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二、病原学

致病菌为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释放内毒素。分4群: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氏志贺菌。国内主要是B群为主,其次是D群。A群毒性最强产生志贺毒素(外毒素)但是抵抗力最弱;D群抵抗力最强多呈现不典型表现。B群易发展为慢性。

三、流行病学

细菌性痢疾阴性(细菌性痢疾)(1)

手绘图了解细菌性痢疾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7天)。

1.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高热39℃、乏力、随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早期稀水样便,1~2天后转成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排便大于十次,量少,常伴肠鸣音亢进和左下腹压痛。

细菌性痢疾阴性(细菌性痢疾)(2)

图片来源网络

(2)轻型(非典型)症状轻无脓血,腹泻日10次以下。粪便培养痢疾杆菌生长,可以确诊。

(3)重型 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根据表现分: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最为凶险)。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可能急性期为彻底治愈有关,可分为:慢性隐匿型、慢性迁延型 、慢性型急性发作 型。

五、检查

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诊,未使用抗生素前,新鲜粪便。

六、治疗

1.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抗菌治疗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首选喹诺酮类,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症治疗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慢性菌痢的治疗: 避免过度劳累,勿食生冷饮食,使用抗菌药物,足剂量、长疗程。

七、预防

1.管理传染源:消化道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感染者应立即隔离并给予彻底治疗。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不得从事饮食、托幼行业的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养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应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情况。

3.保护易感人群:口服活菌苗可使人体获得免疫性,免疫期可维持6~12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