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小时候因为太调皮,被父亲送去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那边练功,就这样10年时间度过了最艰苦的少年时代。学成之后的成龙恰好赶上香港功夫片的兴起,1971年他开始在电影《侠女》担当群演。而成龙做龙虎武师最出名的电影是李小龙的几个片子,《精武门》中有个镜头是日本馆长被李小龙一脚腾空重重飞出外面的替身就是成龙,很多别人吃不了的苦他能抗下来而且在剧组最能挨打。最后他又在《猛龙过江》里担任李小龙的替身,而在《龙争虎斗中》七小福众多师兄弟,都有参与,成龙则是动作戏里被李小龙打的最惨的一个,先是揪头发然后扔到水里。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1)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2)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3)

那些出来闯荡的龙虎武师在剧组身份卑微,赚到的微薄薪水基本上拿去喝酒和赌博了,想要出人头地非常艰难,成龙就那样打发着自己的青春时光。1943年,他参演了郑佩佩主演的功夫片《铁娃》,扮演日本武士的他终于有了几句像模像样的台词,当然这又是一个挨揍的角色!就在电影上映后不到三个月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很多电影人希望找一个替代者,再创硬汉功夫片奇迹,那时成龙已经在剧组熬了多年的替身工作,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但并没有出头机会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4)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5)

无论是饰演三级片,《金瓶双艳》中卖梨的郓哥,还是在《花飞满城春》里演跟老板娘偷情的车夫,影片都反响平平,没有给他带来改变,心灰意冷的成龙就去了澳洲,跟着父亲学做厨师,在他看来这辈子基本上和电影无缘了,就在那一年功夫片导演罗维突然奔赴澳洲说要签约他做主演,当年正是罗维从好莱坞把演艺事业,不死不活中的李小龙,拉来香港,一起拍摄了《唐山大兄》,结果让李小龙一夜成为了巨星,之后又合作的《精武门》,罗维的眼光的确好,找了这个澳洲准厨师后为了图吉利,还特地把名字陈元龙改为成龙,深信这小子一定是李小龙的接班人!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6)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7)

罗维力捧成龙的第一部电影便是《新精武门》,尽管女主也是李小龙曾经的御用女星苗可秀,成龙也很奋力的模仿李小龙,可观众不买账,片子出来后受到市场冷落,第一部就票房惨败,罗维便把第二部影片《少林木人巷》交由年轻导演陈志华来负责,成龙身兼主演和动作指导,他一度计划在动作戏里加入喜剧元素最后被罗维否掉,尽管如此成龙在动作设计方面仍然有所突破,形意拳蛇拳展示出不错的娱乐性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8)

所以说成龙不只是身手敏捷的武打演员,还是敢于创新的电影人,如果你知道他只是小学一年级学历,一定会被他在几十年中坚持拍出那么多好评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然而《少林木人巷》在商业上也失败的,此外他和洪金宝主演的《少林门》同样不尽如人意,但罗维并不甘心,他选择了拍摄当时最受欢迎的古龙武侠题材,这就有了《剑花烟雨江南》,古龙首次见到成龙非常失望,话里有话地讥讽说:我小说的男主角是给狄龙拍的。当时狄龙即是大帅哥又是大明星,作为小人物被古龙当面看扁,成龙伤心的独自到洗手间偷偷痛哭了一场,时运不济的是这部古龙武侠片依然票房惨败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9)

罗维铁了心继续捧成龙,1978年他们采用新技术拍摄了香港历史上第一桶部3D电影《飞渡卷云山》,因剧中戏的剧情设计非常不错,而成龙和梁小龙的合作也幽默有趣,不过整体上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武侠电影的套路,新技术也并不吸引观众,导致票房惨败,罗维很失望,成龙同样也很泄气,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怎么尝试,却依然没有出头之日,前途一片渺茫!

事实上一个演员主演的多部片子都赔钱后基本上就废了,没人敢再找他拍戏,所以成龙那时候准备再去澳洲当厨师,而就在这时,另一个导演吴思远慧眼识珠,看中了在日后对中国功夫片起到关键作用的两个人,袁和平与成龙,考虑到当时的硬汉功夫片和那种血腥的武侠片已经不合时宜了,吴思远觉得在功夫里加入喜剧应该会很受欢迎,恰好他和袁和平都看过《少林木人巷》发现片中成龙活泼轻松的动作戏非常有意思,如果继续强化必有看头。事实上成龙和该片导演陈志华在那两年还合作了《一招半式闯江湖》,动作戏加入了更多搞怪杂耍,成龙在表演上较为随意,摆脱了硬汉的阴郁凶猛的风格,然而老板罗维对《一招半式闯江湖》非常不满,大骂这拍的是什么破玩意儿,甚至把该片雪藏起来,罗维一直渴望成龙红起来,却不肯接受创新而吴思远洽洽追求创新,因而他先是提拔给自己做武术指导的袁和平做导演,其次是花了5万块钱,租借成龙过来拍片,成龙这种铁打的赔钱货,居然还有人愿意给5万块钱借过去拍电影,罗维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这就有了在华语电影史上具备一定重要意义的《蛇形刁手》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10)

成龙的成长史(成龙从龙套到当红明星历尽艰辛)(11)

1978年的《蛇形刁手》成了功夫喜剧的开山之作,充分发挥了成龙京剧武生的动作特点,把招式设计的非常有节奏感,你来我往,充满玩味,凸显出滑稽丑态,动作戏活泼风趣,别开生面,深得观众喜欢,当总票房数据出来后,吴思远找来袁和平与成龙谈话,问他们有史以来在香港最卖座的功夫片是哪部?成龙说是《精武门》,袁和平说是《猛龙过江》,吴思远告诉他们是《蛇形刁手》后,成龙高兴的当场来个几个后空翻,该年他们又一起合作了《醉拳》,继续那种充满娱乐性的喜剧功夫,《醉拳》的动作招式更追求喜感,醉八仙的招数肯定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其中何仙姑这娘娘腔十足的招式,就是成龙想出来的,这个男扮女的搞笑画面,后来在很多电影模仿,成龙日后的动作戏虽然跟早年的这两部功夫喜剧不同,但有一点一直保留下去了,那就是对道具的巧妙使用,在他的动作戏里,任何一个道具都能被他玩的鲜活风趣,该片的票房是《蛇形刁手》的两倍多,达到了670万港元,成为年度票房榜第二名,成龙就此晋升为当红功夫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