军舰艇和轰炸机的疯狂拦截。不到一个小时,运输船队被打得七零八落,9艘运输船被击沉,只有5艘冲出火网到达马耳他。

马耳他岛得到了急需的补充,又成了德国运输船队的屏障。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11)

“沙漠之狐”克星——伯纳德蒙哥马利

大战前夕,英军走马换将,新任第八军团司令英军中将伯纳德蒙哥马利,他是一个瘦小精干的汉子,人们称他为蒙蒂。

应该说蒙哥马利是一员福将,他赶上了英军装备最充足的时期,美国最新型的谢尔曼式坦克和轰炸机通过好望角航线源源不断地注入英军。

隆美尔飞回柏林向希特勒陈述金字塔已遥遥在望,只要有足够的补充,苏伊士运河这个头号战利品就到手了。

但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情,却送给她一根元帅手杖。

事后,隆美尔对别人说:“与其给我一根棍子,不如给我增援一个坦克师”。

但窘迫中,他又违心地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苏伊士运河指日可下。”

1942年10月23日晚9点40分,蒙哥马利一声令下,英军防线上的1000门火炮打响,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

当时,隆美尔正在维也纳住院治疗。

他第二天赶到前线指挥所时,非洲军也快支持不住了,而他却没有坦克、没有汽油、也没有预备队。

隆美尔给希特勒发出电报称:现在撤退还不晚,但希特勒坚决不同意撤退。

隆美尔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决定把残兵败卒撤下来,但为时已晚,撤下来的是带轮子的部队,抛在身后的步兵只能听任命运摆布了。

伦敦很久没有这么欢畅过了,全世界正义的人们同英国人一道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阿拉曼战役规模不大,但它的意义太重要,丘吉尔巴拉曼战役看作是命运的关键。

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不仅是盟国赢得的第一场全面的战役胜利,而且是整个北非战局的转折点。

战争让女人卸下浓妆,战争也让女人憔悴,因此女人对战局似乎比男人还要敏感。

任何一个胜利都能使她们从阴暗的隐蔽地点一下冲入灯火明亮的前台,况且这是“阿伊达计划”的失败,成就了阿拉曼的成功。

第2次世界大战走进三巨头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12)

在阿拉曼战役中,非洲军连续撤退了20天,后撤1000多公里。

隆美尔全军96000人中伤亡、被俘者达59000人,其中德军34000人,非洲军成为大战爆发以来第一支向盟国投降的德军。

阿拉曼战役结束后,英军的后续行动要持续了一个多月,一直将战线推进到利比亚与突尼斯的交界处。

在这片迦太基的古战场上,巅峰时期的希特勒德国已呈现出下滑的势头,而丘吉尔则扬眉吐气地说:阿拉曼之前,英军战无不败;阿拉曼之后,英军战无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