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学习有技巧,只要能够弄懂成语起源,没有哪个孩子记不住、学不懂成语的。

每天一个成语,天天老师陪大家天天学成语,博古知今,活学经典!

小学生必背1到6年级成语大全(没有宝贝学不懂)(1)

【成语释义】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

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典故赏析】

孔子晚而喜《易》,序①《彖(tuàn)》、《系》、《象》、

《说卦》、《文言》。读《易》,韦②编三③绝④。曰:"假⑤我数年,

若是,我于《易》则彬彬⑥矣。"

【注】:

①序:撰写。

②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③三:指多次。

④绝:绝,断。

⑤假:给予。

⑥彬彬:文质兼备,兼通文辞与义理。

【白话通译】:

孔子晚年喜欢《易》学,他阐述了《彖辞》、《系辞》、《象辞》、《说

卦》、《文言》等。孔子读《易》很勤,以致把编书简的皮绳都弄断了多次。他还

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周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收获启示】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是中国最杰出、最

有名的学者,他学富五车。但孔子的学识也不是天生的,是刻苦努力的

结果。孔子努力学习,使编联竹简的绳子断了多次,那得读多少遍呐,

起码几十遍上百遍吧,多么地刻苦、用功!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明白了:

一是学习要勤奋;二是学习要用心;三是重复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若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我会运用】

1、典故相关的问题

(1) "韦编三绝"中,"韦"指的是什么呢?它的用途是什么呢?

【解析】"韦"指的是什么熟牛皮;它的用途是将竹简按次序编连起

来成书,便于阅读。

(2) 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韦编三绝"的故事。

【解析】孔子在晚年翻来覆去地读《周易》,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

给磨断了好几次,又不得不换上新的再使用。比喻读书勤奋。(主要

考察孩子们的事物概括能力)

(3) 了解了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请宝贝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

收获。

【解析】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读《周易》,又附注了许多

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也不知把串连竹简的牛

皮带子磨断了多少次,换上新的再使用。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明白

了:学习要勤奋、用心;重复阅读是巩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没有

好学、苦学的精神,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2、知识拓展:思考一下"韦编三绝"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辨析

①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股:大腿,形容刻苦学习。

②凿(záo)壁偷光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

而读书刻苦。

③业精于勤

【注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

勤奋得来的。

④手不释卷

【注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反义词辨析

①不学无术

【释义】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

②不思进取

【释义】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有所作为。

③浅尝辄(zhé)止

【注释】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④不求甚(shèn)解

【注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

究不认真、不深入。

3、知识拓展:关于孔子的文学常识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呢?

【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仁、义、礼、

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造句

【举例】

①我们读书如果能做到韦编三绝,就一定会取的很大进步。

②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无数的学生用功学习。

③小军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如指

掌。


天天老师陪大家天天打卡,天天学习!

每天持续更新干货内容。如果您也刚好感兴趣,请记得点击【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