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伟大的电影,总会有几个经典的镜头反复照进现实。
比如出现在朋友圈里的故事。
让不少人想起他:
△《当幸福来敲门》
男人落魄到极点,带着孩子在地铁卫生间里躲藏,同时不忘捂着孩子耳朵让他安稳入睡。
电影里,凭借强大的亲情,这个父亲最终触底反弹,敲开了幸福大门。
但现实,更像一个无解的死局:
为什么一群生理心理健全的普通人,要选择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安家”?
故事大多数人已经清楚。
因为“历史阳性”,简单说,就是曾经感染过新冠,进入过方舱,一群底层务工者,被排斥在就业市场之外,只能在机场、地铁、车站的走廊、厕所里,蜗居,流浪,进退两难。
进,无法务工,没有收入,在大城市每天都是成本支出。
退,如果有饭辙,谁愿意背井离乡?
更难过的是,用人企业在短时期内对此,也有些束手无策。
因为疫情反复,也为了复工安全。
虽然健康码已经转绿,但也只能给曾经的病患一步步在心理加上码。
幸好官方已经第一时间给出声明和保障:
但歧视这事,总是比生物性的病毒更具传染力。
眼下这群受害者被看见了。
但Sir忘不了另一群受害者,仍持续被舆论围剿。
01
唐山。
打人事件引起全网关注后。
最早引起Sir注意的,是烧烤店。
事发后没几天。
新闻曝光了老板娘哭诉被网暴的新闻:
网络上大量的咒骂,极大地影响了烧烤店老板娘的生活。
不仅如此。
在线下,事情更加严重:
路人撒尿,放哀乐,写脏话。
很快,这家烧烤店不仅正常营业做不到,连店面都拆除了。
大家的愤怒和不满,Sir能理解。
可老板娘和烧烤店,有错吗?
甚至,老板娘本身还是拉架的一方。
为什么会波及到他们?
Sir不懂。
无独有偶。
伦敦男孩(Boy London)。
一家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装品牌。
从2008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一直正常经营,人畜无害。
结果,因为唐山打人的暴徒中有一位穿着这个品牌的衣服。
部分人就像终于盯到了鸡蛋上的那条缝一样:
冲进了品牌方的直播间,把那里变成了战场前线。
反复刷着“恶霸同款”“寿衣”之类的恶意留言,让负责卖货的女主播不知所措。
最后都急哭了。
而罔顾品牌方第一时间的回应:
这事,就算掰开了说,揉碎了说。
跟品牌有关系吗?
跟主播小姑娘有关系吗?
但,他们不在乎。
不仅品牌方,消费者也遭殃:
唐山事件发酵后,一名男顾客连夜把家中该品牌的几件衣物处理掉。
乃至有人给该品牌直接定了性,“纳粹的文化”,引得一众网友点赞。
这种蹭热度式的施暴。
毫无半点逻辑。
既然施暴者的衣服都被“扒”了,那他的家人就更逃不了了。
主要施暴者之一的陈某志妻子说自己女儿在校内校外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冷眼、孤立、排挤,不敢再去学校。
面对陈某志妻子的说辞,网友们继续冷嘲热讽。
甚至,有人声称“就得让他们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狠狠折磨”,“家人受到网暴就是活该”。
正如衣服不能选择给谁穿,小孩子也无法选择一个不会打女人的男人成为她的父亲。
当网友们不加节制地放大自己的怒火,并将其无差别地倾泻到非肇事者身上。
他们跟打人事件的施暴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连坐”。
02
敲黑板。
不论是连坐,还是加码。
那些吵闹的声音背后,不是在表达正义,而是在宣泄恨意。
这个恨意有一个很常见的名字。
歧视。
把人标签化,把人区隔开,然后肆意嘲讽、谩骂、侮辱、伤害。
以此来抱团,满足自身卑劣的自尊,发泄生活中的情绪不满。
而其中,最常见的歧视。
是地域。
这个早就被互联网淘汰过的腌臜东西。
因为唐山打人事件在简中网络的裂变式爆炸,唐山成了地域歧视热衷者的新宠。
开始,是一些人,在唐山烧烤相关的内容下不消停地冷嘲热讽。
接着,拿唐山大地震开起了完全不好笑的玩笑。
且不说大地震是所有唐山人民的伤痛,这场发生在46年前的灾难,又如何能跟今天的惨剧产生半点因果关联?
