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1.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売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构造圈。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变位与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一般特点。

2.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1)水平构造;(2)垂直构造

由地形图怎么判断地质构造(第三讲知识点总结)(1)

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1.岩相:沉积岩的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三大类。地壳上升时岩相从海相向陆相 转变,沉积物粒级増大,厚度变小,形成海退层序。反之,地壳下沉则形成海侵层序。升降频繁,沉积物类型复杂多变;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沉积物类型也相应简单化。浅海相地层厚度极大,说明地売大幅度下沉,深海相地层很薄甚至缺失,则表明该地区曾大幅度上 升直到成为陆地。

2.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相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就是沉积构造。 一个建造相当于大地构造旋回的一定阶段。基本建造类型有:

(1)地槽型建造主要由海相地层组成、厚度很大,无沉积间断或仅有极短间断、产生于强烈构造下降区的建造

(2)地台型建造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陣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地壳升降幅度均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岩浆岩分布也较少。

(3)过渡性建造藏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的特征但以碎屑岩占优势,陆相沉积物与泻湖相沉积分布广泛,海相沉积只见于剖面下部。

3.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合: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

(2)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表明曾发生上升 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3)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 缺失。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

三、 地质构造的定义,掌握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水平构造: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

在未受切割情况下,同一岩层形成高原面或平原面,受切割面頂部岩层较坚硬时,则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软硬岩层相间时形成层状山丘或构造阶地。我国中新生界红色砂岩产状平缓,遭受侵蚀后常形成顶平、陡坡形状奇特而多样化的丹霞地貌。

2.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仰角时,即为倾斜构造。褶曲、 断层或不均匀升降运动都可造成岩层的倾斜。其产状以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决定。倾斜 构造可形成单面山、猪背岭等典型地貌。

3.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簸,褶皱能直观地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上凸的背斜和下凹的向斜两者共用一翼。

4.断裂构造:岩石因所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则叫断层。数条产状相同的平行正断层组合为阶状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同分布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

第三节: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先探讨大陆漂移学说。

奥地利学者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庠陆地轮廓具有相似性,某些动物种属相同,非洲与 南美洲发现同一种古生物化石,非洲南部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岀现同样二叠系地层,挪威一苏格兰间的一条加里东褶皱带没入大西洋后重现于加拿大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 非洲、南美洲与南极洲等气候差异极大的地区均发现石炭二叠纪冰川遗迹等理由于1915 年前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侏罗纪后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并 各自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格局。

由于当时对洋底地壳认识的局限性,魏格纳虽然指出了地球自转离心力与日月引潮力对大陆分离的可能影响及花岗岩在玄武岩壳上漂移的假说,但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原因和驱动力等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此提出后即遭到反对。20世纪50年代海洋物理学发展, 尤其是古地磁方面的发展使大陆漂移学说重现生机。各大陆岩石现代磁纬度、地磁极同古 磁纬、古地磁的巨大差异表明大陆发生了显著的位移。古地磁移动轨道是复原古陆的证据, 迪茨与霍登据此绘制了新的大陆漂移图。

由地形图怎么判断地质构造(第三讲知识点总结)(2)

2.海底扩张学说

20世纪30年代末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的海底考察发现海洋虽然历史悠久,海底却很 年轻,几乎不存在时代早于侏罗纪的地层,海底沉积物很薄,火山也较少。这表明海底年 龄只有数亿年。迪茨和赫斯据此各自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据傅承义(1974年)概括,其 要点为:

(1)年速度为1 cm至数厘米的地壳物质对流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2)对流运动发生在岩石圏下厚达数千米,强度很小的软流圈内。

(3)海底为对流循环顶端。对流由发散区向外扩张,并在数千千米外汇聚流入地下。海 岭热流较高,为对流上升区,海洵为下降区。

(4)海底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与大陆熔接,另一部分 沉入软流层。

(5)海底年龄仅有2-3亿年,整个海底3~4亿年即可更新一次。

愈来愈多的证据证明海底确实在扩张。例如,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洋底地磁正反向磁极异常带在大洋中脊两側呈对称分布。

由地形图怎么判断地质构造(第三讲知识点总结)(3)

3.板块构造说

(1)板块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它被诸如大洋中心、海洶、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巨大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块体,这些块体称为板块。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 区域,各板块之间的接合处则是相对活动的地带。地幔对流是推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

对全球构造基本格局起控制作用的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此外还有许多较小的板块。

(2)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

① 扩张(増生)型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在大陆上为裂谷带;边界两侧板块受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地幔物质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岀或形成新洋底。

这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岩浆带和地震帯。

② 俯冲(汇聚)型板块边界

边界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此对冲、挤压、聚合、削减,其构造运动异常复杂,剧烈。又可分为两种:(1 )岛弧海沟型边界(2 )地缝合线型边界

③ 转换(平楮)型板块边界

这种边界一般分布在大洋中,边界两侧板块发生相互射切、水平错动,不增生也不削 减。

由地形图怎么判断地质构造(第三讲知识点总结)(4)

二、槽台说与地洼说

1.槽台说: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所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所谓振荡运动,而水平运动则是 派生的或次要的。驱动力主要是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上升造成隆起,而下降则 造成凹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地台及槽台过渡带,并认为地台是由地槽演化而来的。

2.构造单元: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构造单元,多呈狭长带状,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频繁而强 烈,沉积巨厚。地槽的发育,一般经过强烈下降一烈上升两个阶段,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高大山脉皆由地槽褶皱上升而成。

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穏定的构造单元。多呈较平坦的巨大地块.以大面积的缓慢升降 运动为主。地台由地槽上升后转化而成,具有两层结构,下为褶皱基底,上为沉积盖层。

由地形图怎么判断地质构造(第三讲知识点总结)(5)

3.地洼说:是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根据地台活化现象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学说。

地洼说认为,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区可以转 化为地台区,地台区也可以转化为地洼区,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简单到复 杂、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向前发展。地洼本身也不是地売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更可 能转化为别的更新的构造单元。当然,地壳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地区、各阶段的情况是有 差别的。地洼说的出现使传统的大地构造理论増加了新的内容。

三、地质力学学说

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地壳运动和大地构造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新 学说。他认为,全球地质构造的展布不是乱杂无蔵的,而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这是在地壳运动的一定动力方式作用下,形成了相应形式的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从而产生出一定方向和方位的构造体系。

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李四光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型式):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体系

1.纬向构造体系 它们的主体走向是沿纬线方向延伸的,构造上是剧烈的挤压帯, 在大陆上往往表现为东西向的隆起山脉。它们规模较大,常各自出现在一定的纬度上。如 我国的天山-阴山构造带,昆仑-秦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离心力,使地壳物质发生由极地向赤道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南北向的挤压力与压性构造 带。

2.经向构造体系 它们是南北向的强烈构造带,这种构造体系可能是由于大陆相对 于大洋作自东向西运动的结果。按其性质可分二类:一为巨大的张裂带,如东非裂谷;一为大的压性构造带,如我国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地貌上为横断山脉。

3.扭动构造体系 这是地売表面大量存在的构造型式,可分多种类型,如山字型、 多字型、歹字型、带状、S型、棋盘式等等构造型。总之,它们是受基种扭动力的作用而造成的,规模大小不等,复杂程度不同,主要反映了区域性构造运动的方式。

这一学说认为,地球自转及其角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是推动地壳构造变化的主导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