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人《春江花月夜》系列的04篇文章,本期主题是:有情世界的终极归属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1)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共同组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画卷。张若虚接下来将特写镜头对准天涯游子,他与楼头思妇的情思将情归何处呢?〝江水流春去欲尽〞,春天将要在月浅波柔中慢慢流逝。游子的梦花落闲潭,春光将老月将西斜,而他自己却飘零在外,远在天涯。此时一轮斜月见证了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二人的有情世界,这轮斜月最终被茫茫海雾所隐匿,不再流光溢彩。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3)

〝潇湘〞承接了前面诗句中所提及的鸿雁,与张若虚同处一个时代的刘希夷笔下也有〝愁思潇湘浦,……雁飞明月天〞的诗句。后来温庭筠〝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便脱胎于此。〝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山在河北,潇水和湘水在湖南,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引《明月引》〝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一北一南的山水相隔,隐喻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的有情世界,定会在山重水复过后迎来柳暗花明。

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随着落月的斜晖摇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这真是〝欲知别后悬情处,明月相思两地同〞。悠悠白云曾代表游子的游踪无定,但丝毫没有影响天涯游子对楼头思妇的情根深种。这种千里之外的相思,完全值得楼头思妇用一生去等待。江边的〝树林〞深深植根于土壤,已经明月转为斜月并且只此一轮的孤月,在浩浩长空中见证了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的天各一方。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4)

浩浩长空中只此一轮的孤月,曾脱离大海的母体升入中天,最后又被茫茫海雾所隐匿。诗文开篇便是春江奔流入海,江水也算是这轮孤月赖以依托的母体。张若虚借助世上没有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这个亘古不变的哲理,告诉世人水和树尚且有根有源,世间万物皆有根有源。

〝月落归根〞即所有生命都必须经过沉淀才有厚度,进而完成生命的从容和充和。这是一种阅历的凝聚,静谧而深沉地道出欲休还说的丝丝心语。〝落月摇情满江树〞,似乎将〝游子思妇〞的主线进行了潜度与偷移。张若虚笔下的天涯游子并没有超载的无望与透支的彷徨,因为〝斜月西沉〞并不是生命的最后姿态,只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蜇伏,重新孕育和阐释生命的意义。

楼头思妇与天涯游子的无限情思,在唯一的见证者――明月的助力作用下,最终摇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这正是月落归根的写照,也是楼头思妇与天涯游子有情世界的终极归属。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5)

全诗最后八句着力写天涯游子,由前文的悠悠白云,写到江边的树林。〝云〞和〝树〞勾勒了旷远绵邈的有情世界,云和树一天一地、一仰一俯。俯仰之间,仰观宇宙之类,俯查品类之盛。人间俯仰成今古,后来在杜甫和李商隐笔下云树意象对举,不再局限男女之间的有情世界,而是延展到了朋友之义的范畴。杜甫笔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为后世留下了〝春树暮云〞这个成语。李商隐笔下〝嵩云秦树久离居〞,则是他将自己比作嵩山的云,将昔日好友令狐绹比作秦川的树。

《春江花月夜》以一轮明月脱离大海这个母体,升入中天开篇,以一轮斜月隐匿于茫茫海雾,摇落情思收束全篇。浩浩长空中只此一轮的孤月,摇落了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的情思,也摇落了诗人张若虚自己的情思,更摇落了后世无数文学大伽的情思。这篇被历史的尘烟掩埋了近800年之久的《春江花月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影响了李白、张九龄、苏轼、柳永、张孝祥等多位诗坛大伽。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6)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代悲白头翁》的作者刘希夷距离登顶只差半步,因为他称《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顶峰〞。刘希夷如果是男二号的话,那么初唐四杰中的卢、骆,只能算是男n号了。

一位寂寂无名的青年诗人,在时代大潮下滚动青春的热血后,打破了自六朝以来乐府诗的隧道视角,他的思绪最终在波柔月浅中涌动。浩瀚的宇宙意识仿佛暗浮于他脚下的扬子江畔,于是他以隐忍的静默向世人发出了惊天的告白。

《春江花月夜》是宫体诗残存的一丝枯萎的生机,在血与泪的荆棘中重新绽放的金蕊幽葩。它的魅力在于:以一己之力涤荡了齐梁以来近百年消极的缺憾与美丽的热闹,为已经褪色的陈词滥调重新设色添彩,让堕落的诚意重拾诗的灵性。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赏析(何处春江无月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