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在求职倍感艰辛的我们正困惑去哪里工作时,总会有亲戚朋友推荐说,那就去考个编制试试。可是考编真的那么容易吗?
2021年清北毕业生69%进入了体制内,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那么编制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体制内?
在体制内工作到底是怎样的体验?
读完这篇文章,能帮你解决以上困惑。
一、体制内人员规模有多大?
体制内人员通俗讲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的定额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中,由财政统一拨付。特点是旱涝保收,不可以随便解雇,是传说中的“铁饭碗”。
编制通常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
行政编制,主要是公务员,比如各地市市政府、公安局等,除了直接聘用人员、劳务派遣制人员、临聘协议人员等,公务机关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有编制的。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属于社会服务组织工作,比如学校、医院、城管、社保中心等,在其中工作的正式工,为事业编制。事业单位通常会根据单位的性质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后两类人员的工资水平跟单位业务盈利能力非常相关。
参公编制则介于行政编和事业编之间,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的事业编制。
与此同时,部分央企国企管理层人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等也是财政供养人员,也可算作在编人员。
综上,财政供养人员大多属于在编人员,一些事业单位的员额备案制,以及正在转型中的消防系统编制等,也属于体制内范畴。
直接聘用人员、劳务派遣制人员、临聘协议人员等,也属于财政经费供养人员,例如协警、城管临时工、交通协管、地铁协管等,可以认为是半体制人员。
那么,体制内人员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2012年财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地方财政供养人员达5392.6万,预计当时中央财政经费供养人员大概1000万,则总数达6400万左右。
根据发改委统计数据,2014至2021年,全国累计增加十万多名公务员,公务员总数自2014年的717万增加至接近730万。教师总数比2014年1514.1万人增加276万人。全国卫生人员总数比2014年增加了323万。三者合计增加约610万人。
自2012年开始,社区和村委会纳入财政供养,2020年民政统计显示,中国有51.7万个村委会,11.1万个社区,总计62.8万个村委/社区单位,全国村民小组376万个。按每个单位供养8个人员,每一个村民小组负责人以2人来算,则新纳入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超过770万。
以上三者相加,6400万 610万 770万≈7780万人,算上央企国企的在编人员,保守估计我国财政经费供养人员已超过八千万人。
二、体制内工作的得与失
若论体制内的特征,当然首推就是稳定。体制内人员是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或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工作,只要社会运转良好,就不会存在失业风险。退一步说假如某天发生天灾人祸连体制内的工作都受影响了,无编制人员以及社会其他各领域的工作只会更混乱。
体制内人员的工资是有财政经费供养的,单位大多没有盈利压力,因此工作相对清闲,且大多数地区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基本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大多数城市,体制内人员是当地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制内人员的人事关系属于组织人事部统一管理,领导想要裁掉/换掉一个人,需要经过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因此对待适度躺平摸鱼的员工,领导不会像私企老板那样随便就开掉,一般情况下得过且过是收益最高的选择。
体制内人员基本不存在35岁左右的失业危机,不需要经历体制外的种种腥风血雨,不用为了中年危机做太多的风险储备和安排,可以更从容规划自己的生活,只要一直待着不犯重大错误,都能平稳退休甚至走到干部角色。
体制内工作福利待遇较好,在收入、看病、住房、教育、生育、养老,这几大民生领域,全方位碾压绝大多数体制外的工作,退休后的生活也会比大多数人更加幸福。
但同样,体制内工作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体制内工作仍受计划思维影响,官本位思想严重,与市场环境存在部分背离,也较压抑个人个性的发展。
同时体制内工作论资排辈现象较为严重,人脉背景影响大,很多工作相对简单难以区分差别,竞争维度多元,对一些人来说很容易遇到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随着法制化建设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权利寻租和灰色地带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岗位存在待遇低、油水少、法纪严的困难。
体制内也存在失业风险,尽管概率较低,例如单位改制、工作流动、单位内斗等原因导致失业、辞职、排挤或者待业,则当事人由于之前体制内工作太稳定,此时被迫从体制内出来,则会存在官僚思想严重、与市场脱节、体制外工作技能缺失等问题。
