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东南隅、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与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由于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就是俄、英、法、奥等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战争,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更是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初期的巴尔干半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巴尔干半岛主要包括南斯拉夫王国、希腊王国、保加利亚王国、阿尔巴尼亚王国以及罗马尼亚王国的部分地区;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巴尔干半岛

1935年10月希腊第二共和国被推翻,在随后举行的全民公投中91%的人支持恢复君主立宪制,于是国王乔治二世复辟,1936年4月扬尼斯·梅塔克萨斯接任希腊内阁总理,四个月后他发动政变,开始实行独裁统治,由于他预料到了欧洲即将会发生的战争,因此在陆军参谋长亚历山大·帕帕戈斯的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军队现代化改革,1939年9月二战爆发,梅塔克萨斯一方面宣布保持中立,另一方面积极整顿军备,做好应战的准备;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2)

希腊王国

1940年6月就在德军横扫西欧的同时,苏联侵占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由于英法此时已无暇他顾,而德国为了获取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表现出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因此罗马尼亚国内掀起了一股“亲德反苏”的浪潮,当年9月国王卡罗尔二世对领土丧失的不作为引发了民众不满,被迫让位于儿子米哈伊一世,不过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亲德的军事独裁者杨·安东内斯库手中,两个月后罗马尼亚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为法西斯德国的仆从国之一;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3)

罗马尼亚王国

保加利亚王国地处欧洲到中东的交通要道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是欧洲各大国争相拉拢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德苏四国加紧了对保加利亚的争取,1940年希特勒向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施压,强迫其将一战后割占的南多布罗加地区交还给了保加利亚,在尝到切实的甜头后,国王鲍里斯三世的立场开始逐渐向德国一方倾斜,1941年初德国以“借道”进攻希腊为由,向保加利亚发出最后通牒,在希特勒的军事威胁下,保加利亚于3月1日正式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为法西斯德国的仆从国之一;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4)

保加利亚王国

1939年初一直渴望扩张的墨索里尼要求阿尔巴尼亚政府允许意大利海军长期出入其港口并派遣军队驻扎,但是遭到了国王索古一世的拒绝,当年4月7日意大利军队向阿尔巴尼亚发动进攻,次日,意军就占领了首都地拉那,索古一世流亡英国,4月10日阿尔巴尼亚全境沦陷,这也是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少有的胜利;

‬代号“G 行动”

1940年10月12日德军控制了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墨索里尼因为希特勒没有事先知会而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德军已经侵入了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威胁到了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为了加紧扩张的脚步,也为了向希特勒证明自己这位“法西斯前辈”有能力领导意大利获得与其相同的成功,墨索里尼指示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一项入侵希腊的作战方案,代号“G行动”,10月15日墨索里尼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驻阿尔巴尼亚意军总司令佩斯卡中将向墨索里尼保证,只需要3个师的兵力就可以在两周之内结束对希腊的战争;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5)

意大利陆军的M13/40中型坦克

按照作战计划的安排,意大利陆军将会从阿尔巴尼亚境内分三路向希腊西北部的伊庇鲁斯地区发起进攻,同时海军部队在西海岸的科孚岛展开登陆作战,在实现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后,陆军向东推进占领西马其顿地区和塞萨洛尼基,从而占领整个希腊北部,海军则向南攻占爱奥尼亚群岛,最后进攻希腊南部剩余的地区,为此意大利集结了6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以及1个装甲师,共计约85000人和163辆坦克,而希腊方面部署在北部边境地区的部队有第1和第2军以及一个TSDM军级集团,合计35000余人,尽管希腊军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由于梅塔克萨斯很早就意识到了将会有战争爆发,因此他从1936年起就开始在与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边界一带构筑防线,还积极推进军队的现代化改革,所以希军的整体实力并不算弱;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驻希腊大使向梅塔克萨斯转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希腊准许意军进入其境内占领一些战略要地,梅塔克萨斯拒绝了意大利人的要求,并回复道:“好,这是战争!”数小时后,意大利军队向希腊发起了进攻;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6)

