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外国电影引进中国,它的译名真的是太重要了。

一个优秀的电影译名往往能决定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

好的片名能成为吸金利器,一个low名则会让很多观众在看到电影海报时就望而却步。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两岸三地,那些有趣的电影译名。

首先就是这部2004年上映的灾难大片。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原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

内地译名:《后天》

香港译名:《末日浩劫》

台湾译名:《明日之后》

关于这个,我们必须承认,台湾的翻译更加恰当。

相比内地的直译,香港的翻译也是中规中矩,都是那种让人一看就没兴趣的名字。

而台湾的译名更显得有末日的味道。

Round 1:台湾>香港>内地

接着是这部1940年的经典之作。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2)

这海报,是不是有种老版人民币的感觉?

原片名:《Waterloo Bridge》

内地译名:《魂断蓝桥》

香港译名:《滑铁卢桥》

台湾译名:《滑铁卢桥》

这次港台译者达到了一致,都是直译滑铁卢桥。

但是大陆的实在太惊艳,还有比它更经典、更贴切的译名吗?

单凭这四个字,仿佛就能感受到浓浓悲伤气息。

Round 2:内地>香港=台湾

然后是诺兰导演的神作。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3)

大家都看过吧。

原片名:《Inception》

内地译名:《盗梦空间》

香港译名:《潜行凶间》

台湾译名:《全面启动》

Inception直译过来是“开端”、“奠基”的意思。

香港的“潜行凶间”有点迷,给人一种恐怖片的感觉。

而台湾翻译更是让人满脸问号,啊你是要启动到哪里去喔?

Round 3:内地>香港>台湾

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4)

原片名:《The King's Speech》

内地译名:《国王的演讲》

台湾译名:《王者之声:宣战时刻》

...

...

香港译名:《皇上无话儿》

内地选择了保守的直译,无功无过。

台湾这次终于认真思考了,“王者之声:宣战时刻”,既有气势又契合电影主题,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香港这个译名实在是...与众不同,让我想到了其他的东西。

Round 4:台湾>内地>香港

然后是美国版倩女幽魂。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5)

原片名:《Ghost》

内地译名:《幽灵》

香港译名:《人鬼情未了》

台湾译名:《第六感生死恋》

本片一度被奉为爱情圣经,如果单靠直译“幽灵”显然无法做到。

而这次港译的“人鬼情未了”是港版最经典的译名之一,其他版本根本无法超越

台湾版,一般般吧,比内地直译版稍好一些。

Round 5:香港>台湾>内地

一点小结:



港台的电影片译名往往带有浓重的娱乐色彩。

在翻译进口影片名时往往轻松活泼、不拘一格。

这样间或就有出奇制胜、妙语惊人的佳译。

比如这部: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6)

这是去年奥斯卡的热门电影。

原片名:《Lady Bird》

内地译名:《伯德小姐》

台湾译名:《淑女鸟》

内地还是保守的直译,而台湾的译名似乎更符合这部青春片的调调。

但你知道香港的译名是什么吗?↓↓↓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7)

你可以说香港译名是故意用「家禽」打三级擦边球,博关注。

没错,可是片方也接受这名字。

这个译名就妙在:


这其实是一个谐音梗,bird跟「不得」音近,又是「鸟」的意思;

而且,片中的确有女主「不得鸟」的桥段。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8)

Round 6:香港>台湾>内地

接下来这部也是港版译名大获全胜的典型。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9)

原片名:《Leon》

内地译名:《杀手莱昂》

香港译名:《这个杀手不太冷》

台湾译名:《终极追杀令》

香港这个翻译真的很动人了,比“杀手莱昂”更有人情味。

后来内地也逐渐开始使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译名了。

至于台版翻译,就不提了。

Round 7:香港>内地>台湾

接着是这部。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0)

