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这不是在解释《道德经》,只是一种趣谈,不要以这些东西去理解《道德经》,自娱自乐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第33章个人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第33章个人理解(我眼中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第33章个人理解

#创作挑战赛#

这不是在解释《道德经》,只是一种趣谈,不要以这些东西去理解《道德经》,自娱自乐而已。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间房子,许久不住人会变成什么样?

一间毛坯房和一间精装修的房子,许久不住人,哪一个更不堪入目?

有科学研究说这叫熵,简单来说,万事万物最终走向混乱,而万事万物的努力都是熵减,也可以叫做负熵。看到这个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道德经》也走进了科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先天地之前而存在,换句话说,先有了道,才有了这个天地,那么道也就是这个天地形成的法则。基于道的存在,天地万物才能生存发展。

我们抛弃现在所知道的一切法则的理解,静静的想一下,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是在遵循道,还是在违背道?

最初的人类,为了生存不得已而结成部落,部落之间的征伐形成民族,民族之间的斗争成立了国家。从一开始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毒虫猛兽斗,到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人与人斗,斗争一直贯穿在发展的始终。不管社会怎样的进步,思想怎样的挣扎,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恰恰就是这些争夺。

两个原始人龇牙咧嘴,只是为了争夺一点点食物,两个国家浴血厮杀,却被冠以民族大义。而发生在身边的新冠疫情却告诉我们,其实你只是需要那一点点食物罢了。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民族,那么还会有压迫还会有争夺吗?

显然,就目前我们了解的人类社会而言,这种压迫和争夺还是必然的,压迫者是对权利的欲望,争夺者是对生存的呐喊,当他们彼此回望发展的历史,会不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无数的牺牲厮杀,最终得到的依然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结局,百思不得其解。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反,循环往复罢了。

欲望一旦产生,就出现斗争,不管斗争的结果是怎样,不管给这些争斗披上什么样的外衣,无非是换了一批压迫者和一批争夺者。

鲁迅先生写过,中国人过往的社会无非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社会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社会。这句话有大智慧,推而广之,人无非也是这样。

如果人无法知道自己就是道,那么内心产生的欲望总会开始逆天而行。追求舒适,追求长生,追求奢华,追求进步,这一点错也没有,这是这些追求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的道的理解和磨练,不管你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凭什么去打扰别人?

人人得知了自己的道,自然也就愿意为之赴死,只有坚守自己的道,自己才是活着的样子。一个懂得为道而奋斗的世界,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里,老子做出了自己的呼吁,法!

这个法可不是法家的规则,而是遵循的意思,看起来是有些消极的意味,但是本章的开始就写到了“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不只是说道,也在说人的本身。

只有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法则,能够不打扰世界的脉络,也能满足自己的周而复始,才是你顶天立地的资本。这样的法则是避免你的混乱,让你的内心纯净如初的东西,这也就是作为人熵减的终极追求。

有了这个,你才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