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豪气干云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在他写完此文近20年后,近代中国爆发了一场由一群青年学生参加发起的声势浩大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些参加运动的青年们,应该都是学习过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二十一世纪风云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十一世纪风云变化(百年风云图表说)

二十一世纪风云变化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豪气干云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在他写完此文近20年后,近代中国爆发了一场由一群青年学生参加发起的声势浩大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些参加运动的青年们,应该都是学习过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呢?

“五四”运动已经是发生于一百年前的事情了,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当年的青年学子们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青年们仍有着强烈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五四运动

爆发背景

背景内容

巴黎和会: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本质上是“一战”中几个主要战胜帝国:美、英、法、意四国的分赃会议。作为被列强定义为“二等”战胜国的中国在和会上提出的两个关键诉求:1. 收回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战争中被日本夺取);2.;废除与日本不平等《二十一条》。被与日本有密约的英法两国反对及被美国因日本威胁不签字而选择迁就日本并忽视中国利益。

军阀混战

1.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2.对外投靠帝国主义;3.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国内阶级

总司令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主要领导者

李大钊: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游行总指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人;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傅斯年(第一天是游行总指挥,第二天退出);许徳珩(参与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段锡鹏(五四期间当选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康白情、张国焘、陈潭秋、于方舟、匡互生……

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和组织的基础,他直接指挥和参与了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当之无愧的总司令。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建立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同时也是五四运动的直接指挥者和参与者。

3.五四运动萌发、推动和发展的时间轴

Ø 1918年“5.21请愿”:一战期间,由于日本攻占控制山东接替德国在华利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1918年的5月21日上午,2000余名由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组成的学生前往北京新华门北洋军阀总统府请愿,坚决要求废除和日本签订的所谓《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时任总统冯国璋两面三刀:一方面出见学生代表,以言语蒙骗学生;另一方面又指使教育部给京师学务局、直辖各公、私立学校发布训令,要求"严加取缔:请愿无果而终,但却锻炼了学生,视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演练”准备。

Ø 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阶段(北京):1919年5月4日-6月4日,以5月4日下午4点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为起点至6月4日结束。该阶段以北京学生为主力,采用游行示威和罢课的形式,主要诉求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果遭到镇压和逮捕。

Ø 1919年,五四运动第二阶段(上海):1919年6月5日至6月28日。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力,采用罢工、罢课、罢市的方式进行。运动波及至全国,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同时通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性 质

五四运动是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反动政府等各种形式的彻底的和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和爱国运动。

意义1

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从此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意义2

五四运动中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意义3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和里程碑。

5.五四运动涉及的主要人物终局

陈独秀

五四运动时39岁,1942年5月27日在江津于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63岁

李大钊

五四运动时31岁,1927年4月28日被军阀张作霖绞杀,终年38岁。

傅斯年

五四运动时23岁,1949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担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突发脑淤血死亡。终年年54岁

罗家伦

五四运动时22岁, 1949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 1969年12月25日在台湾病故。终年72岁。

许徳珩

五四运动时29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0年去世,终年100岁

段锡鹏

五四运动时23岁,1930年起历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12月26日在上海去世。

康白情

五四运动时23岁,抗战期间曾为军阀刘湘幕僚,建国后,康白情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担任教授;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病逝于返乡途中;终年63岁。

张国焘

五四运动时22岁,1979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去世。终年82岁。

陈潭秋

五四运动时23岁,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杀害,终年47岁。

于方舟

五四运动时19岁,是天津五四运动的主要杰出领导之一,1927年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失败被捕,于12月30日晚,于方舟被敌人杀害,年仅27岁

匡互生

五四运动时27岁,是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终年42岁。

曹汝霖

五四爱国运动后被政府罢免,移民美国后1966年在底特律城去世。

章宗祥

五四爱国运动后被免除了职务,并被老家革除祖籍乡籍。1962年在上海去世。

陆宗舆

五四爱国运动后免除了所有职务,在家乡海宁被当地民众革除祖籍。1940年为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做事,1941年病死于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