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名胜古迹众多,但除了那些知名卖门票的,其实只要在老北京城内随便走一走,就可以碰到很多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迹,而且无需门票。

老北京有着“西城五塔,东城无塔”之说,所谓“西城五塔”指的是: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妙应寺(今白塔寺)中的白塔、庆寿寺(今西单电报大楼附近)里两座毗连的双塔,以及西四的万松老人塔。塔最初是佛教建筑,是供奉、收藏佛或高僧舍利子以及佛像、佛经的地方,“西城五塔”也不例外。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

在五塔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北海的白塔,而历史最悠久的是庆寿寺的双塔,始建于金章宗初年(1190年),传说帮朱棣坐上皇帝宝座的国师姚广孝也曾在寺中住过,不过1956年扩宽西长安街时,庆寿寺和双塔都被拆掉了,所以如今的“西城五塔”变成了“三塔”。

而在这三座塔中,年龄最长的则为西四的“万松老人塔”,建于元朝还未在北京建都之时,距今有着近八百年历史,在清朝时就被列为了古迹,如今更是北京城中现存早期的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

这座古老的砖塔坐落在西四南大街路边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院里,如今很不知名,许多路人经过大多也都注意不到它,但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万松老人塔”可是鼎鼎有名的,在200年前的清朝,它是画家黄申瑾笔下《二十四景图》中的“塔影团圆”;在400年前的明朝,它是才子顾乾《三十六景图》中的“古塔穿云”;在700年前的元朝,它是众人为一代宗师“万松老人”修建的葬骨塔,受世人敬仰。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3)

“万松老人”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高僧“万松行秀”,他的名号如今听起来似乎并不响亮,但正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700年前中原无数的汉族百姓免遭屠杀。行秀大师本姓蔡,河南沁阳人,15岁时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了家,然后到全国各地学习佛法、参究禅道,最后在磁州(今河北磁县)的大明寺得到了雪岩慧满大师的真传,并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了曹洞宗鹿门自觉系的第十四代宗主。据《五灯严统》记载:行秀对诸子百家之学无不会通,又长于机辩,年轻时就声名赫赫。

大师学成后回到净土寺盖了一间“万松轩”居住并授课,故得名号“万松行秀”。金明昌四年(1193年),不满三十岁的行秀禅师应诏入宫说法,他博学多才、志在天下的胸怀受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极大赞赏,获赐锦绮大僧衣。承安二年(1197年),金章宗让行秀禅师住持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今北京门头沟妙峰山樱桃树村),后又让他主持了报恩寺。大师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则敬称之“万松老人”。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4)

后来金被元灭,万松老人又奉诏住持万寿寺,晚年退居到报恩寺的从容庵内修行,老人一生悉心教诲了许多知名的徒弟,其中之一便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重臣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史料记载,耶律楚材对万松老人极为诚心,他“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尽得其道”,师生甚契。老人告诫他要“以佛治心,以儒治国”,切勿乱施暴政,祸国殃民。

耶律楚材深深记住了这些话,因此在他成为中书令(宰相)时,有人建议元太宗窝阔台杀了中原地区的汉人,将汉地改为牧场,而他及时劝告,并建议维持汉人原来的农业、手工业,采用赋税的方式,从而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大杀戮。他还严禁地方官滥杀百姓、夺田掠民。

万松老人在81岁圆寂后弟子们悲痛不已,将他的灵骨舍利收纳起来建了两座塔供奉,一处在大师最初出家的邢台净土寺内,不过那座塔在上世纪60年代毁坏了;另一座便是如今西四路口的这座八角密檐式砖塔。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5)

不过初建塔时,并没有九层这么高,而是“七级,高丈五尺”,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高的佛塔。那时也没有这个小院,前元时期还没有在北京建都,那时北京城的中心在“蓟丘”,也就是今天白云观的附近,这里属于“郊之北野”,但会有守塔人在这里供奉香火。

