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讯 说起淡菜,这可是福州人舌尖上美味的贝类海鲜这两天,微信朋友圈出现的一条消息《已致多人中毒紧急提醒:这种海鲜近期勿食》,说的正是淡菜这不免让市民有些担忧:淡菜还能吃吗?为此,记者昨日咨询了福州市海洋和渔业局技术中心专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淡菜特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淡菜特产(福建产淡菜目前可放心吃)

淡菜特产

福州晚报讯 说起淡菜,这可是福州人舌尖上美味的贝类海鲜。这两天,微信朋友圈出现的一条消息《已致多人中毒!紧急提醒:这种海鲜近期勿食》,说的正是淡菜。这不免让市民有些担忧:淡菜还能吃吗?为此,记者昨日咨询了福州市海洋和渔业局技术中心专家。

记者注意到,这篇消息说的是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4月30日发出了一条关于食用海虹(福州人称为“淡菜”)的预警——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根据近期当地海洋和渔业部门检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标准2倍以上,食用者容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状。

文中介绍,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食用有毒藻类后在体内蓄积毒素所致。3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增加,到6月才会降至安全限量值以下。

那么,福州人还能愉快地吃淡菜吗?

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专家表示,实际上,麻痹性贝类毒素可能出现在淡菜、蛏、花蛤等摄食微藻的滤食性贝类体内。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进行了密切监测。如果出现影响安全食用情形,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及时发布相关预警。消费者只要严格遵循相关部门的权威消息,在正规购物场所购买海产品,一般食用这类贝类还是比较安全的。

秦皇岛海洋与渔业部门提到的3月以后海虹体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升高,直到6月才会下降,这是怎么一回事?

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3月到6月这一时间段,刚好是赤潮多发期;而海虹如果食用了有毒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藻类,容易产生毒素并蓄积在体内。

专家表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针对滤食性贝类产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的情况,禁止采售是涉及海域的当地相关部门会采取的应对举措之一。

说到福州本地的情况,专家表示,4月到6月为我市海域赤潮多发期,我市对赤潮的跟踪研究,已持续20多年,从4月至6月,每周一和每周四,福州海洋与渔业部门会在我市海域的10个固定监测站点,加密监测是否出现赤潮,监测内容就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从目前来看,并未发现滤食性贝类产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的情况。

“如果出现有毒赤潮影响海产品食用安全的情形,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会及时发出食用预警。截至目前,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对福建本地出产的淡菜,市民可安心食用。”专家表示。

记者从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与海洋和渔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一旦收到相关部门通报,将立即组织开展流通环节核查处置。同时,节日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督促商户落实进货查验责任,防范相关风险。

(全文共1092字)

作者:李锦清 刘珺

来源: 福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