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1)

岚光远映笙旗外,涧道平分营叠间

山顶上,云海雾岚凝聚又散开,变幻莫测,至柔至刚,让赤壁丹崖的血性太行山又多了几分妩媚和飘渺。

因为太行山分水岭就在脚下,在这里,打开手机,信号已经是山西和顺地界。

高山草甸、松涛云海,于一群旅者来说,这里有永远也拍不完的风景,远山近景,那被风驱赶的白云,急匆匆掠过头顶,不敢做丝毫的停留,如同羊群。山,又撞击到了瞳孔,只不过是在视野的下方,峰峰相连,起伏如海,波涛般汹涌,盘山的公路绕过一个又一个山峰,峰回路转,古老的驿道就隐藏在山的夹缝中,莽莽群峰早已将它淹没于无形。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2)

山顶如平地,汽车驰骋于此,犹如策马平川。一只鹰从断崖下逆风起飞,摇摆双翅,静止于云端,像个放大了的黑点,它是否也在用一只鹰的视角,窥视着渺小如蚁的我们。

将镜头打开,固定机位,任时间在镜头里一分一秒地拉长、再拉长。

展旗峰,如一面硕大的旗帜,舒展在太行山巅,绝壁耸立,直插谷底,峰顶之上,仅一羊肠小路,蛇形逶迤,通往崖头。山风浩荡,空谷惊涛,我和同伴试图走向崖头的一个小亭子,却被山风险些吹到,就势蹲下,再不敢前行半步,引来同伴善意的窃笑。

过黑松林,抵观日峰,远望山下,村舍如棋子,点缀于在峰峦之间,静如处子。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3)

海拔1517米的孤山也在我的视野之内,一峰独立,挺拔于山巅,有些孤傲。有人说孤山是周公和桃花女的化身,在我眼中,孤山更像一个远途归来的骆驼,刚刚卸下负重的驮架,飘过山涧的丝丝云雾是它鼻息里喷出的略带潮湿的雾气,昂首挺胸,目光坚毅,凝望着远方。

我的目光远远地望向西北,山谷的尽头,起伏的山峦,风车林立,有风车的地方就是山西了,驮道、黑虎岭,杏树湾,那时候,我默默地念叨着这样的名字,内心,竟然充满着莫名的感动。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4)

夜幕降临,入住山顶悬崖别墅,三面环视,青山如屏,绝壁凌空,俯瞰群山,仿佛置身于一个深不可测的高山跳台,倘若云起雾开,这里便会呈现出另一种奇观,云海瀑布,在峡谷强劲的风速驱动下,贴着地面升起的云雾陡然落下断崖,飞云蔼蔼,如瀑如流。

来时的盘山道如丝如线,仿佛拾级而上,直达天国胜境。月朗星稀,银河挂天,那真是一种虚幻如梦境般的感受。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5)

饭桌上,一盘橡子凉粉引起我的好奇,主人说是从和顺松烟镇带过来的。在这里,山西食材深深地吸引着中原人的味蕾,比如醋,比如这种橡子面做的食物,比如莜面栲栳,还有一种用猪皮熬制的东西,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薄片,凉拌一下,配以黄瓜、醋、油泼辣子,用筷子夹起来,像果冻一样,吃一口润滑爽口,堪称美味。

五谷杂粮,莜面为王,在此,就不再描述山西羊肉和莜面栲栳的美味了吧,醇香的莜面,配以野蒜,那冲鼻的味蕾,回味悠长。我想,这餐桌上的美食,这舌尖上的味蕾,也如同古驿道上一块块坚硬而光滑的红岩石板一样,经过岁月的打磨,醇香、厚重,历久弥新。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6)

沧桑古道今犹在,不见当年赶驼人

五月的太行山,大地呈现出一望无际的新绿,山峦起伏,群峰对峙,太行山的万千沟壑仿佛一下子妩媚起来,那些坚硬的岩石被绿色包围,只留下裸露的绝壁巉岩,壁立千仞,寸草不生,这就是太行山所独特的魅力,

同行的人中有人提议顺着古道走到谷底,想体验当年攀行驿道的艰辛,古老的驿道就在山的夹缝中,从空中俯瞰,古驿道在山间一路盘旋,近乎垂直拔高几百米后,仿佛从地心蜿蜒而来,我知道,倘若真的走进去,一定还会有太多的惊喜。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7)