忽必烈在北京建元大都后,这里慢慢成了人们的居住之地,塔旁边的胡同也因这座砖塔而得名“砖塔胡同”。不过日子久了,后人渐渐不知此塔为何而建,不仅断了香火,据《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记载,还有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6)

又过了很久,这一带成了京城娱乐中心之一,即"勾阑"、"瓦舍"之所,全盛时胡同里有十数家戏班。有人在塔边的屋子里开起了酒食店,塔周围放满了酒缸,肉被挂在塔檐上,刀钝了,就在塔砖上磨一磨。喝醉酒的人拍打着砖塔,到处都是歌呼漫骂之声。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7)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有位叫乐庵的游僧从南方游历至此 ,看此情景不禁恸容,于是募捐买下了此塔,并加以修缮,还长居于此守护砖塔。但乐庵去世后,万松老人塔再次沦落到顶上长草,破旧不堪的模样。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喜欢到处游玩、鉴赏修复古迹的乾隆帝发现了它,于是命亲王负责大规模整修重建。奉敕修塔的康亲王永恩自然尽心尽力,不仅在元代薄砖的外层裹了层新砖,还将七级加高到了九级,变成了如今看到的近16米高,同时为原来的平顶加了个塔刹。自此,这座古塔也成了皇家财产。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8)

不过万松老人塔的样子并非像北海白塔那样华丽,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平实、朴素,各层塔檐均为简单的叠涩,只有第九层装饰了檐脊、瓦垄等构件。塔身的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个拱券假门,其他四面各为一扇假窗,塔南面的假门上方有一长方形纪事石刻,上书“清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谷旦康亲王永恩奉敕重修”。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9)

民国初年,古塔又一次日久荒芜,塔顶长草,塔边的屋子也再次变成了卖肉店。1927年,京兆尹李垣图谋旗产,计划将此塔卖掉,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得知后,多方走动几经交涉,终于将塔和周围一小块地保留下来,他还为此成立了万松精舍,把塔院内的居民和店铺迁出,重修了古塔,并加了围墙,建了门楼,并在门楼上题“元万松老人塔”,还将其委托附近的广济寺代为照看。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0)

不过毕竟西四是寸土寸金的地界儿,在后来的岁月里,塔院里又变成过私人牙科诊所、药店、饭馆、电器商店、妇女用品商等,直到1986年文物部门在维修时,发现外层清朝的塔砖里竟然还包裹着一座元朝的砖塔,古塔也再次受到了保护,万松老人塔在经历了近八百年风雨侵蚀、地震战火和市井烟火后,终于又有了它的守护者。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1)

如今的院里是家正阳书局,虽被称为网红书店,但一点都不浮夸,里面卖的都是文献类书籍,还有很多老北京的地图,据说书店的老板也在默默地保护着古塔。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2)

院里人不多,很安静,偶尔慕名而来的人或三三俩俩,或家长带着小朋友在院中围着古塔转上一圈,再到屋内看看书。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3)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4)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5)

不算大的小院里种着海棠、藤萝等绿植,阳光洒在院中很是舒服。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6)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7)

廊架下还挂有老北京的地图,经过的人都会在上面找找与自己有关的地方。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8)

院子里还有很多曾经的物件,有些看起来很残破,但都被有序地摆放着,看样子主人一直在试图修复。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19)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0)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1)

院里还有只猫叫“砖爷”,一点都不怕人,起初倚着门睡觉,看到我后,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让我给他抓痒痒,还把尾巴搭在了我的手上暗示不要停。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2)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3)

看似朴实无华的万松老人塔有着很多故事,而紧靠它北侧、因它而得名“砖塔胡同”也有着很多往事,大思想家鲁迅先生、文学大师张恨水等人都曾在胡同中居住过,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下篇再讲。

北京古迹八大景点介绍(北京城里鲜为人知的古迹)(24)

小贴士:

万松老人塔开放时间:周一-周五9:30-18:30;周六周日9:00-20:00

门票:免费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