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孩的妈妈表示很心疼(这个男孩说妈妈)(1)

来源:宗爸讲堂(ID:zongba01)

常言道,童言无忌,也有人说儿童是圣人,儿童是智者,儿童是对生命、对人生、对情感乃至对宇宙感悟与直觉最强的人。真的是这样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金妈最近通过视频认识了一个男孩,他想了半天对金妈说出这样一句话:“金妈,我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了。”

尽管这句话是弱弱地从一个三年级男孩嘴里说出来的,却给了金妈极大的感动、心疼与震撼。为什么呢?

第一,孩子用了“感受”这个词。何为感受?感受是不加掩饰的东西,爱了我就开心,看到别人欣赏我,我的内心就一阵狂喜。

眼耳口鼻手所有的感觉器官乃至身体的皮肤里的每一寸细胞都有感受和感觉的功能,孩子们离这种感觉最近,而作为成年人的爸爸妈妈离这种感觉越来越远,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感受,没有空去感受、去觉察、去体验,我们常会绕过最基本的也是最真实的感觉、感知和感受的阶段,直接进入了理性的分析。

正因为成年常常忽略感受,宗爸金妈在培训或早课里都会不断地提醒成年人去觉察,我们常问:“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用什么词可以形容你的心情,把它写下来……”

为什么要写?因为这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第一步。所以,孩子用了“感受”一词就让我明白了,他不是不知道爸爸妈妈爱他,他也能够在生活中看到爸爸妈妈爱他的表现,也理解有了一个小妹妹之后,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而且将来小妹妹也会爱他,他也很爱妹妹,但是这些都是在讲道理,不是真正的“感受”。

孩子们的感受其实非常简单——

“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在抱妹妹的时候也拍我一下,爱我你就在给妹妹讲故事的时候把我也拉在边上,哪怕让我和你背靠背,爱我你就在我需要你的时候,哪怕抱着妹妹,你也要第一时间出现在我身边。”

“爱我你就要懂我,你要懂得一个独生子忽然多了一个妹妹的那份不适应,我并不是不喜欢妹妹,就是不适应而已,原来是我一个人的东西现在分成了两半,而且因为她小,爸爸妈妈陪她的时间会更多,所以你们要懂我的落寞,我也是一个孩子,也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可是这一切都被一个叫做妹妹或者弟弟的人给占有了,她随时一哭就有人抱,就有人亲,而我在学校里遇到冲突、困惑、委屈也想回家撒娇,可是你们给我撒娇的时间、眼神和机会了吗?”

只有儿童离感受最近,感受也是心理学要解决的那个情感问题,情感需要时间,情感需要换位,情感需要懂对方。

有男孩的妈妈表示很心疼(这个男孩说妈妈)(2)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孩子问了“爱”的问题,他问的不是学习,不是成绩,也不是为人处事,而是在许多大人面前问了关于爱的问题。

爱是什么?爱是生命的发动机,爱是生命产生的源泉,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寻找的真谛,爱是生命的所有答案。

尽管爱在不同的时间,要用不同的满足来保证,要生存就要有物质,爱需要时间,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真正的爱,最重要的爱,尤其是亲人之间的爱,就是通过感受所捕捉到的那个东西,就是眼耳口鼻手和皮肤直接接触到的无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肢体语言基础上的那样的一句赞美、一个陪伴、一句理解的温馨的话语。

第三,孩子知道爱多么重要,所以他第一时间向我提出了爱的要求,那就是“金妈,你帮帮我,我要找到我的爱。”

第四,孩子的这句话还传递出一点——我原来是能感受到爱的,我知道爱是什么滋味,但是现在感受不到了。

就从孩子一句话所传递出来的四点,让金妈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也看到这个家庭的过去和今天,我们绝对相信爸爸妈妈是爱孩子的,他们也想一碗水端平,孩子也举了很多爸爸妈妈爱他懂他的例子,可问题是他仍然感受不到爱,那么这个家缺了什么?

原来,在两个孩子的冲突中,妈妈太累了,她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给儿子更多的眼神、亲吻等,几乎把大量时间都给了女儿,在这种情况下,爱的感觉失衡了,所以儿子说:“妈妈,我的爱饿了!”

多么生动鲜活的语言,这才是对人类最本真最朴素的爱的真谛的鲜活解读,只有在被父母激励的前提下,孩子才敢这样公然地表达出自己的需要。

这件事最后以妈妈的道歉,妈妈把孩子搂在怀里暂时结束了,没过几天,我收到妈妈的短信,她说孩子这几天信心大增,脸色、表情都不一样了,而且在需要的时候会主动跟妈妈说:“妈妈,我的爱饿了,你喂喂它吧!”

妈妈每次都会被孩子这样的语言所感动,于是赶紧给孩子喂爱,同时妈妈也在金妈的授意下学会了向老公和孩子索要爱,在她身心俱乏的时候,会问儿子:“儿子,今天妈妈的爱也饿了,你愿意喂喂我吗?”

儿子二话没说,用力地用小小的肩膀把妈妈拥在怀里。

〖欢迎转发、留言和点赞〗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