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际交往中什么性格特质最受人欢迎,于是,他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回收之后,统计结果显示:“真诚”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性格特质,其次是“热情”;而“自私”则荣登人们最讨厌的性格特质的榜首。

没有人喜欢自私的人。之前有位作者把“张口就求人帮忙,还不知感谢,把使唤别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人,骂了个底朝天,网友都大呼痛快!

最近综艺《做家务的男人》热播,网友调侃魏大勋父子是“沙发之子”——因为这两个男人一直躺在沙发上,什么家务也不做,一切都靠魏大勋的妈妈独自打理。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独有偶,我的爸爸也可称为“沙发之子”。

01 “沙发之子”的原罪——“理所当然”心理

印象里,爸爸不管多早下班回来,都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着妈妈下班回来做饭。其他如拖地、洗衣服、擦桌抹凳这些活儿,我也从没见他干过。

他不关心妻子,也不关心孩子——有次他问我:“老闺女,你明年中考还是后年中考?”

此外,爸爸依赖心理极重,也没有责任感。有时候妈妈和他吵架,他虽然自知理亏,却想办法把责任“嫁接”到我们姐弟头上。

爸爸这种“不讨喜”的性格,多半得归因于我奶奶对他的错误教育上。

我奶奶极其宠爱爸爸,我爸打小就没干过什么活儿。

另外,我奶奶把孩子们控制得很厉害,她用她的焦虑、脆弱,以及“我为你好”的苦口婆心,牢牢地把持着孩子们。

奶奶这种“娇惯” “控制”的教育模式,让我爸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理。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2)

关于“理所当然”的心理,美国著名早教专家,正面管教主要发起人之一——艾米·麦克瑞迪,在她的著作——《正面管教魔法书——0-12岁正面管教实践版》中是这样描述的:

“理所当然”的心理是指认为“世界总是亏欠了自己”的心理。拥有“理所当然”心理的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觉得他们应该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拥有最好的一切。

艾米·麦克瑞迪直言:理所当然的心理是场瘟疫。

她在《正面管教魔法书》的第2页,列举了一些父母“培养”孩子“理所当然”心理的行为。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3)

例如:

孩子的要求让你烦不胜烦,但你依然顺从他。

为了让孩子配合你,你得给他“贿赂”或奖赏。

……

看起来,父母很难拒绝孩子,也无法给孩子立规矩。

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同时目无“规则”,满脑子只有“我想要”、“你应该”,他不自私才怪。

02 “理所当然”心理的形成原因——父母的错误教养方式

其实孩子的负面心理和不良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就像我爸爸“理所当然”的心理是我奶奶惯出来的一样。

在《正面管教魔法书》里,艾米·麦克瑞迪认为,父母的错误养育方式主要有2大类:

1.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轻易向孩子屈服;

2.对孩子过度控制、过度帮助。

父母为什么会轻易向孩子屈服呢?

艾米·麦克瑞迪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4种原因:

  1. 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失望。看着孩子因为失望而哭紫的小脸,父母会产生愧疚感。为了避免愧疚,就即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喽。
  2. 贪图快捷方便。因为父母急着办事、忙着娱乐,不想被打扰,所以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3. 因为觉得亏欠,所以要补偿。有的父母加班比较多,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就通过其他途径补偿孩子,比如满足孩子的额外要求。
  4. 为了摆脱发脾气的孩子。

以上4个原因,暴露了一个真相:

父母为了不体会“愧疚感”,为了能安心做自己的事,为了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为了能“不处理麻烦”,就轻易把“关系控制权”移交给了孩子。这样做,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谈到过度控制和过度养育,我想起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是奶奶觉得你冷。”

某年端午节,26℃的天气里,我在小区看见一个4岁多的孩子穿着羽绒马甲,跑得满头是汗。

我也在公园,看见过一个年轻妈妈教她的孩子骑自行车,从她孩子跨上自行车开始,她的嘴就没停歇过。在我看来,哪怕会骑自行车的人,也得让她指挥蒙了。

被过度控制和过度养育教养出来的孩子,因为很少有机会自己做决定,所以也很少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通常没有责任感。

同时,这样的孩子性格也不独立,习惯依赖他人。实在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己拿主意的经历啊。

依赖、缺乏责任感,这与正面管教的培养目标完全相悖——正面管教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个独立、向上、懂得感恩的孩子。

03 如何帮孩子远离“理所当然”心理?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独立、向上,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您是不是感觉有点无从下手?

别忘了,《正面管教魔法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0-12岁正面管教实践版”。这个副标题名副其实,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正面管教》的操作指南。

作者艾米·麦克瑞迪针对孩子“理所当然”心理引发的种种行为偏差,“简单粗暴”地列出了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您需要解决什么育儿难题,按标题查找即可。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4)

比如,“良好行为养成术11: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环境”,就是专门破解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的。

艾米·麦克瑞迪说,要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决定。

但要确保交给孩子的自主权是适度的。比如,别在人多的超市由孩子掌控购物车,但可以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牙膏,不管他挑的牌子你是不是喜欢,都不要干涉。

艾米·麦克瑞迪还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的事情列了一张表格,供家长参考。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5)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6)

同时,因为每一个孩子性格不同,过往经历也不同,所以,在“良好行为养成术”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变量。

因此,《正面管教魔法书》里,还添加了一个Q&A(问答环节)部分,是艾米·麦克瑞迪解答家长在实施“良好行为养成术”过程中遭遇的难题的。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7)

比如,针对“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环境”,有的家长问:“我的孩子总是花很多时间才能做出选择,我没有足够的耐心,怎么办?”

艾米·麦克瑞迪回答:“……要让你的孩子得到大量的机会练习如何去做决定,练习得越多,就越能更快地做出决定。你可以试着为孩子的思考设定时间……”

是的,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更多“尊重”,因此,保持耐心,给孩子更多机会练习选择十分有必要。同时还要试着给孩子设立“规则”(比如抉择期限),让他知道“界限”。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尊重,以及学会体贴他人,懂得感恩。正是《正面管教魔法书》中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的育儿宗旨。

正面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正面管教魔法书32条良好行为养成术)(8)

在《正面管教魔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句话:“事实上,鼓励孩子做自己是对自私心理的强力解毒剂”。

父母们放下过度控制和过度养育,不轻易向孩子屈服;同时,给孩子设立“规则”,设立“界限”,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有机会做自己。当他们的地位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就不容易产生自私心理。


梵高的二维星空:有书智库签约作者,有书智库矩阵公众号编辑,二级心理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