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和方法来表达诗歌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还要赏析其表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诗歌的赏析往往与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诗歌鉴赏重点考查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描写:看描写角度,分远景,近景,俯视与仰视。看描写方式,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看表达技巧。分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2.抒情: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是直截了当地抒发诗人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间接抒情有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往往是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它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客观世界(景物),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出主观感情的心理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杜甫的《登高》,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茫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揺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就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而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如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中枝上的桔,欲抽芽的笋,都含有一种新兴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这种政治家的宽解和远见。他的思想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渾,分不清作者在画里还是画外。景物与人融合为一。

(王雨艽整理)

古诗词鉴赏讲解大全(古诗词鉴赏之诗歌表达技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