最后,但凡跟唐山二字沾边的一切事物,都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全面抵制。
当山呼海啸的情绪形成。
任何一点公道的声音都不被允许,它们仿若大海中的浪花,瞬间消失不见。
比如唐山官方媒体刊登了《我是唐山人,我有话说》的文章。
结果评论区各种阴阳怪气。
比如有人试图心平气和地给唐山人正名:
但这种声音很快被淹没,被扫进角落。
但留下的呢?
是大众把对黑恶势力的不满,倾泻到了全体唐山人身上。
是绝大多数不惹事的平凡唐山人都被这种连坐的莫须有罪名,被这种似乎不网暴就无处发泄的恶意,误伤到。
这公平吗?
而这种地域的歧视,曾一度广泛存在。
从主流宣传,到民间认知。
甚至都不以贫富有丝毫差别。
而这种根植在不少人心中的,通过贴标签,欺辱他人来给自己的“愤怒”、“不满”,乃至“无法理解的常识”去获得某种“解释”“答案”的方式。
是歧视诞生的重要原因。
毕竟,有些人,永远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如天生就不懂得将心比心一样。
尤其是,当这份歧视碰到了疫情。
就像自己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地一样。
绝大多数新冠患者,如果有选择,没有人会想得这个病。
但现在。
因为这份同样“无法选择”的东西。
他们就必须成为受害者,去忍受暴力,承担伤害。
这公平吗?
那些施暴者们,不可耻嘛?
幸运的是。
这种种荒诞,也在一点点地得到纠正。
比如事情发生后,上海官方明确表态阳性康复者求职时不得被歧视。
比如那位住在虹桥厕所的女工,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很快在各方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公义还在。
事情也有了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
03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里,有一个著名的测试。
面对测试对象,测试者会连着念出好几个名词。
同时监视对方的眼睛。
用以判断测试对象,是复制人,还是正常人类。
而区别他们的最主要方法,就是人类才有的特殊能力:
移情。
换句话说,只有人类才有对其他活物的,甚至是死物的遭遇,具备同理心,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人是复杂的,复杂到超过了世界上已知的最精密的仪器,人的大脑和生理的很多机制到现在,都还未被攻克、破解。
可是。
到了社会中。
却有人试图对将将复杂的人、人群简化再异化,最后甚至工具化,标签化,原子化……
目的,只是为了逞自己的口舌之快,发泄自己的愤怒、不满。
这就是歧视。
倘若任其发展,不断细化。
除了产生伤害,还会埋下分裂的种子。
还是用地域歧视举例。
比如,一些有歧视心态的上海人对外地人的蔑称:“硬盘人”。
人不是人了,是“小阳人”,是“硬盘人”。
比如,瞧不上落后的安徽,一些人会称安徽人为“白完人”。
而在安徽人内部,安徽南部的人会瞧不上北部的人,就像苏南会瞧不上苏北。
反过来,又发展出“草办人”(江苏人)、“三折人”(浙江人)、“三户人”(上海人)这些蔑称。
这些还只是民间的戏谈。
更可怕的是。
强调差异,并引导歧视,已经成为了一种财富密码。
开始,还只是,南方北方的差异。
吃甜吃咸的差异。
自然风貌的差异。
生活习惯的差异。
到后边。
性别,外貌,学历,成绩,就业,乃至教育……
凡是差异,都可以被引导为流量密码。
都可能成为产生歧视的因。
一边是无知从众者的认同、抱团,沾沾自喜。
一边是被伤害者的惊惶、愤怒、难过、反抗。
尤其是,这些人还以“言论自由”为名,在道德高地上,攻城略地,肆意驰骋。
单口喜剧大师乔治·卡林这样说过:
我从来不理解民族自豪感或国家自豪感。
因为对我来说,自豪应该来自于你自己取得的成就,而不是来自意外或者生下来就有的东西。
成为爱尔兰人又不是一项技能,只不过是基因上的偶然,没有人会说“我5英尺11英寸我自豪”,或者“我容易得肠癌我自豪”。
更进一步地说,50年前。
李小龙接受美国人采访时被问及:“你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李小龙的回答是:
“你知道我怎样看待自己吗?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想显摆什么孔子名言,但是,‘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人们只是碰巧有这样那样的区别而已。”
强调共同点,而非强调区别。
强调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我们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
毕竟,地球上的千百万种生物里,只有人有户籍或者国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