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黄山市共接待游客527.5万人次,同比下降5.7%;旅游总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9.4%。

记者注意到,黄山市国庆假期游客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呈现出“两升三变”的新态势:一是游客舒适度、体验感整体提升,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无重大投诉与安全事故;二是乡村微旅游、沉浸式旅游、夜间旅游渐成时尚,衍生出场景消费、创意经济、夜经济等新业态,彰显了旅游行业的韧性和信心。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1)

西海缆车。

旅游

休闲与健康

今年国庆假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三个“十一”黄金周,限量、预约、测温、验码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标配。

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也成了人们出游首选。大数据监测显示,黄山市国庆假期本省和沪苏浙游客占八成以上,自驾游客超过九成。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2)

引导交通。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国庆假期,黄山市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旅游市场督导检查和安全生产巡查,统筹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对主要景区景点和游客集散地实行驻点包保,组织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志愿者,分赴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参与车辆引导和两码查验,提供咨询引导、文明劝导等服务。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3)

志愿服务。

当下,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安全之下,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成了游客“用脚投票”的基本选择,休闲和健康成为旅游主题词。而国庆假期人多车多、疫情防控流程不减,考量着各地景区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4)

致敬祖国。

黄山是我国标志性的山岳景区,从景区换乘到索道排队,从重要节点高峰期客流聚集到少数狭窄地段瞬间拥堵,是假日旅游高峰期常见的“堵点”。今年国庆期间,黄山风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主动将日最大接待量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75%降至50%,即每天接待游客不超过2.5万人,并在景区外高速口、酒店实行前置查验,提升景区入园协同核验通行速度,景区内自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入园主要通道附近设置5个采样点,日最大采样能力达20160人次,基本满足“落地检”需求。同时,黄山风景区采取提前上岗、提早运营、分时换乘、延时服务、增设综合服务窗口等措施,组织千余名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开展网格化服务,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消费

业态与场景

国庆期间,以一江两岸为画布,新安江边上绚丽夺目的主题灯光秀,演绎出一幅浪漫又灵动的诗意画卷。

10月1日,屯溪河街盛大开街,精彩的汉服非遗巡游、30多个品牌联袂呈现的YE问市集、氛围感十足的小桃源艺术展、新生代乐队强势来袭的江畔YE营地,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与屯溪河街一桥相连的黎阳in巷,同样是古风和时尚碰撞,美食和书香相伴,给市民和游客撑起了城市的不夜天。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5)

屯溪河街。

秋天是黄山乡村最美的季节。西溪南的枫杨林、蜀源的向日葵、四月乡村的四季花海、塔川的粉黛乱子草、石林的硫黄菊花海、春雨葡萄园、金园山有机猕猴桃基地,以及呈坎、唐模、西递、阳产、九砂等晒秋和秋收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的国庆假期与重阳节如期相遇,“登高+美食”“登高+秋色”“登高+休闲”等复合型主题旅游线路备受青睐,“年轻游客带父母”“三代同堂齐出发”的场景,折射出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6)

乡村晒秋。

不单是绚烂的秋色,业态创新、场景创意,让黄山大地更加多姿多彩、热闹非凡。国庆期间,《花仔游黄山》系列短剧上线,徽州古城推出沉浸式演出《徽州府有喜》,齐云山精心设计“霞客探道”“望崖行拓”“山房静坐”“天街布茶”等复古国风系列新玩法,途居黄山露营地推出蓬友市集、后备箱交换市场和篝火音乐会等“轻松躺营”活动,朴蔓农场举办“仰望星空”露营音乐节,牯牛降景区新增室外剧本杀和湖上撑木栈等旅游业态,漫溪里举办星空露营节和潮玩音乐节……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7)

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黄山市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让全市七成以上的村庄变身微景区,近十万农民变身“服务员”。而层出不穷的各种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新场景,吸引了游客和市民沉浸到田园生活中,感受乡村无限美好的图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场景消费和二次消费。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中,乡村体验旅游占七成以上;游客消费中,场景消费和二次消费超过三分之一。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8)

户外露营。

城市

流量与增量

国庆假期,适逢德上高速公路石台至祁门段通车、主要取景地在歙县的电视剧《大考》热播、主要拍摄地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的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登高抒怀”视频刷屏,三大利好加持,拉升了黄山的旅游人气。

作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黄山市拥有黄山和徽州两个顶流IP,但在当下迭代转型的旅游大潮下,特别是我省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黄山旅游如何先行一步,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9)

手工体验。

传统意义上,交通是城市流量的第一入口。目前,黄山市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10条、高速公路10条,初步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跻身全国“50 4”铁路枢纽城市;黄山机场迁建项目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研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水运规划正选项目、安徽省“十四五”重点水运建设项目。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10)

徽州小吃。

其实,随着各地交通条件改善和布局优化,交通因素不再是游客选择出行目的地的唯一选项。黄山市如何发挥独有的两大顶流IP效应,让流量变留量、成增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黄山作为传统山岳景区,如何吸引更多的回头客,让年长者更舒适、年轻人更喜爱?比如徽文化如何与沉浸式体验对接,让传统成时尚、经典成潮流?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11)

乡村之夜。

许多年轻人奔赴长沙、柳州,或许只为了一杯“茶颜悦色”、一盘“螺蛳粉”。在许多地方,同样不乏许多人“为了一道美食远赴一座城”,黄山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发源地,如何打造出远悦近来的美食“潮品”,不单需要徽菜产业推陈出新,还需要极致的创意和超常规的营销。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12)

民俗表演。

伴随着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一种被年轻人戏称为“摆烂式旅游”的反向旅游正在兴起。这些年轻人选择冷门的地方出行,不再追求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更愿意享受一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在“躺平”的旅途中所有的消费,无关乎拍了什么照片、吃了什么小吃、见识了什么新东西,对于承压已久的他们来说,“躺平”出游的主题只有一个:消除疲劳。

国庆黄山旅游情况(从国庆假期看黄山旅游韧性)(13)

水上运动。

诸如反向旅游之类的新玩法,同样需要黄山市旅游业界适时感知、顺势而为。毕竟,机遇总是偏爱有心人,而一个城市的旅游韧性也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

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