我是少数的响应者,沿着驿道出口下行,折行约七八个弯道,便回身折返,已是气喘吁吁,再看身旁崖壁陡立,抬头看,绝顶浮岚,中悬九天,崖头就在头顶,巉岩突兀,绝壁凌空,如刀劈斧削,若有风吹草动,定是滚木礌石般地惊险。石壁上枯草摇曳,再往下看,古道逶迤,九曲回环,消失在榛莽之间,耳畔罡风横戾,如群兽呜咽,尽管时值暮春,满眼葱郁,倘若一人独行,也惊恐不已。

翻过那桃花岭趟过杏花海,憨憨的哥哥他看花来呀,啊个呀呀呆。下山的路上,车子里播放着这首极具气氛渲染的歌声,车窗外,山峦隐退,村舍田畴,山脚下的驮道口,已是车流滚滚,从山脚下的桃树坪到山顶上的杏树湾,曾经寂寞沧桑的古驿道,忽然充满人间烟火,不再荒凉。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8)

如今的小南坪,具体的指向是山谷间一小块平地,一个客栈和几十个排列有序的集装箱小屋,硕大的九曲黄河阵的铁架赫然出现在最开阔的谷底中间。随行的朋友告诉我,这里将依托古道,打造一个星空小屋和黄河阵的演出现场,望着眼前巉岩之间那条红石铺就的之字形古道,再回头看看谷口车流如潮的高速公路,来不及遐想,时间仿佛从古至今瞬间穿越而来。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9)

平地中间,黄河阵的骨架未拆,阵型不乱,我走进看,犹如迷宫。这种仪式来源于古代兵家布置的一种阵势,易守难攻。每年的正月,附近的桃树坪村还保存着古老的转黄河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环顾四周,头上片片白云从山头飘过,在我的眼前,如弹簧般的石头古道到车流穿梭的高速公路再到小南坪这片黄河阵,仿佛一个时空穿越,从古代到现在,从驼铃声声到车水马龙,霎时,我仿佛听见阵阵鼓声,回荡在山谷之间,身穿铠甲的士兵、素布青衣的老者,光鲜亮丽的孩童,随着铿锵激昂的鼓声排兵布阵,九曲黄河阵,藏天地之绝妙,聚民俗之精华,唢呐、锣鼓、大秧歌,众人齐声呐喊: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连环、八面威风,九州大地。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10)

太行山上, 有多少往昔岁月任回首,从古至今,山西的许多地方如汾阳、商洛、祁县、太谷等地都有在正月十五转黄河阵的习俗。一条条古道,传递着文明的密码,古老的太行山和黄河、吕梁相互牵手,隔空呼唤,这一刻,那个远去的场景再次出现,古老的黄河文明在太行山下复活,只不过,现在的九曲黄河阵,早已不是不是厮杀的战场。而是祈求平安的场所。

尽管此刻周围空无一人,可我却分明听到了叮咚的驼铃和寂寥的脚步声,霎时眼前一片恍惚,万物却又如此清晰可辨。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11)

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商旅驼铃,古驿道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过往。今天的周公山景区,更多的是将古驿道的文化背景融入在太行山的深沟浅谷中,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积累在古道绝壁上、涂抹在时间的秩序中,无声地诉说着往昔峥嵘。

岁月沧桑,天堑变通途,如今,从邢台到山西就有邢左(权)公路、邢和(顺)公路、邢昔(阳)三条省道连接晋冀,尤其东吕高速邢汾段(邢台至汾阳)更成为“东连齐鲁,西接秦晋”的快速大通道。

我问身边的一个小伙子,从这里到平遥多远,他说,上高速最多三小时。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12)

千百年来,一条古驿道,连接着山西河北,通达着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坐在山口的一块巨石上,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一定要从古驿道出发,西去三十里,去山西的和顺走走,去松烟镇,去走马槽,去圈马坪,去黄瑜关,去夫子岭,去隐藏在山脊之上的每一个村庄,寻找古驿道沿途的踪迹,一口老井,一个驿站,一间马棚,或者在一个下雨天,就干脆在许村那条明清古街上,找一个角落,倚窗而坐,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了的石板老街,听一听弦腔小戏,鼻息间飘过莜面和蒜汁的香味,或者就直接回到山脚下的桃树坪村,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津津有味地听一位老人讲述与古驿道有关的往事,不问来路,不问归途。

凝视岁月的两端,原来,我内心深处的柔软,就在这太行山的榛莽和苍凉之间。

晋豫千年古道:千年留痕沧桑路(13)

作者声明:本图文为作者原创作品,为维护和遵守今日头条原创保护规则,严禁未经本人同意转发转载,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