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那则上海中学生跳桥轻生的事件,至今想来仍令人唏嘘不已。母子两个人在公路上因为一些锁事争吵,导致儿子一气之下冲出车门,跳下了天桥,抢救无效死亡,其母悲痛万分。深究孩子轻生的原因,其实多半还是因为父母没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才导致孩子产生极端思想,酿成悲剧。

只有父母能够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双向奔赴,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听话乖巧,成绩优异,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她的妈妈宋倩却不这么认为,加之婚姻失败,她把所有的爱都注入在英子身上,希望她成为无比优秀的人,对英子进行控制式教育,哪怕英子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她依旧每天督促英子学习,还要额外给她找卷子来做。 英子在妈妈的逼迫下,近乎绝望的拼命学习,从来不敢忤逆妈妈,否则迎接她的将会是妈妈的冷暴力,最终还要以她向妈妈道歉来结束这场战争。

每次英子向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都会被妈妈无情打断,妈妈从来不肯倾听她内心的想法。比如英子非常喜欢天文学,并且很努力地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妈妈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并且阻止英子参加她好不容易获得的天文馆志愿者的活动。妈妈只管一味地逼迫英子按照她的想法她的安排去走,甚至不顾英子的意愿,擅自更改了她的高考志愿,最终导致英子患上抑郁症,想要轻生的结局。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剖析(上海中学生跳桥轻生)(1)

英子抑郁想要轻生

不懂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只能把孩子越推越远,甚至引发悲剧。

而《小欢喜》里另外一位主人公季杨杨,因为有一个愿意倾听,和他共情的妈妈,最终走上了属于他的康庄大道。

季杨杨是一名“留守儿童”,跟着舅舅长大,直到高三,父母才回来。面对空降的父母,季杨杨很别扭,尤其是面对古板守旧的父亲,他更是难以相处。而且因为父亲是政府官员,行为处事都要小心翼翼,有时还会因为工作而让季杨杨受委屈,这就更让他觉得在父亲眼里,自己不如他的工作重要。而且父亲还认为他玩赛车,是不学无术,父子关系一触即发。

好在母亲刘静对儿子进行包容式的教育,能够用心去感受儿子的喜怒哀乐,不仅支持他的爱好,还劝说父亲理解并尊重儿子。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剖析(上海中学生跳桥轻生)(2)

季杨杨和父母一起放气球

工作休息的时候,母亲会带着父亲去体验赛车,了解儿子的爱好,并且还约儿子一起赛车。因为母亲刘静的包容与理解,倾听与共情,使季杨杨和父亲的关系渐渐缓和,最终成为了“好朋友”,可以高兴的做在一起吃饭聊天,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尴尬气氛。季杨杨也在母亲的包容理解下认真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只要父母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愿意放下自己内心的偏执,孩子一定会绽放出独属于他的光彩。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和孩子有效沟通,成为一个智慧父母?

下面有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一、 精准表达。

1. 表达事实,而非主观。比如,我们说“你今天迟到了五分钟”,而不是“你怎么又迟到了”。

2. 表达感受,而非评判。比如,我们说“你刚才一直看手机不听我说话,我感到很难过”,而不是“你总是在我和你说话的时候看手机”。

3. 表达请求,而非要求。比如,我们说“你的房间有点乱,我喜欢整洁干净一点,你愿意现在去整理一下吗”,而不是“你看你的房间乱糟糟的,现在快去收拾一下”。

二、 和孩子共情。

1. 父母要认真倾听。放下自己,安在当下,做一面镜子就好。

2. 设身处地地感受和关怀孩子。听孩子说完后,父母可以重复部分孩子的感受,并加以确认。

3. 给孩子真实的反馈。父母要认可孩子的感受,无论好坏,并不加任何评判。

三、有效的表扬与鼓励。

1. 我们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行为和付出,而不是天赋。

2. 我们的表扬要具体明确,要有画面感。

3. 不能够进行对比表扬。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剖析(上海中学生跳桥轻生)(3)

沟通,是一道彩虹,用炫彩的桥梁结架起心与心的方向。

当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去做一些自认为是对他们好的事情时,这架心之桥梁就会坍塌,问题会永远存在,它会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不知何时就会把我们炸的粉身碎骨。因此,保持沟通之门畅通,细心倾听感受孩子,与之共情,我们终会收获爱和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