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上 19:48-23:12,超级月亮、蓝月亮、月全食三种天象“邂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得到。如果你在昨天错过了赏月机会,也不必遗憾,选部电影来致敬月亮吧!
科普贴:
Q:超级蓝月亮真的是蓝色的吗?为什么说这次的月食150年不遇呢?
A:其实“蓝月”并不是说月亮会变成蓝色,而是指月亮在同一个月份之内第二次复圆。一般来说,两次满月之间相隔大约 29.5 天,平均每过 32 个月,在一个公历月中才会出现第二次满月,那么第二次满月则为“蓝月”,这种情况较为罕见。然而“蓝月”其实看到的是一轮红月。
自古人类对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月亮保持着欣赏以及好奇的心理。 艺术家们用胶片致敬近地星球的憧憬,用画笔重现月光下的幻美。
用胶片致敬月球
《月球旅行记》拍摄于1902年,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在14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完整故事,创造了充满幻想色彩的服装和布景,显得蔚为壮观。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更是首次运用淡入淡出、多重曝光等新技术。电影投入在当时是10000法郎,相当于现在《阿凡达》的资金投入,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外星人E.T.》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家庭电影,由梅丽莎·马西森编剧,亨利·托马斯、德鲁·巴里摩尔、罗伯特·麦克纳夫顿等主演。
《外星人E.T.》是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该片讲述小男孩艾里奥特与外星人建立了纯真友谊的故事。在影片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尽力帮助被困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而大人们则为所谓的科学研究而四处追捕外星人,E.T.使孩子的自行车腾空而起的段落是全片高潮,背景是那个大大圆圆的月亮。
电影获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奖等四个奖项及另外5项提名;除此之外还获得第4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电影配乐以及3项提名;在其他全球各地的电影奖项中也均有斩获。《外星人E.T.》是影响力很大的一部科幻佳作。
《阿波罗13号》讲述了执行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航程中机体受损,地球上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自发地聚集到一起,投身于拯救阿波罗13号的行动中,他们在地面上利用天地通话,为宇航员解决了一道又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使指令舱奥德赛号最终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由朗·霍华德执导,小威廉·布罗伊勒斯、阿尔·莱纳编剧,汤姆·汉克斯、比尔·帕克斯顿、凯文·贝肯、加里·西尼斯、艾德·哈里斯等主演。
该片于1995年6月30日在美国首映,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全球票房收入高达3.552亿美元,并获得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奖以及另外9项提名。
用画笔重现月光
梵高《星月夜》,也被译为《星夜》(The Starry Night)(荷兰语:De sterrennacht)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油画《星月夜》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义。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梵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
《初升月亮下的麦垛》(Landscape with wheat sheaves and rising moon)又名《新月》,描绘的是1889年夏天7月13日晚间月亮刚刚升起时候的情景,地点是圣雷米的乡间。
画面陈列元素相对单调,充满了一种深邃的静谧,由梵高招牌性的细密短线条构造。前景是几堆麦垛,后面是蓝的绿的低矮山脉和高耸山丘,天空的深蓝底子里,浓妆重彩地浮了满满一层金色小短线,它们代表了被渲染的、辐射而出的光辉——光源来自那轮日或满月——在它还未能被鉴定出是日还是月的年月里,神秘感也许会更能让它独善其身。
《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是库因芝的作品之一。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因芝 (1842-1910年)是19世纪俄国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自然写实画家,于1880年在彼得堡举办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人画展,展览会上只陈列《第聂伯河上的月夜》一幅作品。这个史无前例的举动一时间轰动社会,人们云集展览会争相观赏这幅奇妙的夜景画。
在观赏这幅画时,人们都以为月光和水平面上的反光是配置灯光而产生的效果,足见画家对月色真实感的描绘技巧达到何种程度。这幅画的主题就是月光,所以画家竭力表现云层中的光、水面上的反光和笼罩在大地上朦胧的光,不同层次的光共同谱写了一首俄罗斯月夜的交响乐曲。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于网络)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