希腊“独裁者”扬尼斯·梅塔克萨斯

起初,意大利军队的攻势进展还算顺利,中路的意军第25军一鼓作气攻占了约阿尼纳,右翼的“科利拉尔”旅级战斗群沿海岸线一路向南推进,左翼的第3“茱莉亚”步兵师翻越了班都斯山向迈措翁发起了进攻,并成功的在希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不过在希军的强力反击下,11月4日第3“茱莉亚”步兵师被合围,四天后师长特罗西少将下令突围撤退,11月14日赶来增援的希军第3军联合TSDM军级集团,开始向担负佯攻任务的意军第26军发动攻击,与此同时,希军第1军和第2军也一起向侵入伊庇鲁斯地区的意军第25军展开猛烈反攻,战争爆发后仅仅三周,希腊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就被全部肃清,从1940年11月至12月意军节节败退,希军先后攻占萨兰达、保格拉德茨、吉诺卡斯特以及希马拉,实际上占领了整个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1941年1月10日希军第2军攻占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且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克里苏拉山口,随后又在发罗拉战役中,重创了意军第3、5、7和24步兵师,只不过由于希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负责北部保加利亚边境的防御部队基本全部被抽调过来)以及意军预备队的陆续抵达,至1月底希军被迫停止了攻势;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7)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士兵

1940年3月墨索里尼调集了17个师的兵力,向克里苏拉山口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并且亲赴前线督战,不过此时从北非赶来增援的英国远征军(包括2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已经顺利到达希腊,在希英联军的共同阻击下,意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仍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墨索里尼只得无奈地向希特勒求援;

“25号作战”和“玛莉塔作战”

1941年3月25日掌握南斯拉夫王国实际权力的“摄政王”保罗亲王同意加入“轴心国”并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两天后,由于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彼得二世在英国的支持下趁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亲王政权,并任命西莫维奇将军为首相,同时正式宣布退出“轴心国”,面对南斯拉夫的“背叛”和墨索里尼的求援,为保证入侵苏联期间德军侧后翼的安全,希特勒决定出兵攻占南斯拉夫和希腊,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分别制定了代号为“25号作战”和“玛莉塔作战”的行动计划;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8)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

负责执行计划的是由威廉·李斯特元帅指挥的德军第12军团,下辖冯·克莱斯特上将的第1装甲集群以及第40装甲军、第18山地军和第30、第50步兵军;

1)25号作战

1941年4月6日德军开始对南斯拉夫发动进攻,300架德军轰炸机从奥地利与罗马尼亚的机场起飞,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展开了轮番轰炸,当天就摧毁了南军的通讯指挥系统,并导致17000余名平民死亡,次日,德军与匈牙利军队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了对南斯拉夫的地面攻势,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第1装甲集群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出发,在轻松突破南军防线后一路推进,4月12日晚进抵贝尔格莱德东南不足65公里的地方,并与其他两路德军趋于会合,4月13日凌晨6时三路德军相继进入南斯拉夫首都,彼得二世流亡希腊;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9)

南斯拉夫游击队

此役,德军共伤亡558人,其中阵亡151人,受伤392人,失踪15人,以极其微小的代价就占领了南斯拉夫全境,俘虏了34万多人;

2)玛莉塔作战

随着德军在南斯拉夫境内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路德军也从保加利亚边境向希腊的“梅塔克萨斯防线”发起了进攻,双方激战三天,由于希腊守军依靠坚固的要塞顽强抵抗,德军第18山地军进展缓慢,4月7日晚第6山地师翻越过海拔2000多米高且充满积雪的山岭,从防御薄弱处突破了希军的防线,与此同时,第5山地师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瓦解了希军在斯垂蒙地区的防卫,但因为伤亡过重,在到达预定区域后便撤出了战斗,4月9日德军第72步兵师突破希军防线,希军指挥官巴科普洛斯中将下令后撤,当天,希腊守军宣布投降,德军进占了塞萨洛尼基,此时,驻守于边境要塞的希腊军队虽然已经孤立无援,但是仍然没有放弃抵抗,在坚守了四天之后,才在德军重炮的轰击下彻底陷落;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0)