在体制内工作更加重视人情往来,尤其在小城市,人脉资源是体制内工作的最大财富,正常会拿出10-20%的收入用于人情往来,用来维护跟领导、同事、朋友的关系。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家在本地的公务员而言,体制内工作基本满足了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倒闭、不裁员、不加班的六大理想工作条件,也因此幽哥文章中找工作建议排序时,将老家体制内工作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大城市体制外高工资,三大城市体制内,而老家体制外的工作和大城市体制外低工资工作,则排在了后面。
但异地小城市的体制内外,实际上才是最后,这里”异地小城市“是关键点。因此,考编圈里也流传着“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的名言。
三、体制内也有生态链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从2021年的151万猛增至超过200万,而招录人数仅为3.12万人,国考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差不多68人录取1人。同时,教师编制考试的内卷也同样严重。
但这并不是说体制内的工作一定都是好的,体制内的工作同样存在好坏优劣之分。
根据优工教育、环球投行俱乐部等整理的2021年和2022年各省市公务员薪资待遇表,可以发现各地公务员的薪资差别也是巨大的。
下文列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中山、阳江公务员年薪做对比,数据来源于:网友填报。
北京公务员到手8500,住房公积金3000,年终有1.5万将近,外加各类补贴近一万,综合年薪在16-18万。
上海公务员一年全包在15万左右,副科助理级别可达18万。
广州公务员一年全包在24万左右。
深圳公务员月到手14000左右,年到手20万出头,一年全包30 万;深圳某局劳务派遣,一年20万左右,包吃住;深圳某编外网格员,月平均到手6800。
中山公务员月到手11000左右,其他福利待遇每年六万上下,综合年薪在20万左右。
阳江公务员到手5500每月,公积金 2000,车补 500,房补 1000,一年绩效 2W,合计一年 11W,综合年薪15万左右。
由上可知,公务员工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四个一线城市里,深圳市公务员工资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同时珠三角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公务员工资又受城市发展程度的影响,例如深圳公务员薪资>中山公务员>阳江公务员。这是一般规律,也有特例,比如江浙的苏州、南京、杭州甚至无锡的公务员收入,大于至少也是不低于上海的公务员工资。该特例有不少自爆工资作证,但能持续多久,是否全面,还有待进一步去验证。
当然,2021年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体制内人员工资经历了一轮调整,上文统计数据部分可能还是2021年调薪之前的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但不妨碍整体的判断。
除了地域的影响因素,公务员级别也会影响薪资,省直公务员、市直公务员以及区县、乃至乡镇街道级公务员薪资差别也很大,同一单位体制内外薪资也会有所不同。
曾有人将县和乡镇公务员、教师编事业编放在一起,总结出了如下的生态链(放在这里以作参考):县级公务员>县级中学教师>乡镇公务员>县级事业编>县级小学教师>乡镇事业编>乡镇教师。
需要明确的是,薪资特点,只是体制内工作的一方面的因素,正如上文总结的,人脉资源、家族规模、信息获得的及时性、生活便利性、城市发展情况等因素,也对公务员工作的性价比有着重要影响,需要综合衡量。
四、体制内生存秘籍
体制内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形象一点说,唐僧师徒四人可以看做是带编取经的经典团队配置,有慈悲善良但不辨是非的唐僧,有坚毅果断但急躁冲动的孙悟空,有老实本分但贪婪懒惰的猪八戒,也有尽职忠厚但能力平平的沙僧。
常常一个单位内也会如此,有的勇挑重担,也有不辨是非、懒惰、能力平平等各种角色,他们在面对不同任务情景时又会发挥不同作用,体制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套法则。
那么如何度过体制内的职场生活呢?
宏观方面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十个要素。
第一大类是做事。主要包括能力素质、人脉背景、工作政绩三个要素。
想要做好工作,首先要有基本的能力素质,体制内能力素质比较多元,包括领导信任、专业能力、关系背景、察言观色能力和笔头功夫等,至少做好一个方面,才能在体制内较好的立足。
同时体制内要学会拓展和完善人脉资源,充实丰富个人背景,做工作或者晋升都能为自己提供很多便利。
最后是要有说得出口的工作政绩,让领导或同事对工作内容有明确印象,同时少做分外之事,少犯错,避免被甩锅和翻车。
第二大类是做人。包括一把手印象和同事关系两大类。
首先要争取一把手那留好的印象,可以在职位晋升、任务分派中争取到更有利的位置。同时也要维护跟同事的关系,体制内很多同事很可能是朝夕相处一辈子的人,既要学会保护自己防止被人利用和陷害,也要学会维持适度的友谊,提升工作幸福指数。
第三大类是修身。包括抓住机遇、平常心态、真诚踏实、廉洁自律、懂得感恩五点。
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一潭死水,如果有好的机遇一定要牢牢抓住,不然下次到来不知道又要等多久。同时面对自己的失败或者其他同事的成功,一定要放平心态。体制内多元化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不确定性的机遇特点,决定了付出和收获不一定能成正比。
同时也要真诚待人、踏实做事,防人之心不可无,再次强调:少做分外之事。还要廉洁自律,走正路才能长久,并要懂得感恩,会受到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五、体制内,是工作也是生活
体制内最大的优点是稳定,最大的缺点也是稳定。
国外如韩国、印度等,对待体制内的工作同样非常狂热,部分岗位的招考内卷非常严重,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年轻人对体制内的工作则相对比较平淡,但至少也会认为体制内的工作是一份不差的工作,体制内的稳定是一种不差的选择。
