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与几位大诸侯在殷都朝歌,

楚怀王的历史真相(千古之谜文王被释)(1)

对纣王失德行为进行了劝告,然纣一句都不爱听,反将文王囚之百日,软禁了七年。文王被释后,便立即进行文武制命,起了反叛之心。

恩生害,害生恩,祸福相依。纣王自小生于帝王家,从小受宠养尊处优,不知稼穑之辛苦,从小品德并不怎么好,所以不为他父母看好,原本是帝乙选他的长兄微子启,而不是让他纣王当接班人的。无奈微子出生时他父亲帝乙还只是地方诸侯,其母身份也只是帝乙的妾,而非为贵妃。而纣王运气好,是于生帝乙为天子,其母升为贵妃时,因为封建礼教原因,其父在大臣们的反对下,被迫让纣王接了班,这也使微子启耿耿于怀,记恨在心,成为内奸,商亡后成为宋国国君。

树有根,水有源,纣王变坏是有原因与过程,当他成为帝王后爱打爱闹,欺凌诸侯,又因色欲太盛而中了有苏氏的美人计,得到了美女妲己,对她百般宠爱,唯命是从,事事听她的。

公元前1042年,因为因崇侯虎在纣王面前的挑拨离间,又因周文王一句“殷鉴不远,其在夏时”的劝谏闯了大祸,而使龙颜大怒,被纣王派屈商把文王拘留,关在羑里,一囚就是七年,险些丢掉性命。直到公元前1036年才因文王四友,通过费仲向纣王行贿赂,送给他美女及奇珍异宝才逃出牢房,如虎归山。他一回到丰都,就立即与姜太公他们制定了灭纣的长期战畧,史谓“制命”,请看:

“昔文王在丰,召太公曰:‘商王罪杀不辜,汝尚助余忧人,今我何如?’”

文王西伯昌回到丰地,他对姜太公说,非常感谢您在这纣王发疯,乱杀无辜的时候,不怕危险,仍然帮助支持我,你看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太公曰:王修其身,下贤惠人,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唱,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与民同利。

姜太公说,当前最重要的是你要养性修命,锻炼好身体。礼贤下士,给人以惠。然后以观天道,这天道既指上天,又指帝王,太公的意思是希望文王先暂且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然后等待殷商发生天灾人祸时,乘机灭了它。而与民同利,使天下劳苦人民都得解放!

“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无甲兵而胜,无衡机而攻,无渠堑而守。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天有时,地有利,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者,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也!”

因为有了共同利益,所以才能互相救护,只有互相同情才能成其大事,对于坏事只有大家都不欢喜,才能有互相帮助,有了共同爱好就可以相互亲近,共同语言,团结一心。有了这些优点之后,即使无有甲兵,也可取胜。如果君王有德利民,就支持他,否则灭了他,毕竟江山政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姜太公在此说了什么是仁义道德,怎样得到天下民众的拥护。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有分肉,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者矣。”

打天下,创大业如同上山猎野兽,成功了大家都有份;所以大家应同舟共济,相互依存,生死同命。看来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违背它。

(所谓)无有取于民者,(实)取于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于国也。取于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能获)取天下天下(民心)者,天下(民)利之!

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同样取之于国,也应为国作贡献;能得民心者,天下民众自会拥护你!

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鹜鸟将击,卑身翕翼,猛兽将搏,俛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唯文唯德,谁为之式?弗观弗视,安知其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至简,无声无闻,难为人知。虽然大道已成,又有几人能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天下的玄机往往是于无声中听惊雷,雄鹰捕食前,伏身收翅,凶兽搏斗前,先垂耳伏地,圣人将出,大智若愚,低调做人,看上去傻呼呼的,其实心机深矣!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吾观其野,草茅胜谷,吾观其群,众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则法乱刑,而上不觉,此亡国之则也!”

姜太公认为当前的殷商局势,犹如荒山恶野,危机重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更糟的贪官污吏成群,他们以权谋私,枉法乱刑,这些都是亡国之预兆,而上不觉,纣天子却还没觉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文王忙曰:“善”!

公元前1022年,文王42年,岁在己未,他在受命之年断虞芮之讼,却在当年就想用兵伐最近的密须。

“文王问太公曰:‘吾用兵孰可?’太公曰:“密须氏疑于我,可先伐之。’管叔曰:‘不可!其君为天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曰:‘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文王曰:‘善’,遂侵阮徂共,再而伐密须,密须人自缚其君归文王。”是因在前密须受灾,文王给予密须民众救济。

《帝王世纪》:“文王受命四年,周正月丙子朔,昆夷侵周,一日三之周东门,文王闭门修德,而不与之战。”战与不战,见机行事。

“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文武周王,父人俩人为了这一天,自公元前1036年至公元前1010年,一直等了26年,正好此年殷商天大旱,天上如有十日之灾,黄河伊阙碣,周人孟津轻松毕渡,东夷缺粮大乱,盈氏七族竟偷食庙中供品,更糟的是纣王不听箕子劝谏,杀比干,囚箕子,造成人祸,忠臣寒心,亦使众叛亲离,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于是武王抓住天机,一戎得天下,改朝换代,完成了周人(古公、季历、文王、武王)四世,一百十四年的夙愿!

,