二战时期的希腊军官

4月10日德军第40装甲军开始南下,4月13日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希军第1军开始向班都斯山撤退,4月19日德军装甲部队占领了约阿尼纳,从而切断了希腊军队的最后一条补给线并完成了合围,次日,意识到已经身处绝境的第1军司令乔治·措拉格鲁将军决定率部投降,但是为了不让意大利人获取到任何利益,他私下同德军举行了非正式会谈,想要单方面向德国投降,希特勒同意了他的请求,被触怒后的墨索里尼命令意军向希腊军队发动反攻但再次被击退,因此墨索里尼只得向希特勒提出要求,准许意大利派出代表参加4月23日停战协定的签署仪式;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1)

希腊士兵

早在4月16日威廉·李斯特元帅就意识到英军可能会从沃洛斯和比雷埃夫斯等地坐船撤离,因此他下令德军第2、第5装甲师以及武装亲卫队第1摩托化旅展开追击,阻止英军的撤退计划,4月23日英国远征军司令威尔逊将军命令弗莱伯格和麦基率部在著名的温泉关阻击德军,二人经短暂协商后,决定留下澳大利亚第19团和新西兰第6团分别驻守于海岸线上的山口以及卡姆洛斯山谷,掩护其他部队撤退,次日,德军进抵温泉关,随即便发动了攻击,澳新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斗志,成功坚守了一整天,出色的完成了阻击任务,随后他们向海滩方向撤退并在底比斯建立了新的防线;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2)

二战期间澳军的炮兵部队

1941年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前一天晚上雅典电台向全体市民广播道:“你们正在听着的是希腊声音,希腊人,坚定的、骄傲的及有尊严的站起来,你们必须证明你们自己在历史中的价值,我军的英勇及胜利已经被确认,我们正确的理想也将会被实现,我们正直的执行职责,朋友们!希腊将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军队的灵魂及最后胜利之火鼓舞我们生存,希腊将会再生及更加强大,因为军队正直的为生存及自由而战,兄弟们!充满勇气及毅力,大胆的战斗,我们将会排除万难,希腊人!只要希腊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必定能骄傲的及有尊严的站起来,我们已经是一个有勇敢战士的、正直的国家。”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3)

雅典卫城

4月29日德军抵达希腊南部的港口城市卡拉玛达,此时,绝大部分英联邦军队已经成功撤离,随后德军在伯罗奔尼撒与部分未能准时登船的英联邦军队进行了零星的战斗,最终俘虏了约7000至8000名英联邦士兵,次日,德国空军又重创了英军的运兵船,击沉了约26艘;

希腊国王乔治二世与政府早在4月25日雅典陷落前就已经撤离至克里特岛,5月20日德军伞兵部队对克里特岛进行了空降作战,在经过7天的激烈战斗后,英军指挥官认为战事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于是下令英联邦军队全面撤退,6月1日英军全部撤出,德军完全占领了克里特岛,乔治二世与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逃往埃及,不久后流亡伦敦;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4)

克里特岛上空一架被击落的德军运输机

至此,巴尔干半岛的战事全部结束,德国、意大利与保加利亚三国瓜分了希腊的国土,希特勒下令将所有被俘虏的希腊士兵解除武装后就地释放,以“表彰”他们的英勇,他还在后来的国会发言中表达了对希腊军队的赞誉:“从历史公正的角度来看,我不得不指出,在我们面对的所有敌人中,希腊士兵在战斗中格外地表现出了他们高昂的勇气,他们只有在继续抵抗是不可能或者徒劳无益的情况下方才投降。”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也说道:“元首(希特勒)希望能给希腊人一个光彩的和解协定,以表示对他们英勇抵抗的敬意和无可指责的反抗,毕竟这都是意大利人导致的问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道:“至此,我们今后将无法再说希腊人英雄般的战斗,但英雄们将像希腊人般地战斗!”

二战巴尔干地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5)

地中海上的战略要地克里特岛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