体制内的稳定也有暗流涌动之时,除了地域、层级、科室、编制差异,同一办公室内部也会有不同。尽管不大会被裁员,但若不留神也容易被领导同事打压,失去晋升机会,沦为办公室生态链的底层,作为随时被牺牲的第一顺位等,其间生态各异,冷暖自知。
在房产经济似乎势穷的当下,许多小城市的地方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可能难以维持巨额的财政经费供养人员支出。同时随着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小城市虽然还能依靠吸收周边乡镇人口勉强维持,但已经有空城、鬼城的现象出现。在这些地方的体制内工作,未来发展到底何去何从,也让人捉摸不定。
国考200多万考生去争抢3.1万个招录名额,看似夸张但不一定是坏事,人才本就是流动的,让更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效能,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就业形势越发艰难的当下,仍有部分岗位存在着用工荒、用人难的窘境,造成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景,如此多的岗位空缺,同样不能说明我们人才过剩,作为求职者的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选择。
但无论未来怎样,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当前疫情不断涌现、经济下行、就业内卷严重的形势,稳定对很多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稳定也许放弃了一部分生活,但也正因为稳定,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没有体制外35岁的中年危机,未来的人生可以从容规划。体制内良好的薪资、福利和社会资源,覆盖了大多数人工作入职到退休后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份工作,又是一种生活。
以上感谢帅哥群友夜风的研究和心得分享!如果读者感兴趣讨论相关问题或者需要咨询他的,可在职场蛙后台回复“夜风”二字,获得他的联系方式。
我想说的是3点。
一,市场经济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但加剧了劳动岗位的不稳定性。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资本会让岗位失去一定的稳定性,除非你的能力、运气、努力和关系尤其所拥有的资本本身,可以稳定。
简单例子如下图,昨天群友刚发。
这说明,高学历主要是获得相对更稳定工作、更高工资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作的稳定性继续降低。资本的诉求是让劳动力一直确保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且工资不要那么高、随时做好被失业的准备。资本需要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来跟随并帮助资本降低风险成本,即分摊市场的不确定性。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越发达,则岗位的稳定性越差。
二,另一种中产阶级陷阱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大盘涨个股不涨”的规律,你炒股的话,看下最近二十年来的股市大盘和你的个股单价即可。
进一步,二十年来,有房价涨10-20倍甚至40倍的规律,物价可能涨了3-5倍的规律,但应届生就业起薪并没涨太多,仅2-3倍的样子,滞后于社平工资的增幅,更不及房产等投资属性的储蓄吸食器。当然,例子太多,你自己多观察。还有粮食价格涨幅也是过慢。
即使从工资来说,互联网行业看起来不低,但资本仍然通过996以及更长的工作时间,来将员工绑定在岗位上。这“福报”很可能是资本的一种属性,也是刚起步民营资本的红利。维持低成本或者高性价比的廉价劳动力,这才能确保资本一直在增值。
所以,过分相信老实、按部就班、专业对口的人,会成为未来更加贫困的人。你好歹识时务、知变通,在方向都不明时,不要一味坚持到底。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及其亲友,很可能是中产阶级陷阱的缩影,且最终大多数概率并不能跟主人公一样幸运地赶上成功。
三,即使体制内,也会裁员。
这第三点就是上图的延续,放大后见下图。
可见,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旦要缩减开支,也会第一时间对这部分公务岗位动手,即裁撤。
资本是不讲情面的。最近全球各地的富人、议员、名流等,都开始“告诫”“指导”穷人如何过日子。甚至给穷人出各种应对通胀的“好主意”,比如跑步去上班,比如洗澡只洗四个部位,比如英国一位保守党议员,声称在生活成本危机中苦苦挣扎的穷人“应该找份更好的工作”“每天工作更长的时间”,等等,欧美最近很多富翁给穷人出“省钱的主意”......这是另一种“何不食肉糜”。
国内也有张朝阳等老总告诫年轻人,其实更多的建议则来自专家,专家给压力巨大甚至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出各种招数。就买房来说,一会儿说要问6个钱包借钱买房,一会儿又说不应该借6个钱包来买房,一个说房价现在不会上涨马上大跌,另一个又说马上又要涨赶紧入手......难怪大家都说,“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
最后,大家去研究下大多数专家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岗位上,一看自明。
市场经济发展到英国裁减公务员那个时候,估计还得30-50年,足够覆盖我们绝大多数群友、读者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余生了。所以,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情况下,我建议体制内可以作为你比较优先的职业选择,尤其是老家体制内。当然,家庭贫穷的扶弟魔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