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一个封建农业社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了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经济虽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也十分脆弱,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极高。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农业经济就会迅速崩盘,依靠农业为生的老百姓们也会陷入饥荒。

我国史书对于这些饥荒的描写极多,到灾荒年间,饿急了的百姓不仅会去吃树皮,还会吃一种叫观音土的无法消化的东西,常常有人为此而丧命。每逢读到这里,读者都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人不下河捕鱼吃呢?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1)

天有大灾

在中国古代,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了,根据不完全统计,从商朝到清朝的这段时间里,我国一共发生过五千二百五十八次,平均约每六个月便有灾荒一次。

汉武帝四年“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北宋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明朝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清乾隆五十年“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除了旱灾之外,水灾也是困扰了我国几千年的巨大自然灾害。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光是大水灾就发生了一千零二十九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2)

夏朝初期“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唐朝“武德三年大水,贞观三年大水,永微四年秋大水……”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

至于地震更不用说了,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水灾和旱灾,破坏力基本上是水灾和旱灾的两倍,因此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因后续的水灾、旱灾、瘟疫、饥荒而死的人还算是幸运的,不幸的早就被砸死了。

这些在历史上有名的灾祸在史书上也只有寥寥几句的记载罢了,可这些简略的语句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百姓们走投无路,饿死于野的惨剧。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3)

饿殍遍野

每逢大灾,中原大地上往往饿殍遍野,一副末世景象。庄稼枯萎,颗粒无收,百姓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树叶、草根甚至是树皮都成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好东西,在这些东西都被吃完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甚至会去吃土。

那时候的百姓吃土可不是我们每月抱怨自己超支的调侃,而是真正的吃土——观音土

观音土是一种高岭土,原本是人们用来烧制瓷器使用的,因为它的土质十分的细腻、几乎没有杂质,所以在灾荒年间,走投无路的百姓往往会用这种土来充饥。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4)

百姓发现在吃了这种土之后,可以暂时缓解饥饿的感觉,于是他们将这种土当成救命的宝物,认为它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救了他们这些受苦的人,所以感激的称它为观音土。

虽然观音土对人体无害,但是也只能少量食用,人们一旦吃下了大量的观音土,就会感觉到口渴,从而大量地去喝水,而水到胃里之后会和观音土融合,然后膨胀、凝固,再也无法从人的身体排出去,久而久之,人就会被活活的撑死。

历史上的百姓在食用过几次观音土后就明白了这个规律,但是在走投无路时能活一天是一天,所以他们明知吃下去是死路一条,也只能饮鸩止渴,让自己的生命多延续一会儿。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5)

就算百姓们为生存而做出了如此剧烈的挣扎,他们的后果也往往是悲惨的。等到树被吃绝了根,地被净尘了泥,百姓就只能坐而待毙,仿佛他们的挣扎毫无意义

拒绝捕鱼

但是在历史上关于饥荒的记载里,我们很少找到有人捕鱼维生的语句。要知道,鱼可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肉啊,难道不比那些会害死人的观音土好吗?为什么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宁愿去吃观音土,也不去河边捕鱼维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为我们总结了三条原因: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6)

一是在旱灾年间,百姓根本就无处捕鱼。一旦发生了旱灾,中原大地往往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这个时候,原本在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往往就只剩下干涸的河床了,情况好一点的河泊也不会是供给鱼用的。

根据科学研究,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撑上七天,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连三天都很难撑过去。在这种缺水的情况下,百姓们为了活命,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挑壶提担的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水源都收集起来,留着水养鱼?做梦的吧!

所以在旱灾发生时,离不开水的鱼死的可比人早的多了,人们顶多在从河床上捡已经死了的鱼来吃,前提还得是这个鱼没有因为高温腐烂,吃下去就把人活活拉死。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7)

二是在大灾发生时,河里的鱼往往都有传染病。如果不是发生旱灾,而是水灾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话,水中到的确是有鱼可以捕捞,也的确曾有人去捕捞这些鱼充饥,但是几次捕捞过后,人们就再也不敢吃这些鱼了。

要知道大灾发生时,死的不仅仅是人,更有无数的植物和动物。这些东西死后无人收拾,都沉入水中腐烂。

这期间产生的无数细菌随着鱼的呼吸进食大量涌入它们体内,人吃下这些捕捞上来的鱼后,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具有巨大传染性的瘟疫了。

古代饥荒为什么能饿死人(为何灾民宁愿吃观音土)(8)

三是捕鱼吃力却无法维持生存。就算排除上两种情况,饥荒的时候既有水也有健康的鱼。但是在古代,除了专门捕鱼的渔夫外,那些没经过训练的百姓是很难捕捉到那些滑不溜秋的鱼的。

他们很有可能辛苦一天下来只弄到几条小鱼,连给全家塞牙缝都不够,还不如去捞水草呢!

在我国古代,饥荒来临时,百姓们为了生存,想尽了无数办法,捕鱼也早就被试验过了,但是这种法子难度太大、风险太高、回报太低,也难怪会被灾民们所摒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