原片名:《Twilight》

内地译名:《暮光之城》

香港译名:《吸血新世纪》

台湾译名:《真爱一世情》

Twilight直译有“黄昏”的意思。

台湾的又是比较一言难尽。

香港的译名说不上很烂,但是肯定被“暮光之城”完爆了。

Round 8:内地>香港>台湾

下面这部是公认的影史最佳。

无论是国内豆瓣,还是美国的IMDb,都是稳居榜首。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1)

原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内地译名:《肖申克的救赎》

香港译名:《月黑高飞》

大陆依然是直译,但这个直译非常到位,再多加任何修饰都是画蛇添足。

香港则在原名上结合电影内容稍作延伸,但是效果一般。

而最奇葩的当属台湾的译名了↓↓↓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2)

台湾这个译名至今是个谜,与影片毫不相关的一个名字,也没有任何艺术美感。

这样一个名字居然被冠在了一部经典电影上面,实在是很刺激了。

Round 9:内地>香港>台湾

再来看一部湾湾的神奇翻译。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3)

原片名:《Warm Bodies》

内地译名:《温暖的尸体》

香港译名:《热血丧男》

这是一部讲述一位变成丧尸的帅哥爱上女主,拯救女主的故事。

内地译名“温暖的尸体”,还算不错。

港译“热血丧男”,马马虎虎。

感受一下台版译名↓↓↓

台湾译名:《殭尸哪有那么帅》

嗯....台湾这次起的名字,殭尸哪有那么帅?霸道总裁爱上我?

真的是满满玛丽苏小说的味道。

Round 10:内地>香港>台湾

还有一部B级片。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4)

这是一部很有争议,讲述强X与复仇故事的影片。

原片名:《I Spit on Your Grave》

内地译名:《我唾弃你的坟墓》

台湾译名:未找到

这部禁片,内地依旧选择直译,没啥亮点。

台版译名没找到。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港版译名了——

《屌你老墓》,感受一下?

这个翻译真的逆天,非常生动,到位。

Round 11:香港>内地

一点小结2:

其实,由于社交网络的发达,Facebook、WhatsApp、WeChat大行其道。

很多的译名生怕年轻的观众嫌闷,于是选择了那些贴近时事、贴近网红话题。

很多香港的译名还会与一些经典的歌曲相结合。

既能接地气,还增加了很多话题性和趣味性。

比如前年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5)

一部讲述人兽恋的影片。

原片名:《The Shape of Water》

内地译名:《水形物语》

台湾译名:《水底情深》

“The Shape of Water”直译为“水的形状”。

内地与台湾的译名都不错。

但我最爱的却是香港这版译名: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6)

有《忘情水》便有《忘形水》

而且还巧妙的引用了陈奕迅的歌词: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Round 12:香港>内地>台湾

还有很多译名都是批量化生产的。

就像内地《XX总动员》,湾湾《神鬼XX》,香港的《轰天/冲天XX》

99年大片《木乃伊》横空出世,一度夺下全球4.1亿美金的票房神话。

台湾定下了《神鬼传奇》的译名,果然,在台湾收获1.4亿新台币票房,风头一时无两。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7)

于是《神鬼XX》成了金字招牌,一大批「神鬼」纷至沓来。

《加勒比海盗》是《神鬼奇航》,《碟中谍》是《神鬼认证》,《角斗士》是《神鬼战士》...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8)

而阿诺·施瓦辛格则是和“魔鬼”签下了不少的片约。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19)

通过相同/相似字眼做类型划归,确实也是电影译名很讨巧的一个思路。

其实,对于哪个译名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尽管有时会形成激烈的争论。

但片方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刺激票房收入:

要么标题耸动,大玩噱头,勾起你的好奇心;

要么精准覆盖类型元素,包揽对应受众;

要么抖机灵、来点方言梗,使你会心一笑。

反正咱们也是图个乐呵就够了。

这是我看过最瘆人的电影(你没看过吊你老墓)(20)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收藏,更多精彩陆续有来也可以来我的公众号【人生电影公司】找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