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3)

对于美的留恋

从古至今都是共通的

古人寄情于笔

将旅途中的感悟落于纸上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4)

郁达夫、冰心、余光中

舒婷、朱熹、林徽因

……

他们有的生长于斯

有的羁旅于此

这些名人笔下抒不完的福建风景

或诗情洋溢,或浓墨重彩

常常会唤起我们心中的向往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5)

以上三图图源:@熊纠纠722

今天,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

探寻他们眼中的福建

福州 ——「郁达夫」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6)

图源:@GAGALing

作家郁达夫曾在福州小住,他在《住所的话》中写到,「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方」,可见福州确是让人如故乡般感到亲切的了。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7)

在郁达夫的眼中,福州风景,甚至胜过他自小长大的富春江,“福州风景好极,远胜富春江上。”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8)

以上两图图源:@民工拿摩温

福州自古便有“三山一水”的雅称,其中一水为闽江水,河发源自闽、赣交界的武夷山,翻山越岭而来,浩浩荡荡穿城而过。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9)

福州城内,大小水系众多,共有156条内河纵横交错。安泰河边,古榕林立;晋安河上,古桥依旧;白马河畔,花木飘香;流花溪上,清荷摇曳……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0)

以上两图图源:press_play

在山的深情里,在海的凝望里,在道道桥梁的纵贯之间,在长街小巷的悄然倾诉里,那是一个,梦里的福州……

厦门 ——「余光中」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1)

图源:@穆勒的桃气酸奶啵啵冰

余光中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从金陵大学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他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一首《乡愁》流传人间,道出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和愿望。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2)

对于“乡愁诗人”余光中来说,厦大是他与海结缘的第一站,上学途中在海边脚踩“兰苓牌”单车,「黄沙碧水,飞轮而过,令我享受每一寸的风程。」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3)

图源:@穆勒的桃气酸奶啵啵冰

厦大是眷恋海洋的大学,数座校门都向海而开。白城校门外便是环岛路的白城沙滩,与海的距离几乎触手可及。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4)

图源:@gobacktoDreanmLand

星移斗转、昼夜更替,白城海浪潮起又潮落,厦大学子便向着朝阳而起,枕着海浪而眠。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5)

图源:@穆勒的桃气酸奶啵啵冰

余光中对厦门始终饱含深情:“我至少是广义上的厦门人。”“厦门兼有故居与故乡的双重感情。”1995年一首《浪子回头》感慨沧桑变化,写不尽先生对厦大、对厦门的情谊。

南平 ——「朱熹」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6)

图源:@见书v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武夷山隐居不下数十年。

1143年,朱熹的父亲不幸病故,在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生前好友,15岁的朱熹因此来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独特,山挟水转,水绕山行,盈盈一水,折为九曲,一曲一道一风光。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朱熹一首《九曲棹歌》至今仍题刻在沿岸的石壁之上,将各曲风光如长卷般展示于世人。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7)

朱熹的足迹遍及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摩崖石刻,朱熹的手书岩刻就多达十余方。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8)

生活在武夷山,不论泛舟河上、或是行走山间小巷,都仿佛身处山水云雾深处,与大自然的美妙零距离相遇。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19)

以上三图图源:@见书v

想来历代文人名士,奔赴武夷,或游历、或卜居、或讲学,最初亦是被这山水吸引了去。

泉州 ——「马可·波罗」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0)

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从此来往泉州的商人不再需要去广州过关出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帷幕,在这座小城缓缓拉开。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1)

马可·波罗称泉州港为“世界第一大港”:「若有一船香料进入亚历山大港,即会有百船香料进入刺桐。宏伟秀丽的Zai tun(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2)

刺桐城海岸线曲折而绵长,四面群山打造出天然避风港,岸上航标塔林立、桥梁纵横成网络,江面被数万艘货船填满,有的满载着东方丝绸和瓷器通向异域,有的则来自阿拉伯、印度、锡兰等世界各地。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3)

这座天生的东方大港,即便在夜里也灯火通明、繁华如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到此探寻中国海洋文明、解码东方色彩。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4)

以上五图图源:@咱厝人-陳陳

丝绸、茶叶、瓷器……在西方人眼里,所有这些有关东方的想象,在刺桐城都可以找到。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5)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6)

图源:@熊纠纠722

历史的余音总还在这里回响着。

遇到几间名流居所,青砖黛瓦漏花窗;邂逅几处绿水青山,垂柳人家夹岸幽;恍惚觉得时空穿越,那些只存于书本中的人物与故事,忽而就鲜活起来了。

春来福建,恰似故人重游。

恰似故人归相思茧(恰似故人归相遇在福建)(27)

转载请标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