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601期)刘邦打下西汉江山后,他就开始对那些功臣们进行分封,当然最吸引人的封赏就是封王,成为某块地盘的主子,做个小老大。刘邦一开始也很够意思,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不封王不足以安慰这些功臣的心哪!那就封吧,封了这个,封那个,总之一圈封下来,天下就被分封完了,分配得也很合理,8个异姓王,9个同姓王,相差不大。

刘邦分封同姓王:那同姓王能靠住吗(1)

可是在刘邦心里,封王就等于分割江山,把他的江山分成了17块,这可是非常不妙的。因为这17个王都在自己的封地,说白了那也跟个土皇帝差不多,虽然他能管住,但山高皇帝远,谁能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小动作呢?万一他们互通有无,一旦某个王不老实,给来个什么叛乱的,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江山的稳定。这怎么能让刘邦睡着觉呢?于是,刘邦认为这江山还得捏在自己人手里比较保险,这异姓王是最让人信不过的。于是,刘邦不管是采取阴谋措施还是武力镇压,总算把几个不放心的异姓王给全部解决掉了。比如韩信、英布等等,这些异姓王都死于非命,结局令人无限唏嘘。

那么好吧,既然异姓王靠不住,那同姓王能靠得住吗?其实刘邦在封一同姓王的时候1句话透露了答案。此同姓王就是刘濞,刘濞是刘喜的长子,刘喜是刘邦的亲二哥。最开始刘邦封刘喜做代王,管理山西、河北等地,但是刘喜这个人天生就是做农民的料,所以对管理军国大事一窍不通,直接来了一个弃国而逃,这也够奇葩的,别人是想得要不上,他是给了却不要。不过刘喜笨蛋,他儿子却不是省油的灯,尤其这个长子刘濞。

刘濞勇武过人,跟着刘邦立过不少功,最突出的就是镇压英布叛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邦原先封的吴地之王荆王刘贾被英布给杀了。吴地民风彪悍,比较难管理,得选一个勇猛的人才得震慑住。刘邦思来想去,没有合适人选,只好封刘濞。这时候的刘濞才20岁出头,但是能力突出,勇武勇壮,倒是一个好苗子。

不过在召见刘濞的时候,刘邦再次仔细审视了一番刘濞的外貌之后,别有用意地拍了拍流弊的后背说了1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你小子这张脸上处处都是桀骜不驯,50年后在东南造反的不会就是你小子吧?你可要记清了,咱们这天下刘姓是一家,你可别给我干出造反这种事。”

刘邦分封同姓王:那同姓王能靠住吗(2)

刘濞当时很紧张,吓得连说微臣不敢。可是刘邦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异姓王靠不住,而同姓王在刘邦的心里那也是靠不住的。封刘濞为吴王,实在是无奈之举。一方面是自己想封的儿子还没长大,另一方面是刘濞总是比异性稍微好一点,不过也仍然是夹缝中的勉强选择而已。

也就是说,在刘邦看来,这天下同姓王和异姓王一样,都是靠不住的,江山若想稳固,那就早晚都得除掉这些封王,江山的每一寸土地都必须紧紧握在皇帝手里,这样才是最安心的、最可靠的。刘邦的这个担心,或者刘邦的这个潜在的政治理念,实际上是延续了下去,以后的西汉皇帝就是在不断和封王斗争,最终彻底让封王这个现象消失在汉朝的政治舞台。

现在反过来看刘邦当时的担心有道理或有依据吗?当然有,因为在汉景帝刘启时期,果然就发生了著名的叛乱,即七国之乱。这七国的封王全是刘氏同姓王,分别为: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这个叛乱情景可谓壮观,比起刘邦活着时期的英布叛乱要严重多了。说起来倒是蛮讽刺的,异姓王靠不住,但异姓王真正主动叛乱的并没有,就算是造反的,也全是被刘邦的猜忌和逼迫所致,更何况最有实力造反的韩信、彭越等都并没有反。反倒是这同姓王反叛起来真是同心协力,刘濞振臂一呼,其他同姓诸王那是一呼百应,起来反了自己的(同姓)的天下。如果真论靠谱,反倒是异姓王似乎比同姓王显得更可靠了。

刘邦分封同姓王:那同姓王能靠住吗(3)

总的来说,刘邦虽然出身低微,本事也一般,论政不如萧何,论谋不如张良,论兵不如韩信,论武不如樊哙,但他却真是一位天生的杰出人物,因为他在驭人方面有着惊人的能力和水平。不但让这些人为其效命打江山,还有水平让他们如履薄冰忠诚无比。

当然能够在当下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还不算厉害,还能够看出一个人日后的发展会怎么样,这才是厉害。比如刘邦在封刘濞后,通过刘濞的相貌预感此人日后要反。或者说,当时他也只是一闪念的念头,不过这一闪念的预感却出奇之准。这或跟他阅人无数经历太多有关。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质疑了,说如果刘邦当时既然预感到同姓王也靠不住,尤其是这刘濞还会造反,那么为什么还要封刘濞为王呢?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呢?其实这么理解就太简单化了,当时摆在刘邦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先解决异姓王,如果异姓王还没解决掉就开始威胁同姓王,那么岂不是自掘坟墓?

因此,在异姓王没有处理干净的情况,同姓王就是不可靠,也要稳住。而当时可封的同姓王候选人不多,所以才用勇武的刘濞,以安吴地。这就是作为皇帝和一个普通人考虑问题的区别。普通人多数时候只把对错集中在某个人身上,而皇帝则是要把目光放眼四海。因此,我们在个体身上看到的是忠奸和对错,而皇帝则看到的是利益,有利帝国的,哪怕暂时此人是有问题的,也要先用了,等日后腾出手来缓过劲再收拾掉就行了。

刘濞虽然当时答应的很好,而刘邦在对他说的那1句话里也透露了答案,那就是他刘濞是靠不住的,潜台词则是同姓王也是靠不住的。虽然他大限将至没时间收拾这些同姓王,但他的后代汉景帝帝刘启最终还是收拾了这些叛乱的同姓王。而且通过整个历史的大情况来看,同姓王靠不住的概率跟异姓王差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皇帝不断要加强再加强皇帝集权的主要原因。

参考史料《史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