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说起圆周率,大家就会想到那段被数学支配的美(kong)好(bu)时光吧。“可能没有个数字像π那样神秘、浪漫、被误解或激发人们的兴趣。”威廉舒哈夫在《π的自然与历史》书中写道。基于人们对τ的热爱,国际上专门设立了π的纪念日。

数学是浪漫本身(π日数学也浪漫)(1)

π的发展历程

虽然人们发现圆周率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在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已成功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但是直到300多年以前,人们才开始用“π"这个符号来表示圆周率。

π日的来源可以追溯至1988年3月14日,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 Larry Shaw,他组织人们围绕博物馆纪念碑做3又1/7圈(即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圆周运动,并一起吃水果派。之后,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继承了这个传统,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类似的庆祝活动。

2009年,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一项无约束力决议,将每年的3月14日设定为“圆周率日”。决议认为,“鉴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是教育当中有趣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习有关π的知识是一项教孩子认识几何、吸引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的迷人方式T约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纪念圆周率最合适的日子。”

更有趣的是,3月14日也是爱因斯坦的生日。所以π日绝非ー个简单的日期,它的存在提醒着人们应常怀探索之心,永持科学精神。

庆祝π的n种方式

3月14日,全世界的π爱好者们都会举行各种集会,一起讨论有关π的话题,吃以馅饼(馅饼英文pie发音与π相同)为主的美食,开展π背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美国,人们通常组团吃派,必胜客门店会在当天挂出普林斯顿 John HConway教授出的数学题,为答对题的幸运儿免费提供3.14年的披萨。

数学是浪漫本身(π日数学也浪漫)(2)

加拿大,作曲家 Michael Blake)将圆周率的数字逐一“翻译"成音符,创作出圆周率之歌《 What I Sounds Like》(不是初音的那首WwW)。在中国,人们将背诵园周率作为一项对自我的英勇挑战。

德国数学家科伊伦( Ludolph Van Ceulen)使用纸笔计算圆周率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最终在1609年得到圆周率前35位。1768年,德国数学家朗伯( Johann Lambert)证明π是无理数,也就是说,π不能表示成整数之比。

数学是浪漫本身(π日数学也浪漫)(3)

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花费70小时计算出圆周率2037位。2011年10月16日,日本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他自己在2010年8月创下的记录。

π,如同宇宙般神秘。康德曾说,头顶的星空让他感到敬畏震撼。那同样的π,是否也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它那无止境的蔓延至时间深处的小数,像不像宇宙中一颗又一颗的闪烁恒星?

π日|数学也浪漫

数学是世界上最真实最浪漫的东西,因为它从来不会骗人,更不会变节。

4对2说,我除了你还是你。

9对3说,我除了你还是你。

全角三角形对相似三角形说,你很像她却又不是她。

反比例函数说,我越喜欢你,你就越疏远我。

正比例说,你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数学中还有一个浪漫的句子:有且仅有。

数学是浪漫本身(π日数学也浪漫)(4)

我们应该反思

一朵花怎么来的?星星真的在眨眼晴吗?你有多久没产生疑问了,是否对身边一切事物习以为常,不再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现代社会压力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生存问题固然重要,但现今人文科学精神同样值得被关注。在浮躁的追名逐利的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坐下来潜心修学,追问万个为什么?

近日,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评选,堪称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这才是科学精神得以发扬的最好例子,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也オ刚刚开始。

数学是浪漫本身(π日数学也浪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